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逻辑、力量:新时代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研究

2018-10-22 09:49张信国
新闻爱好者 2018年6期
关键词:舆论习近平时代

张信国

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正式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观是这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4月14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新闻舆论工作”学术研讨会,聚焦新时代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研究中提出的“问题、逻辑、力量”,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

本次研讨会在风景如画的温州大学举行,由丁柏铨教授领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课题组发起,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和课题组共同主办。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烟台大学等院校的20多位专家,以及《新华文摘》《江苏社会科学》《现代传播》《中国出版》《编辑之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传媒研究》等期刊的负责人出席了研讨会。

一、树立问题意识,凸显研究高度

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分量最重的主题演讲共有8篇,其中3位学者不约而同地直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思想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凸显了与会学者的思想敏锐度,使研究具有更高的站位和更强的现实针对性。

首先进行主题发言的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彬教授,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思想落实中遇到的难题进行了思考。从一部热门电影入手,深刻反思了历史虚无主义和我们现实所应面对的问题,指出重要原因之一是数十年来学术空气和土壤遭到了污染。他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始终坚持真理,坚持新闻舆论工作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他进一步围绕左右之辩、理论之辩、历史之辩,强调实事求是是坚持和贯彻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根本原则。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郝雨教授提出,纯粹的新闻专业主义往往被各个国家自身立场所左右,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取决于主体的新闻价值观。对中国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至关重要,特别是当今极其复杂的媒体环境下,正确新闻价值观的树立与落地尤为重要,这是把握和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问题。他认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是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落到实处的直接渠道。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钟瑛教授,对舆论的认识非常深刻,她归纳了现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其主要原因。她从“新媒体冲击与网络舆论引导”的崭新视角提出了自己的最新思考。她说,习近平对新时代网络舆论十分关注,引发了学界的普遍重视。她并认为,网络舆论对新闻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自媒体崛起导致主流价值观遭到冲击、网络舆论管理难度提高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应特别重视网络舆论引导,关键是规范社会管理,提升公民素质。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方晓红教授在题为《关于习近平“三农”思想的思考》的发言中提出,在农民积极性遭到挫伤的状态下,强化受传者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传播主体地位,将有助于更加持续有效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未来的乡村振兴工作。她认为,我国不同时期不同领导人对“三农”问题有不同的思想。习近平对农民组织化和合作化的创新思想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当下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子课题组成员叶俊博士在发言中认为,新闻学是具有时代性的,不同时代的新闻理念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新闻的时效性概念、媒体的概念、新闻报道内涵和新闻业务诸多方面。构建新闻时代性的关键在于,要精准把握时代的脉络、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技术和媒体环境的变化。因此,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应该构建不同的新闻理论。这样才能够摆脱传统思维的桎梏,避免自我恐慌、自我怀疑。

二、精研内在逻辑,坚定理论自信

在研讨会上,有四篇论文从时间维度、实践维度、理论维度和逻辑维度,对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原因进行了学理分析和科学研究,使我们感受到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内在的实践力量、逻辑力量、科学力量,让大家坚定了理想、信仰,坚定了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教育传媒研究》主编张志君研究员,在题为《习近平早期新闻传播实践及新闻传播思想初探——从梁家河到西子湖畔》的发言中,使大家真切地领悟到“习总书记的‘钢铁是如何炼成的”。张志君研究员从时间演进的角度,找到了习近平新闻思想形成的逻辑必然性。他将习近平早期新闻传播实践和新闻思想研究概括为“一条红线、两个对象、三大语境、四个时段、五个维度”,并对习近平新闻传播思想的政治基础、文化基础和科学基础,以及空间、时间、过程、对象和效果等进行了多方位的全面阐释。这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习总书记的人格魅力和思想魅力。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子课题负责人沈正赋教授,在题为《中国共产党舆论思想的历史渊源、理论建构与发展态势》的发言中认为,中国共产党舆论思想经历了从宣传到引导的变化,早期是宣传,后期是引导。引导更加强调传播的客观性和受众的主体作用。中国共产党舆论思想的理论建构包括中国共产党的舆论观、舆论监督观、舆论导向观、正面宣传观和舆论引导观;又包括舆论导向、舆论监督、正面宣传与舆论引导之间所存在的科学辩证关系。他进一步认为,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舆论思想的发展态势主要包括舆论监督的主体开始出现泛化和多元现象,舆论引导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得到创新与丰富,舆论导向的潜在价值亟待进一步开掘和发挥,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双重叠加效应逐渐彰显。这些思想清晰地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观之中。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卫东教授则站在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高度,发表了题为《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科学逻辑》的主题发言,重点突出了习近平舆论思想的内在逻辑和科学力量。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逻辑,即指导思想与科学逻辑原则的遵循、宏观视野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前瞻性把握、科学理论的与时俱进与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新構建、科学系统观指导下的方法论以及科学新闻观引导下的传播力与公信力。他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与指南,深入研究习近平思想的科学构建,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命题。

