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静,窦红梅*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低体温是手术室病人致死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患者的体温值,防止出现因为体温过低而出现致死的情况。本院自2015年8月起对来我院进行重型创伤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手术室前移后延强化式保温护理,临床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2015年8月-2017年8月),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常规保温护理组与强化式保温护理组,每组各33例。在常规保温护理组患者中,有男15例,有女18例,年龄最高为68岁,年龄最低为31岁,平均年龄为(42.55±10.55)岁;在强化式保温护理组患者中,有男17例,有女16例,年龄最高为69岁,年龄最低为31岁,平均年龄为(43.01±11.03)岁;患者的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保温护理组:常规保温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手术室保温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要调节手术室的温度,调节至21℃-25℃,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创伤部位的保温,从患者的颈部到患者的足部,均需要使用棉被进行覆盖,但是在即将手术之前,需要对将棉被移开患者的受伤部位。
强化式保温护理组:强化式保温护理组患者则采取手术室前移后延强化式保温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①手术前保温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人员接到需要进行手术的通知后,需要立即以茧对流变暖系统对手术床实施加热,当该系统从46℃将至43℃的10min后,需要观察安全监测系统以及过滤状态指示器。除此之外,还需要调节手术室的温度(26℃);②手术中保温护理: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呼吸道热交换器,使用这种仪器来作为患者的呼吸道丢失的防护工具,同时还需要使用变温水毯进行温度的调节,调节的温度为38℃-39℃,除此之外,还需要采用加温仪来对患者的血液以及其他的液体进行加温处理(36.5℃-37.0℃),同时还要使用恒温箱对患者的冲洗液进行保温,温度维持在38℃;③手术后温度护理:在患者手术之后,将患者送回ICU,首先将预热式充气保温毯放置在患者的转运床上,保持转运床的温度为(38.0℃),注意在对患者进行转运的过程中,一定要覆盖一层棉被,最后送至ICU后仍需进行保温护理;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各个时间点的核心体温、寒战发生率以及低体温发生率等情况。其中时间点包括入手术室时、手术30min、手术60min、手术90min、手术90min、手术后以及送回ICU 1h时。
本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强化式保温护理组患者的核心体温显著优于常规保温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的各个时间点的核心体温
在强化式保温护理组患者中,寒战发生率为6.1%,低体温发生率为12.1%,而在常规保温护理组患者中,寒战发生率为18.2%,低体温发生率为21.2%,故强化式保温护理组患者的寒战发生率以及低体温发生率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保温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手术过程中,低体温往往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酸中毒,使得患者的外伤走向恶化的情况。所以对于手术室进行体温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致死率[1],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室前移后延强化式保温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手术室保温护理方法,较常规的手术室保温护理方法有较高的保温效果,且病人的体温、寒战发生率以及低体温发生率较低,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致死率,达到控制体温的目的[2]。
本文就手术室前移后延强化式保温护理在重型创伤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强化式保温护理组患者的核心体温、寒战发生率以及低体温发生率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保温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手术室前移后延强化式保温护理在重型创伤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