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

2018-10-23 11:39康艺馨
学理论·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康艺馨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有利于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较低、高校传统文化课程设置欠缺、思想道德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脱节。因此,高校要强化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设置,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3-0248-02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从启蒙教育到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阶段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去,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养,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务实精神。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系统回答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实现途径”[1]。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高思想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三观”教育就是要求大学生们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体层面的价值准则[2]。而这些内容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与积淀,继承、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体现了爱国、诚信、公平、正义等传统的道德规范。习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3]所以,融优秀传统文化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将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加人们的凝聚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和心灵支持。有着共同文化的人会存在民族亲近感,共同文化也是产生共同心理素质的基础,而体现在文化上,便是一种认同感。也正是以这样的认同感为基础形成了民族凝聚力,形成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在中华民族的发展长河中,屈原、岳飞、文天祥等人的民族气节、家国情怀,为今天的大学生们树立了榜样。所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去,会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4]。

(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与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一样,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要看人文素养的高低[5]。人文素养即人文道德素养,主要是指具有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和研究能力,包括:学习古典文化、理解人生意义、重视修身养性、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与担当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观念可以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检验真理的勇气;“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可以激励大学生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大量激励大学生积极上进的精神,把其融入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能培养大学生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感较低

由于受西方思想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感较低。一是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现在的大学生95后居多,对中国的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看得很淡,而更热衷的是西方的所谓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了解不多,而热捧西方的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必胜客、哈根达斯;对诸如京剧等中国国粹不去看重,反而更加喜欢国外大片、摇滚音乐、韩剧、日剧。二是传统礼仪渐行渐远。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是传统礼仪,但现在大学生很少有感恩之心,父母在家辛勤劳作,他在学校吃喝玩乐;而且在公交车、地铁等公共场所能主动给“老弱病残”让位的同学不多。个别同学的行为甚至与传统美德相悖,漠视集体利益、贪图自由享乐、缺失诚信、害怕困难、不敢担当。例如:考试作弊、拖欠助学贷款等。三是许多文化遗产淡出人们的视野。一些物质文化遗产,如古人类遗址、古城市建筑、大型古园林遗址等,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也在逐渐消失,今天的大学生无法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高校课程设置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对缺乏

大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大学生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需要从课堂中学习,但是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从幼儿园到高中孩子们所能接触到的传统文化也就是从课本中背几首古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几乎是空白。到了大学阶段,本应该补上这一课,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工科院校“重理轻文”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院校强调的是专业特点、现实需要,而忽视了大学生最基本的人文素质培养,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表现在课程设置上,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设置音乐欣赏、古诗词欣赏、大学语文、书法鉴赏等课程,且多为选修课。同时,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对有利于升学和就业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很高,而对于能够修身养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准的传统文化课,即使选修了,也仅仅是为了混学分。因此,迫切需要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大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6]。

(三)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脱节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院校二者不是有机融合,而是“机械融合”,使两者相脱节,教育效果不佳。一是课堂课下相脱节。一些老师仅仅是在课堂上说教,机械讲解,局限于课堂灌输式教学,原封不动地把传统文化“灌输”到学生脑中,忽视“探究”“启发”,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致使学生课堂听了、课下忘了。结课时,拼凑一篇作业完事,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二是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节。优秀传统文化要融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去,必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但现实的教育过程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课堂上,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三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一些讲授传统文化课的老师授课仅注重概念、范畴的讲解,还停留在理论教学中,而与大学生实践层面的教育渗透不够,不能很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7]。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传统文化课程设置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接受知识、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需要在课堂上去完成。一是高校各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作为思想教育课的核心课程列入教学体系,同时,要开设大量的传统文化的选修课,做到四年不断线。特别要积极鼓励理工科专业同学选修传统文化课,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二是课堂教学中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合点,利用民族英雄故事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利用孝道文化、风俗礼仪的讲解,树立大学生正确处世观念,培养其勇于担当的精神和责任感;通过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诗歌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各种形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总之,教师要充分挖掘优秀文化资源,把其融入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去,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修养、道德品质。

(二)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落脚点,体现的是校园环境的教育力量,对陶冶大学生情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建设从物质文化建设讲,学校要建造传统文化走廊,通过漫画、文字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传统文化;各院系要制作传统文化宣传栏,有条件的高校要在其建筑物上雕塑传统文化,甚至建设传统文化宿舍、传统文化教学楼、传统文化图书馆,让同学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博物馆的形式,让同学们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河南工业大学建立的粮食博物馆,许多传统农耕器具的展出,能让同学们深刻领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辛苦、勤劳。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国学大师的讲座,让同学们享受传统文化的大餐。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让同学们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妙,培养对传统文化的鉴赏力。在文化制度建设方面,要制定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相关制度,探索校园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动员社会各方力量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思想道德教育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需要动员一切社会力量,配合学校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一是政府层面,要加大对传统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为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创造条件。二是社会层面,要营造良好的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为大学生搭建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可以借助现代媒体电视、互联网等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古诗词比赛》等栏目。同时,希望能制作一批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剧、电影、纪录片引导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高思想素质。三是家庭层面,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思想,例如:按季节的耕种可以让孩子理解二十四节气,勤俭持家让孩子们懂得节约,孝文化教育让孩子们懂得孝顺父母、感恩父母。

参考文献:

[1]黄晓丹,孙代尧.传统文化当代价值实现路径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2016(1).

[2]李国泉,周向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2014(10).

[3]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4]林炎红,张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探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5]沈步珍,蔡碧菡.论传统文化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1).

[6]张文闻,朱书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

[7]朱淼.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

Abstract: It is beneficial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integrat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Currently, the cognition for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week, related courses are absenc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s divorced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solve this problem,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ourse should be highlighted in the university, and the campus culture as well as the social power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to organically combin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then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vel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integration,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