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 恒
(宁夏彭阳县第一中学,宁夏 756599)
科学有效的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然而在运动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导致运动损伤,踝关节运动损伤就是常见的损伤之一。运动损伤不仅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发育和自信心的养成,还会给学生的健康造成困扰。因此,研究踝关节运动损伤在高中学生中出现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本文以宁夏彭阳县第一中学的高中生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需要,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教育网等网站收集踝关节损伤相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从而为本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在确定研究内容后,根据研究需要,征求专家意见,制定和设计好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效度在初测前两轮的专家评定中完成,问卷效度较高,所设计的调查问卷能较好地反映本文研究所涉及的问题。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相关数据运用Excel和统计学理论进行分析统计处理。
踝关节发生过度内翻而引起外侧副韧带的损伤远多于内侧副韧带的损伤。急性踝关节运动损伤症状多表现为踝关节外侧韧带撕裂,即疼痛、肿胀、皮下淤血,严重的有踝关节内滑膜或软骨损伤的症状,表现为踝关节周围肿胀和压痛,活动受限,同时伴有内侧韧带撕裂甚至骨折。常见的踝关节损伤是反复多次损伤的慢性期症状,患者因为关节周围软组织多次损伤而导致关节松驰、继发性软骨损伤、滑膜炎和其他关节损伤,特别是穿高跟鞋或是在不平整的道路上行走时易再次发生急性损伤,伴有不安全感和打软腿现象,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和日常体育锻炼。
2.2.1 踝关节损伤年级分布情况 踝关节运动损伤在彭阳县第一中学发病率较高,占总运动损伤的55.6%,发病范围广泛。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长,踝关节损伤的发生数量明显呈现上升趋势;在损伤的总人数中,男生高于女生。一方面由于在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比赛中女生参与积极性没有男生高,另一方面在于女生对参与对抗性的运动项目不是特别感兴趣。
表1 踝关节运动损伤分布情况
2.2.2 踝关节运动损伤发生地点情况踝关节运动损伤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大多数发生在课外训练和竞赛中。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高中生踝关节运动损伤地点主要发生在课外竞赛中,这主要集中在每年9~11月份学校进行的篮球、足球、羽毛球比赛和4~5月份进行的田径运动会中,尤其在篮球和足球运动会中发生的急性损伤占的比例较大。此外,在运动损伤中,课外训练占20.4%,这部分损伤主要集中在高三体育专业生中,这是由于高三体育专业生在训练中由于训练不科学及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图1)
图1 踝关节运动损伤发生地点
2.2.3 引起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运动项目引起踝关节运动损伤,特别是急性运动损伤主要来自学校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竞赛和课外训练中。从图2可以看出,引起高中生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主要是田径项目,占30.7%,而在田径项目中,高三体育专业生占80%以上。由于高三体育专业生的体育专业测试以田径项目为主,大多数学生到高二或高三才参加体育训练,这在无形中对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进行有强度的项目锻炼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运动损伤。此外,引起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发生在篮球和足球比赛中,他们几乎占运动损伤的50%,这部分运动损伤主要来自于课外比赛。
图2 引起踝关节运动损伤项目分布
2.3.1 负面思想 调查发现,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体育教师和学生对预防损伤的认识不足、不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有密切联系。部分教师在进行低强度、低运动量的项目时,认为不会发生意外而让学生少做或不做准备活动;在学习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时,不重视教学原则和步骤,降低保护与帮助的力度,特别是高一年级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竞赛)时,盲目自信,把教师关于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抛之脑后,麻痹大意,急于求成,冒失蛮干,忽视了量力而行的原则,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
2.3.2 准备活动不合理 缺乏充分的准备活动,尤其在冬季进行竞赛和训练的过程中准备活动不充分易引发踝关节的损伤。准备活动过量、忽视专项准备活动以及正式比赛耗时过长也是导致踝关节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2.3.3 组织不当 高中生的神经活动兴奋和抑制过程较旺盛,分化抑制能力较强,学习过程中存在对技术动作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教师在进行技术教学和组织练习过程中也存在组织不妥当,忽视技术动作的分析,造成学生在技术动作学习上存在错误,违反了踝关节结构特点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3.4 运动负荷不合理 部分学生在睡眠不足或休息不好、患病带伤或伤病初愈,以及疲劳时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相对下降的情况下继续参加对踝关节要求高的运动项目训练和竞赛,因而导致运动损伤发生,这种损伤主要集中在高三体育专业生中。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高一足球训练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初中没有经过系统科学训练就参加足球队训练,教练不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科学的判定就组织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往往运动过度导致运动损伤发生。
