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丽琴,罗天秀
(昭通市中医医院内科,云南 昭通 657000)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疾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等特点[1]。除了有效治疗外,有效综合护理实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恢复也十分关键。因此,本次实验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特此选取我院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2016年1月-2017年12月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患者均同意并签署对此实验的知情同意书。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入院顺序科学的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男30例、女19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7.58±4.95)岁,出血量33~62ml,平均(43.35±6.14)ml,根据出血部位分为基底节出血25例、丘脑出血16例、皮质下出血8例;观察组:4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男28例、女21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6.88±4.74)岁,出血量35~68ml,平均(44.25±6.07)ml,根据出血部位分为基底节出血22例、丘脑出血18例、皮质下出血9例。两组研究对象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包括(1)心理疏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及产生悲观、消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可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通过耐心、温柔的劝解,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同时讲述成功康复的病例,使患者能够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在康复阶段服用易消化、低脂、低蛋白的食物,同时注意荤素搭配,合理饮食;(3)运动锻炼,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及家属定时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促进体内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等情况的出现;(4)神经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与他人进行沟通,同时锻炼患者的思维能力,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比较两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生活能力情况[2],其中护理质量包括SAS评分、SDS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能力包括社会功能、健康水平、躯体水平、精神状态。以上每项均满分100。
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17.0,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的SAS评分、SDS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分)
如表2:观察组的社会功能、健康水平、躯体水平、精神状态优于对照组的社会功能、健康水平、躯体水平、精神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生活能力比较(分)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失语甚至偏瘫等症状[3]。综合护理干预可在常规基础上,通过心理疏导、饮食护理、运动锻炼以及神经功能锻炼等,稳定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建立对抗疾病的决心,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4]。另外本次试验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质量、生活能力均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过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更好的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能够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因而可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