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情态范畴句中形式研究

2018-10-23 19:26覃振桃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情态范畴现代汉语

覃振桃

【摘要】情态是说话人对句子所表达命题的主观态度。现代汉语中不仅有语气词所表达的句尾形式,也存在由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所表达的句中形式,这些句中形式的情态意义需根据句法和语境进行具体解读。文章通过论证“情态范畴句中形式”的有效性,以期给世界语言的情态研究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语料库情态句中形式

基金项目:延安大学校级科研计划项目“功能语言学框架下汉日体标记的对比研究”(项目编号:YDK2015-37)资助。

情态表达说话人在陈述和疑问中对自己所讲命题的有效性所作的判断,是肯定与否定两级之间的中介可能性。它是语言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語法范畴,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汉语作为汉字文化圈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其情态范畴研究在世界语言的语法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汉语的情态表达形式主要通过语气词、情态动词、情态副词等词汇手段和语调、标点符号等非词汇手段来实现。本文拟从情态范畴句中形式的视角出发,对现代汉语情态范畴句中形式在宏观和微观领域进行相关考查,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为学习者对情态范畴的习得提供理论参考和应用策略。

情态范畴及其句中形式

关于情态表达形式的研究,各种语言都普遍存在偏重句尾形式的倾向。在汉语研究中,通常把Modality称作语气。汉语的语气一般通过句调和语气词得以体现,而语气词大多出现在句尾,属于句尾形式。随着近年来语法研究的发展,很多学者将语气研究置于情态系统这个更大的范畴中。而汉语的情态系统除了句尾语气词和句调等韵律手段外,还包括情态动词、情态副词等表达手段,这些语言形式都位于句中,因此,由此类句中情态和句尾情态就构成了整个情态体系。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些学者指出,情态研究的对象不能仅局限于句尾形式,在现代汉语中存在多种情态表达形式,有必要对这些表达形式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考查,以有效促进我们对情态范畴的认识和理解。张威(2004)在回顾和借鉴中日两国学者关于Modality范畴的基本立场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现代汉语的“就”和“才”为对象,通过探讨这两个副词表示“说话人对于命题内容的主观判断和评价”用法为例,从一个侧面分析了对情态句中形式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1]。该文初步验证了:情态范畴的句中形式既具备与句尾形式相通的共性,又存在作为句中形式的个性化特质。本文认为,在研究情态句尾形式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句中形式的研究力度,这样有利于扩展研究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情态范畴的本质与全貌。

本文所谓“情态范畴句中形式”,指的是表达情态功能的句法成分,这些成分不出现在句尾,且不依赖于句尾情态而存在,能独立表达语法功能。判断一个句法形式是否具备情态表达的功能,应该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情态是与命题相对立的语法范畴,用于表示说话人的判断和主观态度。第二,情态可分为“针对命题的情态”和“针对听话人的情态”两大类型。第三,要求所表达的语义原则上符合“发话时”的条件,但是允许存在例外。上述三个基本条件既适用于衡量句尾形式的情态,同时也具备了衡量句中形式情态的功能,因此,可将这三个基本条件作为情态范畴句中形式的判定标准。本文拟采用这个判定标准,考查现代汉语的句中形式要素是否具备表达情态的功能。

基于语料库的情态范畴句中形式分析

所谓情态,指的是说话人对句子所表达命题的真值或事件的现实性状态所表现的主观态度。关于汉语情态的类型,一般把情态语义分成认识情态、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2]这些情态都表达说话人对命题为真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的看法或态度。汉语情态范畴的表达手段包括情态动词、情态副词、句尾语气助词及重音、语调等韵律手段。本文主要考查的是情态动词、情态副词等位于句中的语言形式,选取部分使用频率高的汉语情态动词、情态副词等句中形式,从CCL语料库和对译语料库中抽取例句进行定性分析。

1.情态动词(能愿动词、助动词)考查

情态动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或人的主观意愿,常在句中做状语,具有评议作用。以下试举一些典型的情态动词“应该”“会”“肯”“敢”,就其表达情态意义的用法进行考查。

例1.大家说应该为徐悦悦干一杯,为她将来的好运,也为她不再像插队时那样是个极左分子了。(史铁生《插队的故事》)

例2.父亲一仰身子躺在堤上,就在这一瞬间,他心里一阵猛跳,后来他才明白,原来一切等待都会有结果的,这结果出现时,是那么普通平常,随便自然。(莫言《红高粱》)

例3.在他们的回忆里,有许多甜蜜天真的故事,倘若他们肯把一切事情都告诉我,一定可以写一本很好的小说。(冰心《关于女人》)

例4.“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鲁迅《彷徨》)

在例1中,情态动词“应该”用在动词“干杯”前,体现动作的必要性,属于道义情态。汉语为SVO型语言,根据句法规则,在语序上动词应在宾语前,而情态动词又用在动词前,因此表达道义情态的“应该”是情态的句中形式。例2中的“会”用于存在动词“有”前,表示潜在的可能性,属于认识情态,在该句中表示“等待的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例3中的“肯”只表达动力情态“意愿”,表示说话人愿意、乐意“告诉我”。例4中的“敢”也是单义的,只表达动力情态“勇气”。《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把“敢”定义为“表示有勇气做某事”。上述位于句中的情态动词表达的均是说话人对命题的判断和主观态度,属于句中情态范畴。

