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琴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江苏 宜兴 214200)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深入,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得到保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老年人群体中脑梗塞发病率相对较高,由于脑部长期处于缺氧缺血状态下导致脑组织局部坏死、缺血性软化,糖尿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都和脑梗塞发病存在联系,致残率致死率都让人重视,最大程度保障老年脑梗塞康复质量是制定治疗方案时应重点考虑内容。笔者就近年收治康复护理干预老年脑梗塞患者资料总结如下。
选200例本院2014年-2016年间收治年龄在60岁以上并处于康复期的脑梗塞患者为分析对象。患者中男女例数对应为131例、69例;年龄在63-86岁间,平均(71.3±8.4)岁。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与脑梗塞康复期诊断内容符合;②均属于首发急性颈内动脉系脑梗塞;③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表示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沟通障碍等难以配合研究情况;②有滥用药物史;③依从性差。数字编序后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康复组),分组后患者组间上述相关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无意义(P>0.05),可做对比。
根据医嘱内容给予常规组患者药物治疗,进行心理疏导,制定锻炼计划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
康复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训练时间根据患者耐受力调整。内容包括:偏瘫病人肢体功能位的摆放:①仰卧位。偏瘫侧上肢:上肢肘部伸直,置于体侧,肩关节稍打开,手掌和各手指伸直,手指分开,掌心向上,肩部及整个上肢垫于软枕上;偏瘫侧下肢:在偏瘫侧腰部及大腿处垫一软枕,使大腿保持微曲,膝部略倒向健腿,膝关节屈曲,足底平放于床上。②健侧卧位。偏瘫侧上肢:患者取健侧在下的侧卧位,将偏瘫侧肢体带至胸前,并伸向前方直至肘部完全伸直,腕、手指关节均保持在伸展位,胸前、患肢下垫枕;偏瘫侧下肢:大腿向前弯曲,使其略处于健侧大腿前方的位置,弯曲小腿,并使足背尽量向小腿前面靠近。③帮助偏瘫患者从床上坐起。(1)立于患者健侧所在的床边,将患者的健腿插入偏瘫侧腿的下方;(2)帮助患者完成向健侧的翻身并用健肘支撑起上身;(3)帮助患者用健腿将患者带至床边、垂下,并用健侧上肢,支撑上身至坐起。④偏瘫病人肢体康复锻炼方法。上肢被动运动先从肩部开始,家属及陪床人员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将上臂做外展、内收及向上、向下运动。下肢的被动运动亦先从近端开始,即髋关节的被动运动,将患肢膝关节屈曲,然后家属一手扶住患侧膝关节,一手扶住髋部,做左右转动动作。待瘫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即可指导进行主动运动,如练习仰卧伸手、抬脚、大小关节屈伸转动,逐渐起坐、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绳、提物等运用。
数据处理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软件,用%表示计数资料并接受x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并接受t检验,计算所得P<0.05提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康复组各项认知评估所得指标数据均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认知功能评估指标对比
相对于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等均有所改善,护理后康复组相关指标更具优越性(P<0.05),详情见表。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评分对比
脑梗塞对患者的影响不但在于发病时的生命威胁,且抢救成功后后遗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是脑梗塞治疗质量评估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脑梗塞患者康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两种护理干预患者资料前瞻性分析,从数据可知接受康复护理患者无论是认知评价或者预后功能评估都存在明显优越性,本院所采取康复护理涵盖多个方面,不再让患者像传统护理下被动配合,而是成为康复锻炼主动参加的一个主体,这对于治疗依从性的保障意义突出,且积极配合下患者会根据自身情况对康复护理细节进行调整,对认知也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保障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