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圆了我的作家梦

2018-10-22 06:55宋洪斌
侨园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艺改革开放铁路

宋洪斌

我有幸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亲历者。作为铁路大军中的一员,我又亲历了从提速、电气化到动车、高铁的过程,我不仅采写了全国第一条提速线路“沈大线”和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哈大線”的史实,而且见证了蒸汽机车告别东北铁路的难忘时刻。40年伟大的变革与辉煌,使我成为幸福的受益者。

我的文学特长在初一时显现,课内作文不错,课外也时常写点东西,一篇纪实类文章大篇幅整版写在校黑板报上,引来师生驻足观看。我初一时写的一首词引得高三学友对我刮目相看。到了初三,我已能写出“敢超快水八百浪,更驾疾风九千排”的野浴诗句。上高中后,我的作文时常被老师在学年班级当范文讲述。那时,我的文学梦已经萌生,我想报考文科大学,将来要当作家。

孰料,没等读到高三文革就开始了,停课闹革命,大学梦泡汤。到1968年底,全校一锅端上山下乡,不在省城吃闲饭。我离开沈阳远赴辽北山区,在一个小山沟里成了插队知青。大学梦都成了肥皂泡,哪还有作家梦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响在耳边,“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使我迷茫;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响在耳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又使我惶惑。但我坚韧地与命运较量,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农活锤炼了我的身心,文学填充了我的饥肠。写文艺演出节目,写知青讲用发言稿,唯一一次全公社知青文艺汇演,我登台演出样板戏选场“赴宴斗鸠山”,一时间名声鹊起,马上调我到公社工作队,一干就是一年半。那时,我的梦想已经没有了,只能被命运牵着走。

直到1971年末,第二批知青抽调回城,我被命运安排当上了铁路装卸工,单位地点并非省城,而是辽北开原县。我暗自哑然失笑:这可好,在农村干大累的活儿,进城又干大累的工作,一辈子扛脚行吧。当装卸工期间,我赶上了改革开放。如果没有这个历史机遇,我的人生必将重写,哪有什么大学梦、作家梦可言,哪有什么上级需要、社会认可可谈?

第一个十年:文艺复兴激活了我的文学特长

众所周知,“十年文革”中的文艺状况,除了八个样板戏、两本书之外,万马齐喑。随着文艺解冻,全国出现井喷式复兴,我所在的沈阳铁路分局下属的铁岭地区职工文艺活动阵地——俱乐部招文艺干部一名。那时期,我虽然在该地区有点名望,但不是首选。我虽然喜欢与文学搭边的工作,却并无奢望。我听从命运的摆布,思维上惯性犹存。转机来了:先是俱乐部主任坚持调我赴任,随后来自沈阳的地区书记在沈阳听人举荐,我得以在当地12个候选人之外异军突起被调入。任职一年文艺干事,次年晋升为文艺指导员。在改革潮流的大环境下,企业的文艺活动广泛开展,我大展拳脚,几年里在铁路与地方干得风生水起。我成为开原车站历史上第一个在《铁路局报》发表稿件的人,第二篇稿件《坚持业余文艺创作》的刊发引起铁路局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关注。随后,我写的小说、报告文学陆续见诸报端和纳入文学集;我组织了全局第一个职工文学小组,掀起了基层文学创作活动的高潮。

我与人合作创作了大型现代评剧,由专业评剧团演出,获得铁岭市首届专业艺术团体戏剧曲艺调演创作最高奖,广播电台播出;我还创作了儿童电视短剧,在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演出、辽宁电视台播出,央视三次转播;我又创作了舞台小品等节目。我的厚积薄发得益于改革开放后文艺繁荣的历史机遇。

以后,铁路内外一些文艺协会吸收我为会员或理事。但我仅是履职尽责发挥特长,内在的作家梦并未实现。

第二个十年:改革开放使我的文学梦初有着落

改革开放的国策,极大促进了铁路运输发展,企业文化范畴的职工文艺工作大进快上。当时,局里有个不成文的说法——38万选精英,即不论哪个基层单位的人,只要胜任便不拘一格调到局机关任职。恰好局文联需要一个人,既可编刊物又能搞创作,就这样我进入铁路局机关大楼。当时我充满了工作热情,既编刊物,又负责作协工作,兼顾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协会工作,还侧重抓戏剧曲艺协会。