2.3.5 身体素质不均衡,违反规则 高中生正处于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期,由于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存在差异性,导致学生各项素质发展程度各异,尤其力量素质在男生方面体现特别突出,一般情况下,力量素质差、对抗能力差的学生踝关节更容易受到损伤。运动时,学生间的互相追逐打闹、推搡、动作粗野、不遵守规则也是导致学生踝关节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2.3.6 场地设备、不良气象因素 运动场地凸凹不平或严重破损,有小碎石或杂物;跑道太硬或太滑;沙坑太硬或有小石头;踏跳板与地面不平,表面有细沙等都是造成踝关节损伤的重要外在因素。此外,在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气温过高导致身体疲劳,或气温过低,加上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肌肉僵硬、关节运动幅度减小也会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
2.4.1 把握运动规律 体育运动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应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体育教学原则,在备课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综合考评影响教学的各个因素,合理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把运动损伤作为是否成功完成教学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掌握的技能水平出发,合理科学安排教学步骤,科学组织实施教学及训练。
2.4.2 重视环境改善,保证教学安全体育教师要重视和形成课前、课中、课后对运动场地和器材进行安全检查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要教育学生提高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发现诸如场地不平整等问题要及时进行简易维护,若问题较严重应向有关部分反映进行及时解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具备先知先觉的安全防范意识。如在跳远教学中为了防滑防伤应该准备扫把和沙耙,随时清扫散落在踏板上的沙子和松软沙坑;当出现不宜运动的不良天气时,应及时调节教学内容、运动负荷,确保学生安全。
2.4.3 遵循运动规律,加强思想教育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进入剧烈运动状态,需要有一段时间的准备活动,以便从生理、心理上逐渐适应。运动前,应根据各练习项目要求及特点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踝关节损伤发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安全教育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帮助和教育学生认识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多发性、危害性,学习各种预防措施,提高独立进行准备活动的能力和增强自我保护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对比赛项目规则的了解,树立正确的竞赛价值观,认清勇敢与蛮干的区别,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优良体育道德作风。
2.4.4 增强体质,提高能力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踝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柔韧性及力量训练,增强体质,提高踝关节的相对稳定性,减少踝关节损伤的发生。
2.5.1 应急处理 当发生踝关节急性损伤时:(1)应果断中止受伤学生的练习(比赛),询问受伤经过和受伤的自我感觉,便于伤情分析,确定损伤部位和进一步检查。(2)应沉着冷静,遵循RIC%原则,即制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受伤患肢,避免对伤者进行搬运揉按,尽量现场冷敷,避免皮下毛细血管出血过多。(3)安排学生护送运动伤者去医院进行检查,避免因不重视或处理不当而转成慢性损伤,或因受伤部位治疗不及时,长期负荷过重引起劳损。
2.5.2 伤后治疗 急性损伤24~48h后,经过医生的处理和服敷药物后,教师也可指导受伤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治疗。中期的自我治疗主要是热敷和按摩,按摩的手法应从轻到重,从损伤周围到操作局部。当损伤已经基本修复,肿胀和压痛已经消失,即进入治疗后期,这一时期的自我治疗以按摩和功能性锻炼为主,重点是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的功能。
综上所述,踝关节运动损伤在高中生运动损伤中发病率较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高三年级占的比重最大。体育工作者要从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加以重视,增强安全意识,认真研究对策,能对症下药地研究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病率、发病特征、项目分布特点及预防、应急措施和自我治疗办法,这样才能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更好地为学生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