浅析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2018-10-23 11:17赵海霞李晓晖
价值工程 2018年32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院校

赵海霞 李晓晖

摘要:本文针对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提出了可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评价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 “四要素”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从而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介绍了学校的实践成果。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he solutions to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proposes to build a new model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 training around the "four elements"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curriculum system and knowledge structur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eaching method, so a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and introduce the practical results of the school.

关键词: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Key words: local colleges;applied talent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al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2-0281-03

0 引言

在调整和升级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我国对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大,基于此,有必要加速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速度要进一步加快,“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的发展应该在引导下转型。通过推动试点、引领示范等方法,使一些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在引导下走向应用技术类高等院校,本科职业教育应作为重点抓手”[1-2]。不管是从社会的人才需求,还是从国家教育的战略发展需求,普通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中坚力量,都应该朝着应用技术型院校方向发展,并且这已是一种必然发展趋势。而普通本科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主流应该朝着加深与企业合作,使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方向发展。立足于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要求,联系与企业合作中的问题、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将对实施这一培养模式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将得到提高[3]。

1 培养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培养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主要是和企业转型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学生就业行业和专业建设调整等4个方面相关。

1.1 企业转型发展的要求

通常,在地方本科院校教育中应用型和研究型是人才发展的2个平行的层次,其中应用型人才又包括两个不同水平的層次,一是本科应用型人才,二是高专应用型人才。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和进步中,产生了一大批技术密集型企业,对这些企业的需求来说,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与技能操作型和传统研究型人才不同的是他们既需要有高水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能够应用这些高水平的理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技术密集型企业所需人才培养的重担就要求由地方本科院校肩负。不论是从企业转型发展,还是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看,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呼唤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1.2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要求

地方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第一要务是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尤其是在我国的区域经济迅猛发展大环境中,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如果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不能跟上建设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及时的调整,自身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制约;相反,就能更有效地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进而使地方院校获得更好的发展。

1.3 就业行业对学生的要求

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是学生就业。基于此,就业行业对学生的要求是策划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大量合并高等教育本科专业后,专业涉及范围较广,同时学生的就业面越大。若是学校与同一类型企业合作过多,很可能造成学生能力的同一化,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多元化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就业行业对他们能力的需求,制定不同的策略,以满足不同的企业对于不同能力的要求,因此,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随着学生就业行业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4 调整专业建设的需求

人才培养和社会分工的内在规律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主要是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的作用下,为社会培养出所需的各类高级专业人才的实践活动,建设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发专业课程、建设专业教材、制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方案都是专业建设的内容[4]。从专业建设的内容看,本科学校和企业的合作除了充分考虑外企业发展需求外,还应该有发展性和前瞻性。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可能在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下导致暂时无法推广和使用部分前瞻性技术,但这些技术和专业能力在专业的发展中又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调整专业建设内容是本科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培养模式必须予以考虑的内容。

2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自从大力发展教育、大量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在2010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上被明确提出后,从规模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工程获得了跨越式发展,然而,作为工程教育的本质和核心,作为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解决,具体为:

2.1 人才培养目标急需调整

多数高校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随着学生生源、就业岗位和高校办学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应该转变为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一是学生生源的变化:高考制度刚恢复后,为受过实践锻炼,具有高素质和高能力的老三届学生提供了到高校“充电”学习的机会,加上应届高中优等生一起,共同构成了大学精英学生队伍,为高端型或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基础;从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许多没有受过实践锻炼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可以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二是本科就业行业的变化:本科就业在精英教育时代主要以高等院校、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和机关单位为主,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和研究;而教育大众化后,普通高校本科就业主要以一线岗位、中小企业为主,工作内容主要是知识应用解决具体问题。三是高校办学条件的变化:在本科高校数量的增加中本科教育规模大发展,一些新办学校在教学质量和资源上难以支撑快速增长的需求,相对有所下滑。但值得高兴的是所有本科院校都正确认识到了这三方面变化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程度,认识到了必须迅速改变学校和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正在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和进行积极探究。

2.2 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培养开展的基础和合作培养目标都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目前状态,人才培养质量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高校而言,要真正落实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必须要充分调动教师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将国际化工程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入,打开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养成国际合作能力。

2.3 提高教师能力和壮大教师队伍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教师队伍中迎来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他们拥有高水平的理论知识,但一直处在学校,没有受过系统的工程锻炼,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工程意识、素养、实践能力上有所不足,若是让他们直接去从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要改变这种局面,一方面要对教师的聘任和考核制进行改革,在评审职称时,教学高级职称岗应该被设立,科研成果的比重也应该提高;对教师的培训制度进行改革时,重视提高工程类教师的工程能力,激励、支持和规定工程类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到工程企业进行进修或实践;另一方面,壮大师资队伍,建立兼职教师聘任制度,聘请资深工程师担任学校兼职老师,如此一来有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质量也会有所提高,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2.4 企业积极性必须增强

企业为了保障产品的质量、确保生产的安全性以及技术保密等,通常不会随便接受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基于此,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积极性的增强。主要做法有两点:一是提升企业的人才意识,意识到人才的用户是企业,高质量的人才是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只有当学生真正了解企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同时,人才培养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二是高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思考服务企业发展的方法。只有当学校和企业真正实现互利共赢,才能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

2.5 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

当前,虽然教育经费增加了,但物价增加速度更快,造成人才培养需求无法从校内实训、实训条件中得到满足。例如:对很多高校来说,最先进工程应用软件的购买能力是不够的,但通过这些软件却可以使学生直接与企业工作平台接轨。另外,诸如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发展较慢,但它们却又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说政府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必须进一步加大,我国是世界经济排名第二的大国,是完全有能力使国家教育财政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5%。

