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学英语ESP教学

2018-10-23 09:58尹威
文教资料 2018年25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

尹威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各类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化的需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衡量学生综合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标准,地方高校毕业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较弱,与其专业脱节严重。大学英语课堂ESP教学模式的引入将学生的专业和英语语言学习相结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择业竞争力,培养新形势下社会急需的既懂英语又谙熟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大学英语 ESP教学模式 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体落实到大学英语课程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要立足于学校,发挥区域优势,注重实践,强化应用型教学,尤其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优化教学方法。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既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满足不同专业的社会需要。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其目标是专门针对学科专业和职业需要开设英语课程,帮助学习者熟练掌握专业领域有效沟通的英语技能。

1.ESP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ESP是以某个行业为特定的语境,培养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这是英语应用型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必备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堂ESP教学模式有多方面的优势,其学习目标与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存在一致性,除了满足语言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外,更要注重技能的提高和培养,通过学习语言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当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以培养学生所学专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目标,注重学生在毕业后,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为导向。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ESP模式的核心不再是为学生提供纯粹语言知识的堆砌的教学,而是以社会需求为教学出发点,针对某特定行业和职业的英语实际需要,将该领域的专业词汇、语法等知识结合到实际应用中,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侧重英语听说技能的发展,这是英语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在ESP教学模式和通用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点等因素设计好教学内容,尤其侧重听说的应用能力的发展。ESP教学模式立足于人才需求导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能力的锻炼和经验的积累,发挥优势性。从专业角度的需求导向出发,ESP提出英语教学要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把英语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运用,这种教学模式针对性更强,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2.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2.1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笔者所教授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为例,两个自然班的学生合计80人,以往的合班授课的模式受人数和教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忽略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限制。教学方式仍以背单词、分析课文为主,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缺乏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技能的机会。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很难满足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全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各个专业共同使用同一套教材,根本体现不出行业英语的特殊性,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学到的只是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相关的专业词汇和技能的累积相当匮乏,距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差甚远。从某种程度来说,其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偏离了人才培养的方向。针对这一现象,我院进行了教学改革,在大二学年,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不同的行业英语教材,以专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2.2旅游专业的ESP模式的特点分析

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酒店管理、导游等岗位,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技能性。他们接触外国人的机会较多,除了具备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外,对英语口语和听力的实践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应用型院校旅游专业的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的引入,是为了满足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的需要,探索设计和构建有效的ESP模式,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旅游专业素养的培养。

3.旅游专业大学英语课程ESP教学模式的探索

3.1明确教学目标

旅游专业的学生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应用性、职业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在旅游行业运用英语的能力解决其专业的问题。在目标的设定过程中,要将富含专业的语言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可以流利地和外国人进行沟通。在ESP教学模式中,要侧重专业性和实践性。

3.2更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真实模拟游客导游服务,进行角色扮演,在实际演练过程中,了解游客在出行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增加学生英语沟通的机会,增强知识应用的能力。教师可以把真实的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实践性。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等,利用校外资源到旅行社进行英语旅游服务等实习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3教学内容多样化

将一般用途英语(EGP)和ESP教学相结合,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为期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前两学期主要为EGP课程的学习,后两学期侧重ESP教学。旅游专业的ESP教学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以专业内容输出为驱动。在课堂实践环节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带领学生搜索网络当下时讯,课下布置小组任务,组内成员通过课堂讨论、演讲展示等活动积极参与教学,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强化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锻炼。

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校内的各种英语比赛,如英语演讲比赛、配音比赛、戏剧表演比赛等,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外国文化和习俗,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3.4优化ESP教学评价

ESP教学模式的引入,成绩的考评方式不应拘泥于期末的纸质试卷。综合成绩应该包括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表现、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效果、多元化的期末的技能考核,尤其注重听、说的能力的测评。立足ESP教学目标,考核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创设真实的情境和内容,考核学生的岗位职责完成情况,旅游专业的学生的考核应贴近行业标准。考试的内容可以选用介绍国内外著名景点等内容的音像资料,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笔试部分可以设立一些主观题,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旅游专业知识和口语能力的双料考核。同时,ESP模式的考核应多主體参与教学评价,在基于项目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活动中的主体,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既要考核最终完成情况,又要重视在此过程中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和变化,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5加强大学英语教师ESP专业学习

在ESP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非专业知识的匮乏。ESP教学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不仅仅局限于英语本专业学科,还要具备所教授学生的专业的基本知识,并开展教学活动。为了展开有效的ESP课程,教师需要进行专业的旅游师资培训,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不断扩大知识储备,学习该行业相关知识进行英语教学,使语言学习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展开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使ESP课程教学真正有效为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服务,这是保障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有效进行的必备条件。

四、结语

ESP教学模式是一般用途英语教学的扩展和延续,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终极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区别于以往的教育模式,ESP教学强调特殊的职业、行业教育方向,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开发,提升语言应用性,加强大学英语课程和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联系,缩短课本知识和实际需求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2]王友良.专门用途英语(ESP)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洪卫.ESP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4]吴红云.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公共英语ESP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4).

[5]张笑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2013(32).

[6]孙有中,李莉文.CBI和ESP与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J].外语研究,2011(05).

[7]付大安.地方本科院校EGP教师向ESP教师转型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3).

[8]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