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艳
“近几年二孩家庭增多,因弟妹出生而引发情绪和心理问题前来就诊的孩子越来越多,甚至有一些还表现出自残等极端行为。”天津市安定医院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孙凌说,孩子出了问题,根子还是在家庭教育上。她建议家长:“理解孩子,比说教更重要。”
悠悠一度是家里唯一的小公主,全家人都围着她转。直到今年年初,妈妈生下了小妹妹,猝不及防地,悠悠被拉下了独一无二的“宝座”。为了照顾二宝,妈妈就带着二宝住进姥姥家坐月子;悠悠则跟着爷爷奶奶住。由于两家距离较远,每周末爸爸才开车送悠悠去看望一下妈妈和妹妹,因为怕影响她们休息,每次都只待一会儿就得离开。
然而,妹妹出生一个礼拜之后,奶奶开始每天在电话里向悠悠妈“投诉”:悠悠的脾气越来越怪,常常莫名其妙地大哭大闹,“可能是闹情绪”。然而这样的情况愈演愈烈,悠悠从无理取闹变得各种“毛病”多了起来,起初她嚷嚷头痛、头晕,后来又说眼前一直冒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和颜色的幻觉;不愿意好好吃饭,甚至多次发生呕吐的现象,整个人瘦了一圈。爷爷奶奶吓坏了,觉得孩子肯定是哪里病了,“不像是装的”。
为了排除各器官功能性异常,一家人跑遍了天津各家五官科的专科医院,“仅眼科医院就跑了3次,能查的项目都查了,但什么问题也没检查出来”。
看病的过程充满艰辛,悠悠忽然抬起头对妈妈说:“妈妈,我就喜欢你带我来医院。”
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另一个孩子的出生,会给这个家庭的第一个孩子带来多大的冲击;但一个最现实的转变是,老大必须要学会与新来的“对手”分享大人们的关爱。
“这两年,这类患儿的就诊率明显提高,每个月都能见到多例,以前一年也只有几例。”孙凌说,前来就诊的往往是出现较严重症状,直接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的孩子;而更多的“问题”孩子,可能因为其表现得不那么极端,并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家庭教养方式和孩子自身的性格特质,都是导致孩子出现同胞竞争障碍的原因,其中家庭教育的分量更重。
“一般来说,3岁以内建立起孩子的安全型依恋,对其今后的身心成长极为重要。”孙凌说。
她注意到,一些“问题”孩子往往没有从父母身上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有的父母经常出差,或是干脆把孩子交给老人;也有的父母自身情绪管控就不好,导致孩子对周围环境特别敏感,不愿意主动与外界互动。这种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母亲把关注放到二宝身上时,往往会表现出更多嫉妒心理和消极情绪,“他们对母爱不确定,唯恐自己会因弟妹的存在而被忽视”。
孙凌建议二孩父母,应首先把大宝拉入家庭这个集体中。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成员,从母亲怀孕开始到二宝出生,都让大宝了解和参与全过程,让大宝体会到自己在家中的价值。同时要让大宝明白,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其在父母心中的地位。
对于已经出现情绪问题的孩子,如果父母一味讲大道理或是批评教育,更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建议父母要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可以采取转移的办法,引导其情绪消退和改善;或是宽容其“退化”成小宝宝等行为,和孩子多商量、多交流,引导其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