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让课堂更灵动
——美术版画拓展性课程内容《版上花开》例谈

2018-10-23 07:50劳亚炯浙江省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
少儿美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肌理版画涂鸦

■图、文/劳亚炯 浙江省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

美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就是“探究”。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以类似研究的手段去实验,并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经整理分析后解决问题,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具有人文性质的美术作为以培养美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下面,笔者以美术版画拓展性课程内容《版上花开》为例,来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玩中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选用了牙刷、海绵、棉签、牙签、纸巾、滚筒、亚克力板、油画颜料等作为版画教学的工具。这是在版画系列学习中,综合性版画的一次新尝试。对初次体验综合性版画的三年级孩子来说,能否在本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影响学生后续版画学习的持久力。

1. 玩油墨,任涂鸦

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孩子将“玩”和“学”结合起来,通过“玩”来激发孩子求知的动力,提高动手协作的能力,使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自由、快乐地学习和探索。以玩的心态来学习,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采用“玩油墨,任涂鸦”的形式导入新课。在导入阶段,先在大屏幕中出示大大的“涂鸦”两字,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让学生谈一谈涂鸦的意思,以及涂鸦的过往,激起对涂鸦的愉快回忆。再在大屏幕播放一段微课,看看老师是怎样用滚筒、牙刷、棉签、海绵、牙签等各种工具在亚克力板上任意涂鸦的。既让学生明确接下来可以怎么玩,也为学生大胆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做了很好的引领。

2.说发现,理诀窍

如果说,玩是快乐的源泉,那么理性的知识获得则是持续快乐的动力。我们注重在“玩”后的总结与提炼。让“玩”变得更有意义和深度。

因此,学生涂鸦结束,教师引导学生将涂鸦的作品,以对印的形式印在浅色纸上,并贴于KT板上展示。在相互欣赏涂鸦作品中,引导学生说说涂鸦中的发现。教师则根据学生涂鸦作业的情况,适时提问、引导。如:“选了哪些工具,用了什么方法?带着细纹的线条是怎么玩出来的?同样是‘点’,棉签点出来的效果,跟牙刷、海绵点出来的效果一样吗……”学生根据自我探究的经验,纷纷讲出了自己的感受:“牙刷能刷出有着细细纹理的线条,海绵点出的块面里有一个个细细的小孔,牙签的线细细的……”最后,师生共同整理得出:不同的工具能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

同时,根据作业的画面效果,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学的画面很淡,有的浓?”因为有了之前的探索,有的学生认为与印得轻重有关,印得重画面就浓,印得轻画面就淡;有的认为与颜料的多少有关,颜料多就浓,颜料少就淡;也有的认为还跟时间有关,颜料涂好,如果不马上印,会有一部分颜料变干,印出来的就淡了……根据回答,教师再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知:虽然每个人因为喜好不同,有的喜欢画面浓重的感觉,有的喜欢画面淡淡的感觉,但像今天这样的版画,黑白对比明显的话,会使画面更有张力,更吸引人的眼球。进而使学生明白,大胆用颜料,用力印画面在对印版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二、印中探,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

对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力求不仅在印中激发起学生印的兴趣,还要让单调的印滋生出无限的可能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不同工具表现产生的肌理进行探究,还设置了综合材料的肌理探究环节,意在给学生搭建一个更开阔的探究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开发。

1.捡叶子,探纹理

在综合材料的探究环节,教师采用“捡叶子,探纹理”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很随意的交流中,教师引出自己昨天在校园里捡到了一片漂亮的落叶,仔细观察后,发现上面有很多漂亮的纹理,想用它来探索更丰富的肌理效果。然后,教师也以玩一玩的心态,在落叶上滚上油墨,再将落叶放在已经滚有油墨的亚克力板上,并在亚克力板上用棉签、牙刷等工具画上一些图形进行点缀。试着用对印的方式,来探究叶子丰富的纹理。

2.互动印,勤发现

考虑到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探究过对印的表现方法,对于没有综合材料夹在板与纸之间的印法并不陌生。因此,在对印叶子纹理的环节,采用学生上台示范,教师适当提醒的方式,完成叶子肌理的探究。这样,既能让学生思考半浮雕式的实物对印与平面对印间的异同,也能在学生尝试印的时候,根据出现的实际情况,肯定优点和帮助改进问题。同时,在学生将印好的叶子肌理展示给其他学生看时,更有惊艳的效果。比单纯的教师示范更具实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印完叶子的纹理后,教师以设置悬念的形式告诉学生,我们还能探究出叶子另一面的好看肌理。并在学生疑惑之时,拿掉盖在亚克力板上的落叶,然后在板上覆盖上纸,在同一块板上进行第二次压印。当教师将印好的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惊喜地发现,这块底版还能印出不一样的第二种叶子肌理来。进而得出,只要勤于探究,小小的落叶也能让我们探索出很多漂亮的肌理效果。