2.情态副词考查

情态副词与句尾语气词(吧、啊、呀、呢、吗等)在情态表达上是不同的。句尾语气词除了传递说话人对命题的主观认识以外,还能表示对听话人的态度或认知状态的关注。语气词主要针对“人”,而情态副词主要针对“事”。徐晶凝(2008)指出,语气助词主要用于对“人”,即表达说话人鉴于与听话人的关系,而作出的对语句的处置方式;情态副词则主要用于对“事”,即用于单纯地对语句内容作出评价[3]。这与日语情态分类“针对命题的情态”和“针对听话人的情态”两大类型不谋而合,只不过日语里对事和对人的情态绝大多数都出现在句尾,而汉语的情态副词则出现在句中。同时,这也给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考查情态范畴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下面通过语料库数据来考查“竟然”“果然”“本来”等汉语情态副词的语用功能。

例5.过去沉默寡言、常常忧郁不安的她,现在竟然坐在门边哼哼唧唧地唱着,好像一个活泼的小女孩。(杨沫《青春之歌》)

“竟然”是意外类语气副词[4],是典型的反预期标记,在语用功能上表达说话人的“意外或惊讶”,主要传达的是与说话人或包括说话人在内的大众预期相反的信息。如例5中,根据前文得知,过去沉默寡言、忧郁不安的“她”不可能会高兴地唱歌,而现在像个活泼的小女孩一样哼哼唧唧地唱着。这里用“竟然”恰恰体现了这种反预期信息,属于认识情态意义。

例6.事情果然办得很快。虎妞在毛家湾一个大杂院里租到两间小北房;马上找了裱糊匠糊得四白落地;求冯先生给写了几个喜字,贴在屋中。(老舍《骆驼祥子》)

“果然”属于料定类语气副词,基本含义为“事情与预料相合”,有“意料之中”的意思,这和上例“竟然”表示的反预期“意料之外”正好相反。由例6中的命题“事情办得很快”可以追溯出另一个命题“原来就预料到事情必然(或可能)办得很快”。这也是料定类语气副词的特点,被省略的隐含命题都可追溯出来,语义也就随之完整了。

例7.袁小彬不同凡响,他是为了刘溪才去插队的。刘溪是我们班一个女生。小彬本来可以去当兵,他爹是高干,老战友遍天下,当兵在当时是最难得的,比进工厂还让人羡慕。这小子却偏要去插队,跟家里也吵翻了,住在学校不回去。(史铁生《插队的故事》)

“本来”在现代汉语中是兼类词,具有形容词性和副词性。其副词性用法也有两个义项,一个是“原先”“先前”,由名词引申而来,具有明显的时间意义;第二个义项表示“按道理就该如此”,该义项已经丧失时间意义,是真正的副词用法。在例7中,“本来”与情态动词“可以”连用,更突出了其副词性用法,其用作副词时还可产生反事实解读。“本来”后的语义成分“去当兵”是非现实的,只是说话人原先主观认定的状况由于“为了刘溪”这个原因而发生了变故,从而造成说话时刻“小彬”的状况与预设相反——没有去当兵而是去插队,因此造成反事实解读。小说中说话人(作者)的用意就是要通过叙述预设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袁小彬不同凡響”的人物特点。

3.现代汉语在情态表达上的类型学特征及对教学的启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汉语在情态表达上的类型学特征:汉语是SVO型语言,在情态表达上除了句尾语气词和句调等韵律手段外,主要通过位于句中的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体现。对这些句中形式进行语义及语用功能的分析研究能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情态范畴的全貌,也可为世界其他语言如日语、英语等在情态研究方面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另外,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当母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相同时,迁移可为积极的;而当母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之间出现差异时,迁移是消极的。这种消极性迁移(即负迁移)往往会导致语言运用错误和二语习得困难。基于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及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从语言学角度阐述情态范畴句中形式研究,对于母语负迁移问题的解决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就句中形式的研究可以揭示现代汉语在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等方面的深层次语言结构问题,能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理论参考,教师也可针对语言的认知心理机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结语

本文从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两方面探讨了情态范畴句中形式的情况。考查结果表明,现代汉语中不仅有语气词所表达的句尾形式,也存在由动词和副词所表达的句中形式,其情态意义需根据句法和语境进行解读。情态范畴句中形式与句尾形式一样,具有十分广阔的研究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限于篇幅,本文只考查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汉语情态动词、情态副词在单句中表达情态的用法,对于句子中是否还存在其他表达情态的要素或复句中的情态表达认定问题,以及情态范畴句中形式的跨语言比较分析等都是今后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威:《论Modality的范畴意义与语气表达的句中形式——以现代汉语“就”和“才”的副词用法为例》,《北研学刊》(创刊号),白帝社,2004,第7-18页。

[2]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第41-47、103-104页。

[3]徐晶凝:《现代汉语话语情态研究》,昆仑出版社,2008,第130-135页。

[4]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4,第21-23、97-103页。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延安

猜你喜欢
情态范畴现代汉语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