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璐
摘 要 近年来,在部、省两级农业部门的关怀及指导下,锦州农业信息化水平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农业信息化服务内容及服务能力均由过去的单一性成长为多点开花,并逐渐形成系统化的发展格局。
关键词 互联网+;农业;网络
1 “互联网+农业”建设情况
“互联网+农业服务”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器”,一年来,以“互联网+”为抓手,以建“三个一”为主攻,即:构建一张网络,连建一条热线,组建一个队伍,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1.1 构建起农业服务网络,实施信息进村工程
率先启动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按照整县推进的方法,在村屯依托小超市建立益农信息社,主要提供三大类服务:一是政策技术咨询等公益服务;二是小额取现、转账、水电气缴费、互联网金融、订购票务等便民服务;三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物流代办等交易服务;四是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开展各类培训,提供信息技術和信息产品的体验环境。
目前,4个县市覆盖率达73%,力争全覆盖。现在,已经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由网络运营商、专业经营企业支持,由各级农业部门组织开展服务的活动体系。
1.2 连建一条金农热线,搭起12316服务平台
12316金农热线,成功架通了农民与政府、农民与专家、农民与市场之间交流互动的桥梁。根据农民和企业的需求,在服务平台上配置固定联络员,推出了5种服务方式:一是专家在线对话,对农民提出的咨询,当即做出回答。二是网上留言。农民提出的的诉求,通过网上留言的形式做出回答。三是网上演示。对于农民提出需要技术操作,专家网上操作演示。四是网上交流。通过设立专题信息栏目的形式,为农民提供内外交流。五是网上信息反馈。在网上设立了服务效果反馈专栏,倾听农民对服务效果的反馈。
1.3组建一支队伍,提高服务“三农”水平
从提高“互联网+农业服务”的效能出发,实现了两个强化:一是强化了信息服务机构。在市、县、乡三级分别组建起了“三农”信息的专业服务机构,解决了信息服务机构残缺和弱化的问题。在市级集中组建起一个专业工作人员的新型信息服务中心,改善了设施,增加了装备。二是强化了服务队伍。在全市组织起了一个多层面、多领域、多身份的网上信息服务队伍。开展了使用平台的宣传活动,宣传资料印发20多万份。
2 “互联网+农业服务”取得的成绩
在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上,我市12316金农热线和两家益农信息社作为国家级示范点,进行了远程监控客户端展示。
“互联网+农业服务”这个平台的搭建和各项服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两个改变”、“三个好”。
两个改变:
第一,改变农民生产方式。一是农民由跟风种地变为跟着信息种地。二是农民由农贸市场上购销变为网上购销。三是农民由四处“求医问药”变为网上解难。
第二,改变农民生活方式。实现了足不出村就能办事,办事方便了,视野宽阔了。
三个好:
第一,种得更好。我市设施农业近百万亩,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今年又加快建设一批“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形成“集成应用、示范推广、服务带动”效应。温室大棚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应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精准控水、控肥、控温,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第二,卖得更好。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农村一大批粮食、蔬菜、水果、鲜蛋等农产品从网上卖,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农产品价值,活跃了地区经济。
第三,服务更好。在农业领域,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高,必须大力提高农业公益性服务水平。搜集和传递信息的触角已延伸到“三农”的各个角落。
3 “互联网+农业服务”工作面临的难题
目前“互联网+农业服务”处于一个起步建设阶段,发展面临一些难题:
3.1 长远规划问题。“互联网+农业服务”需要一个顶层设计、政策引导。目前还仅是“盆景”层次,离大面积的普及,形成“风景”还有很大的差距。
3.2 互联网普及问题。农村人互联网的利用率和使用率较低,最新数据显示:有71.9%的农村人“不知道怎么使用电脑”,有33.7%的人“没有电脑可用”,22.1%的人对电脑“不感兴趣”,由此可知,农村互联网的普及还任重道远。
3.3 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互联网出现后,传统的赶集方式逐渐变为“网上赶集”,传统的“车马配送”正在转变为现代物流配送。农村的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配送等急需加强。
3.4 可持续发展问题。信息进村入户是件大好事,通过政府“搭台”,服务商提供“原材料”,运营商“做菜”给农民,让农民不花钱或少花钱就能得到实惠。但如何保障益农信息社盈利点,如何让“益农信息社”实现经济上的可持续,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3.5 部门合力问题。“互联网+农业服务”涉及供销社、金融、电信等多个部门,需工作合力。
4 采取措施
针对存在的难题,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4.1 改思维。一是各级政府要明确责任,提高认识,在提升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才能让政策措施跟进。二是鼓励经营主体、职业农民树立互联网思维。
4.2 夯基础。坚持“整合资源、联盟推进、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总体思路,以公益服务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前提,力争网络运营商、网上经营企业等多方投入,做好网络服务平台的软硬件建设。
4.3 增服务。一是增加服务项目,按“三农”需求设置服务内容,确定服务方式,力争做到农民有求必应。二是增加服务力量。除组织农业部门的各方面专家参与服务活动外,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其它部门的专家参加网络平台服务活动,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的需求。三是扩大信息传递量。通过扩大信息员队伍,开辟信息传递渠道,实现“三农”信息全覆盖。
4.4 提素质。我市做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的三个示范市,率先开展了“一线在上、一线在下”的培育模式,效果很好。今后要总结经验,加大力度,开展好农民培训,让农民愿用、会用、能用,提高服务平台的利用率。
4.5 调结构。调结构是做好“互联网+农业服务”的基础,要不断优化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6 壮产业。培养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延长粮油、果蔬、畜禽、现代种业等产业链条。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互联网+农业服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巨大。但我们戮力同心,真抓实干,尽早实现我市农业现代化,用实际行动向农民交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