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瑞 昌灏
摘 要:新时代的社会心态培育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通过应用马克思主义升华对新时代社会心态的理解;立足于马克思主义阐释新时代社会心态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树立典型,营造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课堂氛围;知行合一,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等途径提升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效力。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心态;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3-0025-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未来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经过长期的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已经相对丰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将实现。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精神文明的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社会整体心态的建设。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关于社会心态的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培育健康良好的社会心态,对于调动广大人民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整体心态是精神文明的内容,良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保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心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培养当代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势,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是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心态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培养更有其自身特点。
一、应用马克思主义升华对新时代社会心态的理解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适应[1]。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理应有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精神文明,新时代社会心态是新时代精神文明的应有内容。
培育大学生的新时代社会心态,首先需要应用马克思主义阐释中国新时代的社会心态是一个有机整体。联系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2]。应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对新时代的社会心态进行解读。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对整个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个人价值的实现都至关重要。从宏观层面上来讲,社会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风貌、社会健康发展的程度、民众心理健康的状态,进而反映出整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从中观层面上讲,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能够有效提升社会各个层面发展的效率,尤其是经济发展的效率,能够显著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反之,错误消极的社会心态将会阻碍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困扰。从微观层面上讲,健康良好的社会心态是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石,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激励人前进的重要动力,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能够从整体上带动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良好状态,对于良好个人心态的培育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消极错误的社会心态将对个体心态产生负面效应,会使人颓废软弱、失去勤奋进取的动力。消极错误的心态不仅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更不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社会心态是精神文明的内容,良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保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更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健康心态。自尊自信不是盲目的自尊自信,而是通过积极向上的实践,能达到预期目标的自信。理性平和不是自甘平庸的理性平和,而是谋大局求发展的积极向上心境下的理性平和。理性平和是基于自尊自信的理性平和,是以积极向上这个总目标为导向的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是目标,也是方法,是增强自尊自信的方法,是塑造理性平和环境和意境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统一的方法论[3]。新时代的社会心态目标也是辩证统一的。自尊自信是立场,理性平和是态度,积极向上是导向和目标。缺失任何一面都不是健全的新时代的社会心态。理性平和是相对的,对事业的激情、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也是理性的,也是平和的一个方面,一味压制正常的应有的激情反而是不平和的。积极向上是导向,积极向上是多方面的,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度量尺度。积极向上不是求全责备,而且人尽其才、各展所长的积极向上[4]。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心态目标的辩证统一,更加重视新时代社会心态目标实现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二、立足于马克思主义阐释新时代社会心态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新事物会取代旧事物[5]。不同的社会群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特色,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大部分学生经济不能独立,依赖性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层面心态的整体状态对其影响较大;同时,大学生群体对于人际交往兴趣较大,人际关系的和谐对其自身发展甚至是价值观的建立都具有重要作用,而整个社会心态的发展状态对其发展將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群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规模庞大的群体,是学习能力强和可塑性好的群体,是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群体,对大学生群体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也有利于带动整个社会心态的健康发展。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是相辅相成的,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积极向上不仅是大学生成功、成才的重要品质,积极向上还是大学生立足于时代、适应时代发展的基本态度。自尊自信是大学生与他人或社会相处的基本立场,是大学生抵制庸俗思潮和低级行为的思想基石。理性平和是大学生对待人和对待事的态度指南,是实现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新时代的社会心态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方向指南与方法指导。马克思主义一直追求人的全面发展[6],立足于马克思主义阐释新时代社会心态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树立典型,营造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课堂氛围
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激励方法之一是树立典型。通过树立典型,以新时代社会心态的三个方面,剖析典型学生的优异之处,并表扬或奖励典型学生。使学生通过良性激励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并通过示范和模仿的扩大效应使更多的学生主动认可、认真改善、持续宣传。
在树立典型的同时,要深刻分析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例如,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当前大学生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在有效扩展当代大学生视野的同时,各种复杂信息的方便获得使得他们不知道如何去筛选,往往质优信息和垃圾信息一同接收,导致思想上的混乱。所以,要针对不同的时代特征、群体特征等来分析大学生社会心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在生活中感到空虚失衡,面对未来发展迷惘无助,做事情不计后果冲动盲目,在学习和做事过程中焦虑浮躁。只有正视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深究其原因,才能更好地找到解决对策,可以针对问题通过积极了解世情国情,坚定理想信念,进行心理疏导等来解决。
除此之外,还要营造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课堂氛围。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培育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理想环境,在课堂上积极培育学生的自尊自信的心态,敢于质疑,以各种形式鼓励或奖励学生的质疑行为。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各种社会问题,以积极平和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应对或处理身边的各种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培育学生应对各种挫折的乐观向上的心态。
四、知行合一,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等途径提升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效力
马克思主义坚信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客观看待和衡量当前的社会心态,不能够回避问题,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心态方面存在的问题,鼓励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新时代的社会心态培育中去,为新时代社会心态的培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针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并不令人乐观的心理状态,不能回避,虽然社会上存在有一些人因为经济多年持续的快速发展而过于乐观产生不思进取的心态;一些人因为社会转型矛盾多发,产生了消极被动放弃进取的心态;一些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暴富起来的群体传递一些拜金主义的错误观念,对社会群体的心态产生影响。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些只是少數,社会心态的整体是好的,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整体状态。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应当通过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走入社会,体察社会的良好风气,体验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益的社会心态。首先要精心设计调查与实践计划。用目的、效率导向调查与实践计划,对调查与实践的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及时调整或通过实际体验,进而切实感受新时代社会心态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强化新时代社会心态的培育,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解新时代的社会心态,认知新时代社会心态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构建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课堂氛围,在实践中加深认知是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晓琼.后发效应与社会发展——兼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全面进步与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1998(1):31-34.
[2]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三个层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2):94.
[3]唐立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4]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J].教育研究,2005(5):3-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7-534.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