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菲茨加拉德的短篇小说《富家子弟》讲述了一个富家公子安森的故事,他因富有而产生优越感,从而对他的一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以埃里希·弗罗姆的异化理论为基础,向读者揭示20世纪20年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异化。
关键词:异化;孤独;疏离;富家子弟
作者简介:宋明仙(1995-),女,山东省德州市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2
引言:
作为一个富家子弟,安森从小就被照顾得很好,形成了他的有优越感,从而导致了他的异化。异化了的人同自己失去了联系,就像他同他人失去了联系一样。他感到自己同他人都像物一样,他有感觉,也有常识,可是他同自己以及同外界并不存在创造性关系。安森喜欢过爱他的女人们,但最后都抛弃了她们,其实他并不关心别人的感情。他曾经和他的叔叔罗伯特一家有过亲密的关系,最后因为他过度插手婶婶的婚外情而与他们家关系破裂。他年轻的时候有很多朋友,但在他中年的时候却没有人和他保持联系。他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也被异化了,越来越多的土地用于娱乐而不是保护自然。人们也不习惯去大自然里放松心情,而是沉迷于聚会。
一、人与社会环境的异化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 精神条件的总和。从安森参军的时间线推测,小说中的人物正处于“爵士时代”,那时的人们沉迷于享乐主义和金钱主义,社会环境是浮躁的、不稳定的,偏离了它应有的样子。
整篇小说读下来,我们发现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寥寥无几,仅仅在第四部分有一些关于此方面的描写:“巨大的浪花和皇家凤凰号从明亮的沙滩上冒了出来,在他们周围聚集了跳舞的空地,布雷德利的机房,还有一打以三倍的价格从纽约来的商品。”显而易见,游艇、商店,还有的跳舞的美女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他们破坏了大自然的和谐。大自然就其本质而言,是为人们提供休息,供人们放松、净化心灵的场所。可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享乐主义的盛行,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
安森一天工作八小时,剩余的时间都辗转于各种各样的酒吧和聚会。似乎享乐才是他生活的中心,而工作只是它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他在聚会上喝酒、跳舞,吸引女人,几乎不去乡下度假,享受自然风光。即使他去了乡下,他也只是流连于其它各式各样的酒吧,并不是平静内心、放松自己。他把自己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不过是害怕当他一个人的时候,他无法面对自己的孤独。
二、人与人之间的异化
在这部小说中,安森与两位不同性格的女性恋爱,两位女性被他吸引却又被他辜负。不仅在爱情方面,即使是亲情和友情,他都没有认真对待过,最终和所有人都疏离。他曾经在聚会上备受欢迎、流连于一个又一个的俱乐部,却在中年时发现他竟然一个朋友都没有了。安森与叔叔的关系也经历了起起落落。起初,罗伯特叔叔教会了他很多,他们非常亲密。在罗伯特的妻子艾德娜的风流韵事之后,他不再受叔父家的欢迎。这都表现出现代人的异化与疏离。
2.1人与家庭之间的异化
文章中很少提及安森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他唯一有着密切交流的就是他的叔父罗伯特,可是最终与叔父家的关系也分崩离析了。在安森青年时期,他与罗伯特一直都是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随着安森的成年,叔侄之间的代沟凸显,他们开始不认同对方的价值观,感情慢慢地淡了下来。直到他听说他婶婶艾德娜与年轻男子斯隆的婚外情时,他又重新与叔父家建立了联系。这一次他固执又强硬地介入到这件事里来,全然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艾德娜与斯隆为自己辩解的话语显得苍白无力,“它脆弱的躯体无法穿透安森意志的盔甲”,是他一次又一次的逼迫导致了斯隆的自杀。事实上,比起他叔父的感受来,他更考虑的是家族名誉。这种令他引以为豪的家族团结精神间接导致了一个人生命的丧失,然而他完全不对这件事感到一丝内疚,甚至不觉得他应该承担责任。
2.2人与朋友之间的异化
安森的事业很成功,他的朋友们都很尊敬他。同时他也很热心,经常帮助朋友解决困难。人们不仅敬佩他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敬畏他不可撼動的社会地位。亨特太太死后,亨特家族强烈的优越感日渐消失。在安森三十多岁的时候,他的朋友圈开始慢慢瓦解。他的朋友们建立自己的家庭,开始参与新的关系,与他的联系也更少。他的知心朋友没给他留话就离开了。他试过联系所有可能在纽约的人,但没有人回应。这一切都与之前那个备受欢迎的安森形成强烈的对比。在青年时代,他是聚会的中心人物,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尊敬。但是现在,没有朋友可以陪伴他,他是如此的孤独。
