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河从撒哈拉沙海奔流南下,在几内亚湾形成一个硕大的冲积扇三角洲。但事实上,单靠尼日尔河带来的泥沙,还不足以形成这个冲积扇如此大的面积,那么又是谁在“推波助澜”呢?答案是红树林。
红树林奇特之处在于,它的根几乎可以从“植株”的任何位置长出来。仔细观察了尼日尔河三角洲的红树林生态,联系到尼日尔河上游撒哈拉沙漠的环境,就容易理解,是尼日尔河的泥沙与红树林的相互作用,使三角洲冲积扇不断向几内亚湾延伸。红树林的顽强、韧性、团结等品格给人以绵长的回味和启迪。
中国石油在2003年开始与尼日尔开展石油合作,签署了比尔玛、泰内雷两个矿费制合同。2008年6月中国石油与尼政府签订了《阿贾德姆一体化项目PSA(产品分成)协议》。中国石油是尼日尔阿贾德姆、比尔玛和泰内雷3个区块的作业者,勘探面积为15.84万平方千米。中尼开展石油合作短短3年时间,就在撒哈拉沙漠腹地建成了年产百万吨原油的生产基地、462千米输油管道和一座现代化炼油厂。2011年10月,尼日尔一体化项目原油销售协议、成品油销售协议正式签署。截至2017年,中国石油尼日尔项目为资源国贡献的税收,占尼日尔国家财政收入1/10,占国民生产总值1/8。
2011年11月28日,中尼合作阿加德姆一体化项目竣工投产,津德尔炼厂和连接油田到炼厂的输油管道一次投产成功,标志着尼日尔石油工业进入一个新阶段。尼日尔总统优素福亲手把产自中国石油阿加德姆项目的汽油加到自己的吉普车。他很激动,“因为那是尼日尔自己的石油”。
尼日尔政府多次盛赞,与中国石油合作,让尼日尔成为产油国,并且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炼厂,实现了成品油的自给自足及部分出口。更重要的是中国石油帮助尼日尔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相比之下,与法国40—50年的铀矿开发合作,最后什么都没留下。而在与中国石油的合作中,尼日尔技术人员逐步得到培养,中尼石油合作取得的成果进一步促进尼日尔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接受尼日尔国家电视台采访时,尼日尔能矿部部长福马科 伊 加 多(Foumakoye Gado)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阿贾德姆(Agadem)一体化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果。他表示,在中国石油帮助下,尼日尔实现产油国的夙愿。不仅如此,在尼日尔河畔,中国石油还播种了充满友谊和希望的红树林:中方在尼日尔上游项目津德尔地区、迪法地区、管道沿线和阿加德姆作业区,投资建校38所;为当地社区打水井29口并在各作业点预留水源40余处,供附近群众取水;在作业区内捐建两所诊所,油田现场为当地居民和部队士兵免费提供医疗服务,为当地危重病人和士兵提供紧急医疗转运和救援。尼日尔炼厂投产以来,中方先后为津德尔医院投资修建了部分病房,为当地社区新建了打水井,为周边村庄百姓设置无偿供水点15处,为附近的BakinBirgi、Gaouna、Belbedji村庄修建了医疗中心和教室,赞助了津德尔艺术家协会、津德尔大学、能源领域工作者协会等组织机构。
红树林根系盘根错节,密密麻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仿佛中尼之间的情谊,肝胆相照、风雨同舟、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