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少玲 叶谋泰 福建省南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南安 362300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牛、羊、猪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动物患病时,布鲁氏菌常局限于腺体组织和生殖器官,与这些组织赤鲜醇含量较高有关。该病传染主要通过接触性传播,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几年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动物及人布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也严重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福建省一直坚持做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全省推广开展布病无疫区不免疫,凡实行布病免疫的羊只按监测阳性羊处理。因此,南安市畜间不得实施布病免疫,主要采用监测、扑杀、消毒等防控措施。为进一步做好家畜布病防控工作,有效控制和净化,制定了 《南安市牛羊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方案》(南农〔2017〕166号),2017年通过问卷调查和牛羊抽样检测,对南安市牛羊养殖情况、阳性溯源和外来引进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羊群间布病流行情况。
1.1 研究设计 对南安市羊养殖场户进行摸底调查,然后确定抽样数量,采集牛羊血清样品,检测布病抗体,根据调查和检测结果综合分析羊间布病流行情况。
1.2 实验室血清学检测 布病抗体采样经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剂批号:青岛易邦160010301,依据:GB/18646-2002)进行初筛,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 试验,试剂批号:svanova A85171,依据:2017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进行确检。
1.3 病例定义 阳性个体:指血清经c-ELISA试验确检结果为阳性的个体。阳性场:至少检测出1例阳性个体的牛羊养殖场(户)。
1.4 数据分析 将全市羊养殖情况调查表收集到的信息录入EXCEL表,计算全市羊存栏等基本情况,根据养殖场(户)数、饲养点涉及行政村数和羊存栏情况按《南安市牛羊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方案》要求确定抽样羊和抽样点数量(见表1)。再根据检查结果得出布病的个体阳性率和场(户)阳性率,最后分析全市羊携带布鲁氏菌的情况。
2.1 调查统计结果 南安市有25个乡镇(街道)饲养羊,分布在258个行政村,总存栏15 643头。该次调查涉及饲养羊54个行政村、9个场、8个饲养乳羊点,共采样检测1 926份血清样品。
发现阳性个体均为乳羊,共有5户。其中1户乳羊场存栏822头,因2017年4月对部分羊 (约240头乳羊)注射布鲁氏菌病疫苗,共检测出26份阳性;另有5户乳羊饲养点检测出布病阳性抗体。
2.2 当前流行情况分析 表2结果显示,乳羊的阳性率高于普通羊,普通羊净化情况较好。结合问卷调查,南安市羊只主要靠引进,尤其是乳羊全部靠外省引入,隐患很大;普通羊基本为本地山羊,靠自繁自养,净化工作成效较高,阳性率为0%。
畜间布病是养殖业的“慢性病”,动物检疫、病健分群、患畜扑杀等是福建省实施的布病综合防控措施。目前南安市羊间布病流行情况最直接、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是检疫净化,但检疫执法普遍存在漏洞,染疫动物流入,布病检疫不是必检项目,外地引进牲畜相当部分没有经过严格检疫,导致染疫动物大量流入。现大多数养羊户主既缺乏专业知识,也未聘用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及时发现羊只健康状态,盲目购羊混养。
通过采取“检测-扑杀-检测-净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是控制和消灭布鲁氏菌病的根本方法,需要提高养殖户布病风险意识、加强引畜检疫、政府财政支持、日常坚持监测等多项措施保障。
表1 布病基线调查抽样安排
表2 南安市2017布病基线调查检测结果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