三、人与自我之间的异化
作为一个富家子弟,一方面安森自大倨傲、以自我为中心;另一方面,他又很孤独、敏感。这集中体现在他的恋爱关系上。在他的第一段感情中,他爱上了加利福尼亚女孩波拉,波拉思想保守、端庄优雅。他的朋友们都很惊讶安森竟然爱上了与他性格截然相反的人。但他们依然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波拉也很富有,但与安森不同的是,她拥有一种安森从未理解、或者说无法给予恰当回应的爱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他总是和波拉产生对话。安森意识到他在这段关系中是非常不真诚的,即使他起初鄙视她的“情感的单纯”,他最终还是被她的真诚和“巨大的严肃”所吸引。然而,这种真诚、这种波拉想要教给他的爱撞上了安森那骨子里的优越感,导致了他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依旧沉溺于享乐。即使是约定和波拉的母亲见面,他依旧喝得酩酊大醉,在波拉的表姐面前出尽洋相,从而给波拉的母亲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尽管如此,他依旧不改正自己的行为,最终导致他错过了与波拉订婚。如果他抓住机会自我审视,并且改变自己,他是能够挽回局面的。直到波拉嫁给另一个人之后,安森才醒悟过来他是多么爱波拉,但为时已晚。在此之后他变得更加玩世不恭,又与和他性格相同的多丽陷入爱情。他们都是恋爱高手,一开始也没有打算认真对待这段感情。为了显示他们的优越感,他们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在与安森交往的过程中,多丽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安森。她在安森看到了情感上无能的女人所追求的两个极端,一种放纵欲和一种保护性的力量。在他的性格中,她同时感到了既坚硬又柔软的力量,这两种力量满足了她的天性。多丽在安森身上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安森却把她当成了一种减轻他失恋痛苦的工具。当多莉决心投身于安森的怀抱时,他残忍地拒绝了她。这两个女孩都诚恳地拿出真心来对待他,希望能得到回应,但都以绝望告终。在这两段恋情中,他爱波拉,但却始终不肯放下他的优越感,让波拉一次又一次希望落空。多年后,他与波拉再次相遇,他感觉“她唤起了他脑海里那种挥之不去的旧情绪”,但是他却假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他不喜欢多丽,只是拿她来排遣寂寞,却表现得很爱她,让多丽经历看到希望又绝望的心理落差。他对她的拒绝似乎使他的优越感得到最大的满足,然而,他在内心深处是空虚的。
从表面上看,他很活泼,交际能力强,很受人欢迎。事实上,他是孤独、脆弱的。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拒绝和他的朋友们竞争,因为他总是在中心。当他不是中心的时候,他就“撤回他的家庭”。他没有勇气面对失败,所以他就躲到他认为安全的地方去。当他步入中年,他渐渐与家庭失去了联系,也就失去了庇护所。所以当他走在街上,他甚至不敢见到一个孤独的过路人。而他的孤独正是由于他的优越感造成的,他不顾及他人感受,慢慢地和别人疏离,自身也就异化了。
结语:
观察安森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异化从童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他与人之间的距离并没有拉近。这不仅仅是他自身的问题,还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在“爵士时代”,人们过于追求享乐,忽视了精神健康的发展,所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异化也是不可避免的。
参考文献:
[1]Fitzgerald , F.Scott. The Rich Boy[A]. James Cochrane. The Penguin Book of American Short Stories[C].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94.
[2]谢桂玲.《富家子弟》中人物的双重性格分析[J]. 时代文学,2011.2.
[3]赵端阳,王建军.评菲兹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富家子弟》[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Vol. 25 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