2.6 假期观念应该淡化

当前,我国学校按照教育制度规定,采取的是两学期制度。一般情况下,中小学生在假期都有很多的作业,而高校和大学生却没有任何任务,十分清闲。基于此,有必要转变高校和大学生的假期观念,充分发挥出假期的作用,主动联系企业,安排工程实践,提高工程能力[5]。

3 利用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如何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这是地方本科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是高校简单的引入企业参与学生培养,而是要以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为基础,与企业事业单位一起研究制定培养人才的方案,明确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同时在办学条件和师资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在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之间利用工学交替的措施实施教学,从而融合教学过程和生产、实际工作过程。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新模式的构建可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式和综合评价体系“四要素”展开。

3.1 人才培养方案

从地方本科院校的角度来看,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在利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时应包含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学校以我为主,按照高等教育的要求和规律,对高素质、高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人才进行培养;二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学校可以最大限度地考虑企业、行业需求。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要解决第二点因素,会面临巨大的困难和阻碍,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部分人对企业和行业的真实需求并不了解,主观想法过重,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过于趋同化和泛化。而要改善这一问题,有效的制度保障是首要前提,也就是保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制定的制度。就比如说我校,许多年前就已经和南汽模具装备有限公司、南京轴承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研究,对相关规定进行了制定,使企业参与得到了有效保障。另外,校領导和教师还形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制定理念。一致认为要培养能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针对工程实际,拥有机械设计制造的应用能力和基础理论,能从事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科技研发、经营销售、运行管理等工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内容,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为培养目标,为现代制造业的前沿高新技术转向生产领域服务。

3.2 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

为了达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目的,在具体知识结构的确定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应该将企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企业深度参与教学的实现还有适宜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此,我们采用了“平台+方向”的柔性课程体系结构。其中:“平台”包括“公共基础模块”和“机电基础模块”,保证学生具备机械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专业方向”模块来紧贴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使学生对学科的特定领域有更深的了解和更强的专业技能;也使我们在面对技术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时调整教学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有极大优势:

①通过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加大选修课比例。在校企合作模式被引进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细化可以以企业和行业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充分发挥企业教学资源优势,致力于地方院校办学条件问题的解决。因此,学校除了设置必修课外,还应适当安排一些选修课。而选修课的教学就要充分利用企业师资和教学资源。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选修课,更易于提高他们的应用实践能力;如此一来,地方院校选修课的教学缺陷就得到了改善,同时还是课程设置的亮点。

②利用校企合作,强化建设短学时课程。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同了解和分解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以实际需求为基础,有针对性设置企业可操作的短学时课程,通过短学时课程学习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此外,课程之间的衔接,特别衔接培养能力,务必要引起重视。

③第二课堂的课程比重要提高,使其与第一课堂具有相同的重要程度。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课外专业课的开设、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的探索从未停过。但学生的参与面、针对性和系统性还存在不足。而在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后,联系企业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一方面与企业入职培训紧密相连,另一方面能够尽可能的保障系统化和正常化的第二课堂。

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通过优质人才培养资源的引进,能够有效保障和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

3.3 创新教学手段

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企业参与的深入,教学手段与传统方式之间应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实操性在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和技术人员的“学习要紧密联系实际”的观念中已被确立,能够全面培训和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能力;并且应用才是授课的主要目的,这就造成了教学方式与传统方式之间的巨大差异。在应用校企合作模式后,企业技术人员可以以自身对教学活动的独特看法及实践经验对集中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教学方式。例如,通过增加CAD/CAM实训、机电传动综合实训、模具结构综合实训等内容融合课程设计和工程动手能力培养,以此来完成教学,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学生营造有助于创新的环境。

3.4 综合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离不开适宜、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并朝着既定的目标和方案实施教育教学。相较于传统本科培养模式评价体系来说,校企合作新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在企业的参与和作用上应更为突出,建设学生、学校、企业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在这一评价体系下,能够指引实践教学。但重要问题是怎样才能使企业重视和参与教学评价的规范性,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评价方法和标准需要制定好。企业在进行教学时,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采取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方法,这样与实际教学环境更匹配,对企业技术人员来说也更适应;另外,受到高校教师的辅助作用,评价方法和标准也能够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

②在具体实施教学及评价的过程中,要对企业的特殊属性予以考虑。通常情况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企业大都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拥有一定的规范性和规模,良好的做实程序和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点强调内容,这刚好符合高校规定的评价规范,也是容易实施的。

③为了满足企业和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人才培训和培养机制已逐渐在企业中建立,甚至一些企业还建设了自己的培训机构,拥有标准人员培训效果和规范的人员评价。

总而言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应适应于企业现有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这样企业在综合评价教学活动时才更有利[3][6]。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已成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路径和必由之路,动态变化应成为其方法、方式和手段的重要特征,政府、企业和高校正面临着校企合作怎样有效推进的重要课题。只有在政府、企业和高校合力推进、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积极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教学方式方法和综合评价体系,才能产生积极而有效的成果,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丹.“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天中学刊.2015,30(1).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6-24).http://www.scio.gov.cn/ztk/xwfb/2014/gxbjhzyjyggyfzqkxwfbh/xgbd31088/Document/1373573/1373573_1.htm.

[3]罗文广,胡波,曾文波,叶洪涛.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

[4]卢森锴,刘迪,韦吉爵.校企合作是地方高校理科應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2(11):26-28.

[5]华小洋,王文奎,蒋胜永.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

[6]段小焕,严玮,张士辉.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立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