三、立足传播实践,彰显思想力量

在发言中,多位专家和课题组成员立足新闻舆论、国际传播和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实践,聚焦研究新闻舆论的公信力、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这正是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核心内容。专家们的研究成果较好地彰显了习近平新闻观的思想力量。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丁柏铨教授,立足我国新闻传播实践活动和迫切需求,集中聚焦习近平新闻思想的重大议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发表了富有前沿性的研究见解。他首先厘清“四力”的主体问题和当今媒体融合发展与“四力”之间的关系。他说,“四力”的主体并非只是新闻媒体,政府机构部门及有关单位在相当程度上同样是主体。媒体融合发展并不等于新闻舆论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的同步提升,媒介融合后“四力”未见长进的案例很多。对此,他提出,应以传播手段建设为抓手,以传播内容生产为核心,以维护公信力为基石,以传播力为引领,更好地推进媒体融合。他认为,新闻舆论传播力的关键在于传通并有效;新闻舆论引导力的关键在扬强项之长、补弱项之短;新闻舆论影响力的关键在于事、理、情、美等元素共同发挥作用;新闻舆论公信力的关键是以主体的诚信获取受众的高度信赖。

宁波出版社总编辑袁志坚从“再中心化”的角度,对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构建进行了思考和研究。他通过两个最新案例,透视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他明确提出,“媒体融合”的目标是主流媒体的再中心化,就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并由新型媒体集团构成现代传播体系。新的传播关系必须对应新的社会关系、新的舆论关系。再中心化,就是重构传播秩序、舆论秩序、社会秩序。通过媒体融合,让新型主流媒体成为用户聚合的中心、社会舆论的中心,从而确立其在社会舆论场的主导地位、在意识形态阵地的主导地位。但是,这并不会破坏中国传播新格局的活力,并不影响公民个体、社会组织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实现。

温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子课题成员黄良奇副教授则从习近平国际观着眼,研究习近平新时代对外传播方略及其巨大的思想力量。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对外传播方略,立足于习近平的国际观。习近平国际观的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中共历代领导人的国际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与“和合”文化,以及对西方全球治理理论的扬弃。习近平国际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国梦、新型国际关系、新安全观、正确义利观、“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习近平新时代对外传播方略的基本要求和任务是:政治站位高、理论准备足、国际视野宽,并应加强信息内容建设、传播渠道建设、外宣阵地建设、技术手段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同时,通过灵活多样的议程设置,强化媒体融合的创新性,精心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领我国对外传播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价值、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还就当下重要的新闻议题进行了发言和探讨。温州大学教授、子课题负责人夏雨禾作了《新时代的媒体融合:视角整合与议题创新》的主题发言,对当前媒体融合研究中出现的“编辑部社会学”“新新闻生态”“融合文化”和“新技术范式”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对各理论视角的突破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他对新时代媒体融合的“人本”议题、“关系”议题和“风险”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惊雷副教授作了《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的困境与思考》主题发言,在介绍基于人工智能形成的新闻生产业态的基础上,她对以下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新时代的新闻人才应该如何培养,培养的理念是什么,新闻人才的素质包括哪些内容?同时也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困境:传播技能与传播观念割裂、信息传播与新闻传播混淆、全媒体人才理念机械化。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张振亮副教授作了题为《把握新时代新闻传播规律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新闻舆论思想探析》的主题发言,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理论主线,并阐述了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中增强人民获得感的基本路径,即科学把握新时代新闻传播规律,始终坚持正确新闻舆论方向,坚持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相统一的工作方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新闻信息服务以及引导和教育人民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觀”(16ZDA215)的研究成果]

(作者为温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教授)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舆论习近平时代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