我在感谢改革开放给予我机会的同时,努力工作,恪尽职守,坚持文学创作。几部小说集、散文集、随笔集和主编的两部文学作品集,大多出自这个时期。文联组稿公开出版的报告文学集、散文集之类,我担任统稿人、责编工作;我还创作了小品、歌词之类作品,参加了铁道部文艺汇演并被收入专集里。如果说上述都是分内工作,那么“文学小组工程”却是精彩一笔。全局四十多个基层职工文学小组遍布沿线,从渤海之滨到鸭绿江畔,从长白山麓到图们口岸,从大兴安岭到集安古城,从辽西走廊到榆关城下,从通辽草原到查干湖边,两个省会所在地沈阳、长春更不在话下,文学小组之花遍地开放。这个事情曾被《光明日报》以《铁道线上的文学轻骑兵》报道并配发编者按。

正是改革开放大潮催生了文化繁荣,也给我提供了难得的施展才能的条件。我破格通过了中国作家协会的高级职称审批,在愉快的工作中真正实现了作家梦。

第三个十年:当好作家,做好工作,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跨入新世纪,各行各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铁路提速,向高铁迈进。我应时撰写了一批劳模、先进人物和杰出典型集体的报告文学及专访,直到2007年退休未停止作家的创作劳动,其中撰写大连站女劳模的一万多字的报告文学《春风春雨暖人心——记沈阳局大连站问事员刘晓云》,收入中国铁路总公司编辑的全国铁路报告文学集(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撰写龙潭山站劳模的近万字报告文学《龙潭山下的好党员》,收入辽宁省总工会编辑的报告文学集(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为苏家屯站撰写的13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出版,缩写稿5.5万字刊发于期刊。还应约撰写了《林徽因和“吉海铁路总站”的故事》、《兴安岭隧道的故事》、《中国铁路提速第一线》等12篇纪实作品,收入沈阳铁路局编辑的专著(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又撰写了3篇赋、石刻、铜雕在站区等处。正是火热的改革开放大环境,为企业创造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也为我提供了丰富充足的素材,正是改革开放使我的作家梦有了实现的保障。

第四个十年:作家没有退休时为新时代永远高歌

这十年,即2008年至2018年,改革开放继续给我注入活力,包括在文学创作上继续给我提供源泉,给我激情、动力与希望。在职时,机关里曾有人向局党委书记反映说,“文联的人不按点上班。”孰料被书记纠正道:“你们和文联不能比,他们闲不着,在家写东西呢。弹性工作,你们休息时,人家还写作呢。”知作家者,这位开明的书记也。还真是这样,即便让我闲着我也闲不住,这是作家的“职业病”。我那时就说:我上班像没上班、没上班倒像上班。潜台词是作家这行靠坐班是不成的。现在呢?我没退休像退休,退休了像没退休,比在职时还忙!其实,当年那位开明的书记也好,业已退休的我也罢,都是一个小缩影:意念、做法、状态、追求,既是改革开放给予的,又是与之同步的。

这十年,我顺势应时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在铁路内部我写劳模、写先进、写人物、写集体、写史实类作品、写演出脚本。省市领域里我侧重转向写人物专访、文艺评论,应邀为人书籍作序、配发艺术评论,给人看书稿、协助他人著书立说等。其中,采写与田家英有过交往的老干部、齐白石嫡孙、面见过吕正操的女劳模以及著名画家宋雨桂的人物专访及纪实文学相继问世,在社会上引起阅读兴趣,也填补了这些方面的空白。这种退而不休的状态是作家的特质,加之社会大势的触发、激活、催生、促进,劲风之中,焉有不鼓帆前行之理!

值得提及的是,去年11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开原戏曲》一书,收入了我的一些作品,包括我与人合作的现代评剧《真假丁香》剧本、我的小品《请勿打扰》及我的舞台情景剧《我绝不丢下你》剧照,在“人物春秋”部分,从清代韩小窗(现存子弟书作品最多的作家)直至上世纪90年代共计34名戏曲人物,我名列其中。

我之所以能圆了学生时代就有的作家梦,是因为有幸赶上了这四十年、见证了这四十年、成为这四十年“红利”的获得者。故而,我将继续尽一个作家的职责并锲而不舍,以我心我行回报这个举世瞩目的伟大、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

猜你喜欢
文艺改革开放铁路
1942,文艺之春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2017年铁路暑运创新高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