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8-10-23 11:17余倩张晶
价值工程 2018年32期
关键词:双一流策略

余倩  张晶

摘要:建设“双一流”高校和学科的高等教育建设背景下,对于医学、化学和生物学等以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而言,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教学与科研过程的重要场所,而高校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的管理方法、软硬件设施和安全管理等方面都亟待加强。本文就“双一流”背景下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biosafety laboratories are an important place for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medicine, chemistry and biology with equal emphasis on theory and practice. Management methods, software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and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iosafety laboratories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issues of the biosafety laborato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and studies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关键词:“双一流”;生物安全实验室;策略

Key words: "double first-class";biosafety laboratory;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2-0034-02

0 引言

“双一流”是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推出的《统籌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简称,是我国高等教育继“211”“985”工程、“2011计划”之后又一项推进卓越拔尖高等学府建设的工程。2017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发布,标志着“双一流”建设的正式开启。高校学科建设是教学建设的基本单元,学科建设水平在微观上体现了大学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科地位。因此在“双一流”建设中,学科建设可谓重中之重。对于医学、化学和生物学等以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而言,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教学与科研过程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学科建设的必要基础。因此本文以高校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为研究对象,对“双一流”背景下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的关键问题和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 “双一流”背景下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双一流”方案指出,我国到2020年,要实现一批高校和学科跻身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的目标。具体要求体现为五项基本任务——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深化、文化传承延续和成果转化方面[1],而这五项基本任务都离不开以一流实验室建设作为支撑。建设一流实验室一方面能够为教师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供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开展深入型、创新型研究提供条件,也是培养一流的教师和创新人才队伍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创建一流实验室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巩固专业理论,为他们将来从事专业性和研究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004年我国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理顺了生物安全的管理机构职责,也开启了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的篇章。生物安全实验室作为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承担了生物学、医学、化学等学科的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由于其对于教学环境和师生的生命安全具有特殊性的影响,因此必须开展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

2 “双一流”背景下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的关键问题

2.1 实验室安全监管不到位 由于生物安全实验室承担了科研和教学公共平台的任务,在其中工作和学习的人有一定的流动性,但是对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和安全培训往往不全面、不到位。由于生物安全实验室检验检测的对象是病原微生物,因此涉及到的环保问题和安全问题很多,包括病原微生物的操作、感染动物的抓咬、感染性物质的泄露、废弃物的处理等,而这些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与警示说明在实验室建设中很容易被忽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监管也往往流于形式。上述种种问题都使得实验室的安防设施和安全监管制度相对于实验室其他方面的建设比较滞后,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2.2 实验室现代化管理程度偏低 目前,我国高校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进程正处在加速阶段,但对于高校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工作却比较滞后。一是许多高校并没有建立相对完备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拥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校也只是设立了一些数据编辑、查看、统计及查询的功能,没有与其他校园信息资源建立共享机制,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拖慢了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进程[2]。二是在管理团队的建设方面,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高校选择由学校的知名教授或者专家学者作为实验室负责人,但在管理过程中没有提供有效的管理服务,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也有部分工作人员存在行政化的倾向,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

2.3 实验室硬件设备维护与软件设施不到位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然而高校教学经费大部分都用来投入于教学场所和普通实验室的建设,极少部分用在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方面。相对于普通实验室而言,生物安全实验室为了减少人员感染和对外环境污染的风险,在建筑规范性、关键设备的配置以及设施设备的后期维护与更换都有强制性要求,因此这类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各项成本均相对偏高。遗憾的是,目前实验室的硬件设备陈旧、仪器老化等问题往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学习,也对部分生物相关实验项目的开展构成了阻力。尤其在某些高精密仪器和造价较为昂贵的设备配备都无法及时到位,对于高校建立一流实验室带来了一些困难[3]。众所周知,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对于病原微生物相关学科建设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也制约了高校某些一流学科的建设。

