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策略研究

2018-10-23 19:27张昀
中国经贸 2018年16期
关键词:制度

张昀

【摘 要】在农村人口数量庞大的中国,扩大农村消费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对全国经济的整体增长和促使广大农民脱贫进入小康并实现国家复兴有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消费需求较低,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将会从限制农村消费的因素和扩大农村消费的策略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消费;扶持;制度;消费环境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指出,脱贫是中国实现复兴道路的重要任务,其中对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与消费需求的提升与扶持是实现“脱贫”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轻农村、重城市,致使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过低,与城市居民相比悬殊过大。随着党和政府对于农村经济的扶持,农村居民消费状况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体水平依旧低下。?农民消费需求现状水平低,受到了诸多因素限制,其中收入水平低、国家对于农民的福利制度保障不完善、政策实施不彻底、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保守的的消费观念等都是致使农村消费环境差的因素。如何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聚焦的重点,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消费需求现状

1.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相差悬殊

由于历史因素,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城乡二元发展结构,重工业,轻农业,使得农业发展长期滞后。这种发展方式极大的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以及限制农民消费能力的扩展,快速拉大了城乡消费差距。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9222.6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1392.4元。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为1427元,相比之下,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只有596元,此数据中城镇消费支出将近为农村的3倍,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农村与城镇消费能力悬殊。

2.农村地域性消费水平不平衡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在农村消费方面也存在着地域性消费水平不平衡的情况。2015年东部发达地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97.4元,与西部欠發达地区的11490.1元相差2807.3元。2015年,北京农村居民人均支出为20568.7元,云南农村居民人均支出为6830.1元,前者为后者的3倍多,差距悬殊。由此可见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使得消费水平地域性差异较大。

3.农村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下降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数据显示,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在1996年为14155亿元,而在2016年则达到了64145亿元,约增长了4.5倍,增幅为49990亿元。虽然农村居民消费总量有较快增长,但农村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中的农村居民消费由2006年的10.3%降低至?2016?年的?8.6%,居民消费支出中,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也由2006年的26.9%降至2016年的21.9%。以上数据显示出,与其他相比农村人口消费增长缓慢,市场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4.农村消费结构不合理

自1990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依旧不够合理,消费层次较低。以人均消费情况来看,2012年农村食品消费支出为2323.9元约占总消费支出5908.0元的三分之一,而人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只有652.8元,约占总支出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见农村居民消费中食品、居住等基础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收入主要部分,而用于发展、享受方面的消费支出较少。这样缺乏多样性的消费结构使得农村居民消费层次较低,也无法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三、限制农村消费需求的因素

1.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

收入是决定消费水平最为主要的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消费信心、欲望以及潜力的直接因素。2015年,农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21.7元,而城镇居民为31194.8元,前者仅约占后者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在城乡物价相近的背景下,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居民难以承担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消费支出。过低的收入是影响居民购买力以及束缚农村居民的潜在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此外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率为1.09%,低于农村市场价格指数的增长率1.3%。据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在收入水平不高、物价上涨快于收入增长速度的农村地区,即使居民有消费需求,但限于现实种种因素的限制,只能抑制自身消费需求。

2.制度保障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保障力度不够充分,覆盖范围不够全面。农村居民所享有的社会保障总额约占全国居民享有总额的十分之一,而农村人口约为我国总人口的六成。农村地区得到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服务保障也尚不完善,这使得居民需要在这些方面投入较大的资金支出。所以在有限的收入情况下,农村居民无法承担更为广泛和频繁的消费。如就农村医疗保险保障制度而言,治病报销水平还不够高,仅能保障一般性的医疗需要,在应对重大疾病所需的巨额费用时,能报销的仅是杯水车薪。因病致贫的现象仍是广大农村居民担心的事情,因此为预防该类事件,居民会增加预防性储蓄,这极大地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扩大。

3.农民消费观念保守

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勤俭节约、量入为出”思想的影响以及农村地区的封闭性,使得绝大多数的农民难以接收到系统的商品和消费知识,从而使得其消费意识较为淡薄,观念较为保守,在消费行为上也更为谨慎。此外,由于收入水平不高,为了以防家庭成员突发重病等意外情况,也使得农村居民更加注重储蓄。传统的消费观念束缚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弱化了他们对于政府出台的消费政策的感知力和灵敏度,这些都极大的压制了农村居民消费的需求。

4.农村消费环境差

农村消费环境差首先表现在农村消费市场环境不够完善,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组织程度低,多以农民个体经营为主体,商品流通主要依靠杂货店、小卖部等,缺乏大型连锁商场提供广泛丰富的商品。同时,农村消费市场中的产品在设计和生产时往往是以城市用户的需求和使用环境为标准进行的,缺乏针对于农村消费者需求以及购买力的产品。为此难以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也较难开展开来。其次,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扩大。如水电设施的不稳定,使得居民对于空调洗衣机等家电产品热情降低。此外农村地区通讯、交通水平低等客观因素,限制了城镇的商品流通模式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尤其是阻碍了电子商务向农村的扩展。例如物流公司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原因在农村地区的业务存在开展业务少,物流网点少,辐射范围小等特点,这使得农村居民网上购物不方便,网购频率较低。

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策略

1.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是解决农村消费较弱的根本条件,国家可以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历史、人文因素制定不同的扶持制度,对农民建立较为有力的金融信贷的政策,帮助引领居民发展当地产业,扩大农民增收渠道,从而带动一个地区的整体收入提高。同时,需要為农村居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居民可以减少对吃住等基本消费的支出,转而加大对服务、文化娱乐等其他的消费。完善农村地区法律建设,普及法律知识,切实保障农民个体经济利益,使得农民应有权力不受到违法行为的侵犯,营造良好社会商业环境。

2.改善农民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改善,而且需要政府、社会双方形成合力,对现阶段农民保守的消费思想进行更新和教育。首先需要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民众转变思想解决后顾之忧,其次政府和社会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各类渠道,如宣传会、电视广播宣传等手段,让其学习消费与商品知识,了解消费文化以及消费理念,继而改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过于单一的形态,助其形成合理正确的消费观念,摒弃传统的畸形消费观念。

3.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需从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着手,需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积极发展物流和配送基础设施,如增加偏远地区物流网点数目,构建城乡物流信息网络,从而刺激互联网商业发展。互联网商业同时可以对地方企业的商品销售起到重要推广作用,增加农民劳动收益成果,发展有地域性特色的农业工业,带领当地居民都得到物质生活的便利和丰富,进而营造农村地区健康良性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蔡森.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对当前消费主导发展模式的重要性[J].商业经济研究,2015(21):45-47.

[2]师军惠.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路径选择[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7(04):93-96+102.

[3]乔焱宁.我国物流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24):27-29.

[4]郑斌斌.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8):38-40.

[5]王娜.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5,43(35):318-320.

[6]练绪宁.农村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分析[J].科技广场, 2014(12):202-204.

猜你喜欢
制度
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完善
夏朝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制度的笼子》
某些单位的制度
《制度的笼子》
制度“上墙”更要“上心”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