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美术课堂观摩随笔

2018-10-23 07:50李正火浙江省美术特级教师
少儿美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民间美术

■图、文/李正火 浙江省美术特级教师

无墙课堂“全国优课观摩即课即评” 随笔系列之八

我打心底里喜欢民间美术,那纯朴的造型,多彩的手艺,原始的材料,以及美好的寓意,让人瞬间泛起对母亲的依恋,体味大地原生态风情。

由陕西西安高新第二小学张老师带来的《多彩的民间美术》着实让我期待。

课前,孩子们的桌面上放好了充满浓浓民间艺术特色的“宝贝”,你看:陕西凤翔彩绘泥老虎、木版年画、女儿出嫁时陕西老母亲亲手缝制的云肩、“剪花娘子”的剪纸、青花瓷瓶花……

老师穿着中式服装,很亲切、很平和,一看是一个好老师。

也许是问题提的没有贴近学生,学生一时配合不上来。无论是“抢花魁”还是“讨口彩”,孩子们似乎对民间美术比较“陌生”,老师千方百计设计游戏类活动,但似乎都流于形式,不够入骨。

教学环节在一个接一个民间美术的解密中行进。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切入,但老师引领教学的教学目标与侧重点有待商榷。场边上的几位老师议论开了:“这是美术课吗?”

“你看像是思政、语文课吗?”

仔细听下去,老师对美术课性把握有些问题,过多地探究和解读了民间美术中的“谐音”“讨口彩”“吉祥性”方面的语言文字的解读,忽视了民间美术的视觉美、造型、色彩、乡土材料和地道表现手法等民间艺术的美术特色,缺少了孩子动手画一画,或剪一剪,或尝试性做一做的动手体悟。

应该说,本课整体课程内容饱满,每一个细小环节设计精心,看得出老师及团队也动透了脑筋,不但带来了如此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实物,而且剪辑应用了民间艺术大师的“剪花娘子”视频。精力花了很多,办法想了很多,但课堂成效不是很高。

为什么?

是否对课标的解读和教材处理还不够?对当下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的理解、教材重点把握、详略取舍有待商榷?或对孩子的了解和教师动手示范少了些?……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与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假如本课在基本介绍民间美术的特点后,以凤翔泥塑为重点,详细分解一些凤翔泥塑的生肖造型,彩绘特点,尝试民间艺人的描绘手法等,边讲边让孩子们在泥坯上直接像民间艺人一样上色,甚至鼓励孩子将吉祥符号,创造性地画上去。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体悟和学习民间艺术的美术创作,再以此拓展延伸,如何?

或可否抓住套色木刻年画的特色,在由浅入深的探究木刻年画中,那些吉祥主题背后的审美元素,了解木刻年画雕版的刻制、色彩的套印,门庭张挂等的拓印体验来展开,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审美实践课例。

更可以抓住库淑兰老人的剪纸特点,老师信手拈来剪一剪,激发孩子的兴趣,然后再体会民间美术剪纸的欣赏中,或自由选择,或集体剪拼一幅幅多彩的作品……

一课一重点,根据老师的专长来切入,把课上得单纯点,上的课操作性上手多一点,在学生广泛动手实践中,来体悟民间美术的谐音之趣,吉祥纹样之美,纯朴艺术表现之术,以此让学生联想与课后拓展其他地域及民间艺术家生活与传承之乐。

当然,每一个老师说说容易,上起了就难。

老师很厚朴,纯美,一如一件民间艺术之宝。让我联想到陕西丰厚的民间美术土壤,那背后有着7000年半坡彩陶文明、周秦汉唐等14朝文化艺术的辉煌艺术,那流传在民间的丰沛艺术资源,那还鲜活生活着的老祖宗传承的风土民俗,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进一步的探索实践。在这点上,本课的教学探究与实践,很有借鉴与研究价值。

时代在日新月异,旧城改造迅猛,我们更需要了解和传承中国民间美术,真诚地投入去拥抱“母亲”,保护与传承民间艺术!