2.4 实验技术队伍与管理队伍建设缺失 由于高校普遍存在教职工老龄化,职称与学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致使高校教师队伍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难以提升,高水平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使得高校的实验室人员队伍建设发展滞后,成为了制约实验室及高校发展的阻碍。同时由于高校在岗位评定、职称待遇等方面的规定,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往往被划为教学附属的一类,在待遇、工资方面与专职教师差距很大,因此难以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该问题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则更为突出。一方面,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面临工作中被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工作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对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缺位,缺乏相应的培养计划和激励机制,导致高校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力量薄弱。

2.5 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关培训形式和内容单一化 突出实验性质的学科有生物学、医学、化学等,不同专业和年级的高校学生在也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生物安全实验室面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需建立有针对性、多元化的培训体系。不过目前的培训形式单一,基本还是传统的听讲,操作技能的实践教学比重较轻,增加了参训人员后续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的管理难度。培训计划也很少根据不同层次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导致参加培训人员收效不一,后续效果难以评估。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利于实验室的管理。

3 “双一流”背景下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的发展策略研究

在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对学生的学习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更高,对于实验室建设的要求也应该相应提升。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中应当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实验室的管理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多方面进行探索,突破当下的实验室建设困境。

3.1 重视实验室安全监管工作 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当将实验室安全放在首位。实验室要从安全监管的制度规范入手,在实验室最初计划、过程建设、结尾验收的重要環节进行把关,确保实验室安全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在常规的实验活动中,对于危险物质的储存运输、感染性物质的操作、实验室关键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废弃物的处理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管控。要适时定期开展实验室相关人员和学生的安全培训,对于明显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环境、仪器和试剂等物品,要严加管控。

3.2 转变实验室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室的运行过程中,管理环节十分重要,但往往容易被忽略。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梅贻琦先生曾说过“校长不过就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椅子的人”,道出了高校管理者应当有的精神理念,实验室管理团队也应如此。要转变实验室的管理理念,首先要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回归卑微,为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优秀的环境和高效的服务。其次高校实验室已经成为学科教学和科研交流的重要部分和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应当引入一些新的思路和办法,了解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前沿的发展动向和趋势,为一流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添砖加瓦。

3.3 强化实验室软硬件设备设施建设 一流的实验室建设需要一流的实验室软硬件设备设施,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高校应当有计划地引入高质量的实验室硬件设施。由于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之前应当考虑完善,兼顾经济性与功能性,首先要明确实验室的基本用途、主要性能和建设目标,根据学科建设的要求确定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框架和等级;其次要平衡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的比例,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最后应当规范化地开展建设程序,严格把控实验室建造、验收和评价的整个过程,实现高质量、标准化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

3.4 加强实验室技术队伍与学术团队建设 一流实验室建设的出发点是要有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当前我国高校存在着重教职轻实验岗的现象,严重削减了实验室技术岗位人员的工作热情。部分高校为解决这一问题,开拓性地制定了实验系列教师岗位的正高级别,很好地推动了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此外,一流的实验室技术队伍需要既精通理论知识,同时熟练掌握实验技术的人才,因此需要对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人才队伍激励机制亟待健全,应该在实验室的项目评优评奖、示范课程建设方面建立一些奖励资助措施,以激发实验室学术团队的积极性。

3.5 适应人才培养需求,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为适应一流学科建设和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上都应当多元化,将传统教学结合网上课程示范,同时增加现场实践的比重,体现层次性和针对性。最后还应完善培训效果评价,保证培训效果,让生物安全实验室发挥更大的教学作用。

4 结束语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关乎高校实践科学学科的发展,也体现高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进步,是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的关键一环。高校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忽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也要求学校在实验室的管理和发展观念方面有所转变,在确保生物安全实验室功能性的基础上,逐渐走向专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金升菊.以一流实验室建设推动“双一流”发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8):51-52.

[2]李印川,李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魅力中国,2016(52).

[3]王清勤,许钟麟,张益昭.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3,20(4):195-196.

猜你喜欢
双一流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