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蒙,祝 欣*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
胸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极易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肺不张、肺炎等常见并发症,这也是胸外科手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了促进胸外科手术患者疾病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在胸外科患者手术治疗后,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对促进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改善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就具体探讨了优质护理应用于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中对患者肺功能改善的作用,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7年9月收治的74例行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器官损伤的患者,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3.6±3.6)岁。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42.9±3.5)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 术前优质护理
患者入院后,相关护理人员需立即成立优质护理小组,术前护士为患者详细介绍科室的环境、手术方法,让患者能够快速适应医院环境。在术前护理工作中,要做到语言亲情化、保证动作轻柔[3]。对于低蛋白及营养不良的患者,在术前需纠正患者饮食平衡,注意为患者补充蛋白质、新鲜蔬菜及水果。
1.2.2 术中优质护理
患者入手术室后,可以为患者播放轻柔及优美的音乐,进手术室后让患者闭上双眼,用音乐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紧张及焦虑的心理情绪。
1.2.3 术后优质护理
患者的手术完成后,责任护士需认真查阅手术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体格检查,告知患者手术是否成功;术后护士需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若患者术后出现紧张及焦虑的负性情绪,护士需通过心理安慰、口头疏导、行为动作等安抚患者的情绪,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指导患者平卧位与半坐卧位,使胸部肌肉放松,呼气时收缩腹部。此外,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主要是深吸气后屏气,使横膈抬高,再用力咳嗽,促使气管痰液顺利咳出。
观察指标
(1)在护理后7d评估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具体评定指标如下: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脉搏氧饱和度。(2)在出院前1d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主要采用CAT量表评估。此外观察两组住院时间。
使用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后7 d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肺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 FEV1/FVC(%) 呼吸频率(次/min) 血氧饱和度(%) 脉搏氧饱和度(%)观察组 37 64.15±3.23 11.26±1.24 97.76±1.36 97.75±1.06对照组 37 56.28±3.11 13.36±1.47 93.36±1.21 94.42±1.01 t-10.676 6.642 14.703 13.834 P-0.000 0.000 0.000 0.000
出院前1d观察组CAT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低/短于对照组(P<0.05)。
优质护理是临床中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当前众多的研究证实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针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常常会对患者胸壁肌肉、肋间肌肉、肺组织等造成损伤。对于胸外科手术患者,如果在围手术期间给予患者优质护理,通过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手术中的心理干预、术后体征监测、呼吸训练、咳嗽训练等一系列的优质护理干预,促进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康复,继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对于胸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给予患者优质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7d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CAT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这充分显示优质护理对胸外科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胸外科手术患者,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