乔晓光教授曾说:“在陕西民间有一句话说的是‘会生娃的就会剪纸’。研究中国的剪纸艺术并和世界上的同类文化关联起来,是用中国的语言讲中国的故事的一种方式。伟大的传统在人们接近它时也在改变着你,人们抢救它的同时也是在拯救人类自己。”

艺术的源泉在民间啊!期待,我们能像张老师一样,热爱民间美术,深入踏访民间艺人,触摸艺术本真之魂,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创新实践,再创民间艺术的传承与辉煌。

无墙课堂“全国优课观摩即课即评” 随笔系列之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的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质朴、生动、多元、激扬又悠然。

来自上海普陀区长征小学的周川老师,年轻帅气,课堂简洁、阳光,充满小伙特有的活力。

开课以陶公诗中的两句名诗开场,让学生寻找其中的一种花卉。

于是,课像秋天的菊花在有序展开。老师通过问题任务单导读,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引领与学生自觉探究,由单一到合作的复合,一瓣花朵的形态变化,多瓣花朵的不同特征,到同一朵菊花的内外花瓣的弯曲程度,将菊花的造型特点及生动形态自然,观察与表现同步进行,教学到位。

本课没有过多的材料堆积,也没有过多的范例欣赏,有的是一种卷曲的菊花的造型分解,与由浅入深的探究合作、趣味实践。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本课中教师既是引领者、合作学习者,还是欣赏者、创新实践的美的推动者。如有什么可以提升的,我个人觉得还可以上得大气些,教师不要时刻设计好学生探究实践的套路,希望让学生主动尝试多种材料、各种可能的纸质类菊花的独特个性的创造方法,哪怕有的学生失败也好,毕竟我们的艺术教学最可贵的是解放孩子的脑与手,培养的不是小绵羊式的人才啊!

分享一个小故事吧。

说木工甲雕什么像什么,鬼斧神工,活灵活现。木工乙看了羡慕,问有什么门道。甲说:“你自己思想了没有?你在怎么雕,还可以怎么雕?”

过了些日子,乙雕的作品明显有新意。但还比不上甲。乙又谦虚地向甲请教。甲说:“我也没有什么秘密呀,只是按自己的想法在快乐地雕。”乙回去后,想不按师父教的,怎么能雕好呢?乙还是坚持按师父教的一套老老实实地雕,这样既节约时间,失败率很低。但雕出来的就是没有甲好。

半年后,乙忍不住还是提出向甲拜师的愿望。甲笑了,夸乙好学、雕刻技艺已经很熟练,少的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精神。

甲说:“我从师父那里老老实实学习基本雕法后,接触了很多艺术品,对模式化‘产品’与‘艺术品’有了新的理解。每次雕前,总是反复看那块木头,发现每块木头的形态和特征原本不同,虽然要认识这木头的特性与形态,得花很多时间,但能发现其中的个性和不可重复的东西,当看到要的东西活在这块木头里头了,就轻松地刨去多余的,才能雕出鲜活的生命。”

我们教学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已不是机械化“产品”流水线,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思想和情怀去认识、去唤醒与激扬每一个学生的生命。

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大量平日教学实践中,抛弃急功近利的做法,不断反思与探索实践,不断根据学生身心与教学问题展开教研,只有对学生个性及普遍问题参磨到了烂熟于心,才能如庖丁解牛式地把课堂教学演绎得出神入化。

回想我们的日常课是怎样在思考与教学的?我们的公开课、赛课,看到的是否是许多教研团队的设计与规范操作,很少有老师个体教学思想与即兴教学能力的展示?也因此,常看到许多公开课、比赛课,是认真“背课”或是精彩“演课”,或是“团队包装”而成。古贤云:

千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千人之靡靡,不如一士之铮铮;

千溪之嘈嘈,不如一江之奔腾;

