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美基
(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 靖江 214500)
手术室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骨科手术操作普遍存在手术创面大,且手术过程中皮肤、器官和组织暴露的时间过长,诱发感染的几率高,因此需要强化对骨科手术过程的护理管理,做好消毒管理工作,如室内的空气、环境物表、器械灭菌、人员管理达到要求。本次研究选取我院采取全面规范化护理前、后各22例患者为分析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如下:
从2017年2月开始手术室采取全面规范化护理,本研究选择我院骨科在2016年8到2017年8月收治的手术患者,男26例、女18例,共4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根据入院时的数字编号进行抽取分组,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观察组22例中,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50.1±10.2)岁;2017年3月至8月对照组22例中,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9.6±10.2)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开展组间对比研究。
对照组:常规手术护理,即基础护理和常规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手术操作。
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具体如下:
第一,对相关手术室内的规章制度、流程进行规范与完善。规章制度和流程的完善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梳理完善手术室的各项制度,使医务人员有章可循[1]。
第二,护理技能的培训。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操作技能和流程的培训,人人掌握手术部位感染的术前、术中、术后的防控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在病人手术期间各项操作技能水平[2]。
第三,强化管理手术环境。根据手术室的不同要求,正确划分手术室的区域,即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每个区域标志清楚[1]。相对固定骨科手术间,严格按照洁净手术室的管理规范做好空气管理,温湿度监测,每周回风口滤网清洗,按规范要求更换过滤网,定期进行洁净手术室空气沉降菌监测,术中减少手术间门开关次数等。
第四,加强无菌手术器械及物品管理。所有进入洁净区的物品、设备均应拆除外包装擦拭清洁后方可进入。手术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严格执行植入物和外来器械管理制度,灭菌器械的追溯制度。
第五,加强人员管理。实施手术者应认真执行外科手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减少走动,巡回护士督促手术医师正确佩戴外科口罩和规范操作。限制他人进入手术间[3]。
第六,设立护理管理小组长,对观察对照期间手术的护理质量进行督查监管,以保证措施落实。
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统计不规范的护理行为。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无一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对照组发生率为9.09%(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规范护理行为发生率为4.55%,对照组高达22.73%,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的比较(n,%)
医院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所造成的感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也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一般情况,骨科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修复与重建,即在治疗时将固定物植入,基于该手术在操作中复杂性极强,且具有侵袭性,所造成的创伤比较大,由此术后感染的几率会大大的增加,相应的对患者预后十分不利[2]。因此,针对骨科手术患者,采取全面规范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可以最大程度较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全面规范化护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抓好环节管理,保障护理质量,有助于全程护理服务价值的延伸;通过定期培训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并运用到实践中,可以针对患者的治疗需求提供相应的规范护理。在本次研究中,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医院感染和不规范行为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全面规范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在骨科手术患者的当中的应用价值高,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进行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