3.创肌理,品美感

在激发起了学生对综合材料的探究欲望后,教师再次创设探究环节,让学生用带来的叶子、羽毛等综合材料,进行对印。来探究出综合材料更丰富、有趣的肌理。再通过作品的欣赏展示,来感受综合材料带来的丰富肌理之美。

三、观中探,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情感是影响美术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一景一物,更能拉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用心地进行探究学习,创作出更有温度的美术作品。

1.设情景,近距离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引出主题创作环节。以学生熟悉的场景来拉近课堂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先用聊天的形式问学生:“昨天,老师在校园里捡落叶的时候,你们猜,我碰到了谁?”然后出示偷拍的他们班学生赏花的照片。提问:“猜猜这几位同学在干什么?”并以采访的形式,与照片中出现的孩子们进行互动交流:“请问,你们当时在干什么?你喜欢花吗?那你知道我们校园里还有哪些地方也有美丽的花吗?”在谈话中引导学生回忆校园中的花朵,勾起学生对美丽校园的喜爱。

2.观花朵,引共鸣

在学生的回忆中,教师用PPT出示校园里的各色花朵。如校门口的三色堇,小花坛里的杜鹃花,三山厅前面的石竹花,食堂前面的蔷薇花,操场各个角落的各色小花……在引导学生欣赏后,教师表达出自己在这样美丽的校园里工作觉得很开心的情感,并问学生:“你觉得开心吗?”以图片和教师情感的渲染,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析中探,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与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对于事物观察和发觉的灵敏性,要靠引导和训练才会提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积极观察、发现、探究、分析,对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有重要的作用。

1.析花形,探技法

学生对校园中的花是感到熟悉和亲切的,分析校园中花的创作方法,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与创作欲望。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出示校园中的其中一朵小雏菊,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如果用刚才探索的对印版画的方法把它创作出来,你会用什么方法和工具?”有的学生说:“用牙刷刷一刷。”有的说:“用棉签勾一勾。”有的说:“用海绵转一转。”有的说:“多种工具一起用。”还有的说:“用干花原有的纹理印出来。”在交流讨论后,教师让几位学生上前,用自己所想的方式,尝试着画一画,感受不同工具表现同一种花所产生的不同画面效果。

然后,教师再出示用不同的工具对校园里的小雏菊进行了表现的示范版画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并引导学生欣赏与思考自己喜欢哪一种工具创作的花,为学生接下来创作形式的选择做好铺垫。同时表示:“对老师来说每一幅都喜欢,因为每一幅都是老师用心创作的。”于无形中传递创作需要用心用情的理念。

2.析构图,拓表现

在美术表现中,画面构图的选择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面对缤纷的花朵,往往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引导学生欣赏同一种花,不同构图的美感,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教师先出示校园里的大片杜鹃花,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这是你们教室后面的杜鹃花,如果让你画,你会怎么构图?是画一朵?三两朵?还是一大丛呢?”并出示不同画面构成的照片。在学生讨论交流后,进一步提问:“你们为什么这么选?”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然后,再逐一出示教师示范作品,并表达自己的创作感受:“老师也试着画了不同构图的杜鹃花。一朵花,我突出了花本身的质感之美,用影影绰绰的树叶来衬托它;两三朵花,我通过花的高低不同,来表现它的错落有致的美;而一片花,我就通过画面的疏密,来展现它花团锦簇般的美。你喜欢老师的画吗?”以此,让学生感受不同构图的不同美感。

3.学自然,强创作

师法自然,对于成年人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有一定的距离感。为此,教师通过提问、体验、感知,让学生了解“师法自然”的重要性。在出示教师范作后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老师画好花的秘诀是什么吗?”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后进行总结:“对,我运用了不同工具的肌理效果,注重了画面的黑白对比和构图。”并提出:“老师在画这些花的时候,还注重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花,来表现出花的美的,这种方法古人就已经有了很好的使用与总结,被称为‘师法自然’,告诉人们艺术创作时要向大自然学习,并根据个人自己的感悟进行改进与创新,将它们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同时出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一些同学是如何从大自然中找到灵感并创作出生动的版画作品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在教学中,不断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探索、发现、创新的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不断获得成功。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美术表现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使美术课堂更加鲜活灵动。

猜你喜欢
肌理版画涂鸦
版画作品选登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融入城市肌理的未来社区——地产空间设计专辑
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应用
创意涂鸦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创意涂鸦
感受肌理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涂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