千萤之嘤嘤,不如一月之朗清。

有远见卓识、有骨气担当的人,自知自觉探究创新,而务实探究、创新实践,永远是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和希望。

期待台下广大年轻老师能明白课堂教学的成功之道,从每日的家常课上起,从更加丰厚自己底蕴的读书做起,像袁隆平先生一样,亲自一线调研与实验,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常写教学观察、教学思悟、教学小案例,用五年十年,乃至几十年的教学研究,叩开课堂教学的神秘世界。期待年轻一代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有个人艺术魅力,更具教学艺术的课堂风采。

无墙课堂“全国优课观摩即课即评” 随笔系列之十

热闹的赛课,一天的激动与劳累,在这幽静的山坡小道,弯弯曲曲的行车尽头,安下。

花落月升,烛火摇曳,

三个好友,一炉红茶,几盘素食,

寂静如禅。

其实,好课不是备出来的,

如同古玉与沉香。

简约的生活,空灵的课堂,

许是,你我那奢望的

宋式的极致,

南禅的遗风与茶香。

明天,会有什么样的课?

课堂无墙,跳出课堂看课。

雨滴落下,有蛙声,

正好,

“吃茶去!”

无墙课堂“全国优课观摩即课即评” 随笔系列之十一

“上课,同学们好!”

“老师好!”

今天第一节,总第七节《变照片为黑白的画》。

开课第一问:“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黑白画吗?”

“照片与黑白画的区别在于哪里?”

……

学生沉默,气氛“寒风瑟瑟”。

“最后一组终于有人举手了。”

为什么会这样?

“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

“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你能想象,民国大师们上课的“开场白”会是这样的吗?穿越民国上课,老师们的开场白,各有千秋,既见秉性,又现风格。有的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搞活跃了,有的幽默地介绍自己,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则是随意而为,好似信口开河,其实意蕴深矣,有心者才能意会。

民国的先生是有笃厚文化底蕴的老先生书斋里熏陶出来的,个体大多拥有琴棋书画诗歌茶的才情和诗性浪漫的生活雅趣。

当代的老师多了什么,少了点什么?

有时,开课一张嘴,一投手,就见山显水。

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沉着面对。

课件出现了一个苹果,让学生试着用黑白来分析,用黑白的表现形式画一画。课堂的转机来了!

“一个苹果”,充满着无数的联想。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尝试用黑色灰画,不见老师指导,学生普遍画得很不错。哦,说明福州钱塘小学平常的美术教学真不错。

接着,老师以自己的头像彩色照片为范例,更加贴近生活,活用素材,而且巧妙利用现代媒体转换成黑白照片的课件,当场边分析边给学生示范用黑白处理的方式来尝试描绘。

老师的示范手法十分娴熟,技能不错。

讲到关键处,请学生代表来接着画,大家观摩。这招妙!

于是,课堂转入以生为本的探究与师生快乐合作的高速道上。

没有多余的教导,及时让学生们练习尝试。

惊喜的是学生的练习模式很有创意,选放大的彩色人物照片,学生将PVC明胶片覆在彩色照片上,用记号笔进行黑白灰人物的描绘。

“选出你们组最好的一张”一起交流点评,继续完善……

材料,材料,早知道广东深圳校外美术培训机构玩得多是新材料,新手法,课堂出效果快。由于原来预设的照片是“一带一路”的沿路国家人物,再将这些黑白人物画头像贴到事先设计描绘好的“一带一路”长卷背景图上。

会场爆了。

材料创新,学法创新,课程创新,就这样组合成了“一带一路”新千里江山图。

课就此厚积薄发,自然升华。

叶嘉莹先生这样回答:

“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

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故欣赏优秀的美术课堂,不仅可增长学生知识技能,更可以让学子的灵性激扬,创造力暴涨,美的心灵、核心素养与生命本性复活。

“我这个莲花总会凋落,可是我要把莲子留下来。”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民间美术
美术篇
民间艺术篇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民间艺术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