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代孔尚任的传奇巨作《桃花扇》产生于明末清初,作者以其杰出的艺术手笔和独特的历史视角,“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巧妙地将桃花这一意象与李香君结合在一起,借桃花意象表现了李香君倾国倾城的美艳容貌,红颜薄命的悲惨命运,桃花飘零的爱情。更加反衬了李香君刚烈的性格和高贵的内在品质,令堂堂须眉名士汗颜!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忠贞
作者简介:李慧敏(1993-),女,河南安阳人,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2
一、桃华易逝,红颜薄命
(一)人面桃花喻美人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与桃花意象有着紧密的联系,上溯至《诗经》中的《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桃花来比喻女性的美艳姿容,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花人合一,形成了女性桃花这一经典的文学意象。孔尚任的《桃花扇》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借侯方域所题之诗和杨龙友用香君鲜血所画之桃花来突出李香君的美艳,将桃花美人意象发挥得淋漓尽致。用桃花陪衬佳人,不仅在于使美人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更重要的在于借桃花来暗示女性的命运。在《访翠》中,杨龙友夸赞李香君“妙龄绝色,平康第一”,当侯方域亲眼见到李香君时,他称赞杨龙友“真是法眼”,从侧面刻画了李香君“东风桃李花”般的姿容。在《却奁》中对李香君的容貌做了正面描写“香君天姿国色,今日插了几朵珠翠,穿了一套绮罗,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可爱。”最能体现李香君具有倾国倾城容貌的是《眠香》一出中侯方域赠与香君的定情扇上所题之诗“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这首诗与其说是咏桃李,不如说是咏美人的诗句,以辛夷树来衬托桃李花,从而突出了李香君出众的美貌。
(二)薄命桃花怜香君
桃华薄命,红颜易逝,是许多文人作品的主题思想。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引发了“洛阳女儿”对“红颜易逝”的哀叹,弥漫着青春的感伤之情。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林黛玉所写的《葬花吟》,作者以花喻人,桃花成为林黛玉命运的化身,漫天飘零的落花与林黛玉寄人篱下、孤高冷漠、多愁善感的性格交相辉映,暗示了林黛玉如薄命桃花的一生。《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多才多艺,但无论如何也逃不过作为青楼女子的悲剧命运,这也是桃花意象的又一层意义。
孔尚任继承了以桃花象征女子命运的这一传统写法,通过香君的所作所为表现了她的高洁人格。香君虽然出身青楼,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却奁》一出中,当香君得知妆奁是出于阮大铖之手时,她鲜明表示:“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虽身为妓女,地位低下,却有着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坚贞个性。自古红颜多薄命,青楼女子的韶华更如桃花般转瞬即逝,因为男子的负心,痴情女子大多落得个飘零的下场。“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即便是铮铮艳骨的李香君也依旧逃不过“桃花薄命,扇底飘零”的命运,折扇桃花就是李香君悲剧命运的写照。
二、秦淮河畔,巾帼女杰
李香君,教坊名妓,她洁身自好,举止端庄,喜爱幽静,尽管被物欲横流的环境所包围,却依然坚守着那份纯洁与高雅,不为青楼恶习所感染,宛若大家闺秀般羞涩腼腆,气质非凡。作为一位身份卑微的妓女,她以高洁的品格及坚贞的节操,赢得了达官贵人和文人名流的敬仰,被称为“秦淮八艳之首”。
《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形成了一条以表现侯李之间矢志不渝的爱情为主要内容的主线,从而突出了李香君的志洁行芳的高贵品质。侯方域与李香君最初并不是真正两情相悦的爱情,香君看上的并不是富家子弟的钱财,更多的是因为她们共同的政治立场,她看重的是侯方域的才情、政治理想和作为复社文人的那份内心操守。在《却奁》一出中,李香君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了政治漩涡之中。当她得知妆奁之费全部出于阮大钺之手时,一语道破了阮大钺想借侯方域拉拢复社文人的政治阴谋。孔尚任巧妙地将侯方域的言行与香君对比,更加突出了香君的非凡胆识和政治立场。当侯方域得知妆奁出于阮大钺时表现出了作为复社文人的反对态度,但是当听到杨龙友的一番辩解后,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原来如此,俺看圆海情辞迫切,亦觉可怜。就便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太甚,况罪有可原乎。”
从这里可以看出侯方域优柔寡断的书生性格,与香君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塑造香君埋下了伏笔。
“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钺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这里表现了香君高洁的志向和重气节、轻金钱的品格,展现了迥异于普通风尘女子的大义凛然之气。
三、从李香君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在中国戏剧史上出现过众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從《窦娥冤》中反对封建压迫的窦娥,到《西厢记》中温柔端庄、执着追求爱情的崔莺莺,到《牡丹亭》中为情而死的有情人杜丽娘,再到桃花薄命、侠肝义胆的李香君,都深刻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觉醒是把自身从封建枷锁、政治束缚、伦理道德中解放出来的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是女性对自身价值的彰显与肯定。孔尚任的《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为线索贯穿全文,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巾帼英雄形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杜牧强加在妓女身上的一个罪名,作为明末的一名歌妓,李香君处于为衣冠中人所不齿的下流阶层,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青楼女子却成为了人们心目中家喻户晓的女性形象。她出淤泥而不染,有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忠贞的爱情观,坚定的政治理想,不仅色艺俱佳,而且能都识大体、辨忠奸,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自己的民族气节,这不仅是一般女子望尘莫及的,就连堂堂复社的须眉男儿也自愧不如。
如果说崔莺莺的爱情是朦胧的觉醒,杜丽娘是女性反抗封建压迫的女性代表,那么李香君则把个人幸福与国家命运结合了起来。动荡的社会环境使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李香君对爱情的追求代表了女性意识觉醒的又一高度,她们的爱情除了对彼此的欣赏外,最重要的是拥有共同的政治追求与理想,这是之前儿女风情戏中所没有的。李香君自觉地把爱情与政治追求联系在一起,把婚姻的美满寄托到志同道合的追求上,不仅追求自己的愛情,更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在《却奁》一出中,李香君勇敢地戳穿了魏党的政治阴谋,表明了她重利益、轻金钱的纯洁人格。至此,李香君卷入了南明王朝的这场政治纷争之中,她对爱情的追求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面对小人的淫威,她撞破头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表现了她刚烈不屈的性格和坚贞的爱情观。在《骂筵》中,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痛骂马、阮之流的卑劣行径,使李香君的形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了巾帼英雄的侠肝义胆。在某种意义上,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就是文明的进步、历史的进步。
四、结语
李香君的确是世间少有的桃花美人,她不仅拥有桃花般倾国倾城的容貌,而且内外兼修,有着明确的政治理想和崇高的爱国情怀,这也是她迥异于其他风尘女子的地方。在侯李爱情的描写中,作者孔尚任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结构模式,将侯李爱情的发展与国家政治命运相结合,梁延楠在《曲论》中所说:“《桃花扇》以余韵折作结,曲尽人杳,江上峰青,留有余不尽之意,脱尽团圆俗套。”这种模式更巧妙地突出了李香君的深明大义和巾帼不让须眉的铮铮烈骨,唱出了一曲“哀江山更哀美人”的哀歌。李香君形象的塑造,展现了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是对封建制度的一次强烈冲击。
参考文献:
[1][清]孔尚任著,王季思等注 桃花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3]蒋星煜.《桃花扇》研究与欣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83.
[5][清]孔尚任.桃花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6]房亚红.《桃花扇》中李香君艺术形象的塑造[J].艺术百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