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
摘 要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无人机已经应用到农业植保机械化作业,植保无人机以高效、安全、环保等优势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本文就盘锦地区植保无人机发展现状、制约发展因素及促进发展几点建议方面进行阐述。为提高盘锦市水稻植保机械化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盘锦市;植保无人机;发展现状;制约发展因素;建议
1 概况
盘锦市以种植水稻为主,是辽宁省最大水稻主产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盘锦市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建设国际中等发达型城市的重要一步。经过市政府、市农机主管部门几年的努力,在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 植保无人机分类和作业优势
2.1 植保无人机按照动力和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
按动力划分:油动和电动两种
按机型结构划分: 固定翼、单旋翼和多旋翼三种
2.2 植保无人机作业优势。
2.2.1 作业效率高
植保无人直升机飞行速度快,可达到10m/s,规模作业能达到每小时80-100亩,作业效率是常规人工喷洒的100倍。
2.2.2 是实现人药分离,提高作业安全
由于植保无人机的操作是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操作,操作人员远离喷洒作业区域,可以有效避免暴露于农药下的危险,提高了喷洒作业的安全性。
2.2.3 节约用水,节省用药,降低作业成本
植保无人直升机喷洒技术采用喷雾喷洒方式,药物配比浓度高于其他作业方式,可以大大节约农药的使用量和节约用水量,很大程度的降低作业成本。
2.2.4 病虫害防治效果显著
植保无人机直升机作业过程中利用无人机旋冀产生的强大下行气流将药液直接穿透于农作物的各个层面,有助于增加物流对农作物的穿透性,比人工洒药更均匀,防治效果更佳。
2.2.5 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人工植保下农药的利用率只有30%,大量农药进入土壤和河流,造成环境污染,粮食中大量农药残留。植保无人机作业药物用量大大减少,药物利用率高,从而减少药物残留,减少对环境污染。
3 盘锦市水稻植保机械化发展现状
随着我市水稻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机插秧、机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水稻植保机械化作业环节成为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目前,盘锦市水稻植保作业以传统人工喷雾打药方式为主,这种作业方式存在劳动作业强度大、作业成本高、药物利用率低、污染环境等方面缺点。
为了能够尽快突破植保作业环节的难题,市政府在临港经济区成立农机产业园,吸引两家无人机生产企业(辽宁猎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和辽宁昊一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为我市水稻植保机械化创造有力条件。市农机主管部门把水稻植保机械化作业做为工作重点,一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探索、研究适合在本地区进行植保作业的机具;二是每年组织一次大型水稻植保机械作业现场会,并邀请全市各区、县农机主管部门、大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参与。
经过市政府、市农机主管部门努力,我市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对植保无人机进一步认识,对植保无人机作业情况、作业效果也非常认可,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植保无人机未能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4 制约植保无人机发展的因素
4.1 植保无人机价格高,没有相应的政策补贴
价格偏高是阻碍农业大户购买植保无人机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市场上无人机售价在5万-20万左右,这个价格足以让普通农户望而却步。农民从植保无人机的利用率、成本回收、经济效益、售后服务等诸多方面考虑,购买无人机太不划算。
4.2 行业技术标准不完善
目前我国植保无人机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有关植保无人机生产技术标准和喷洒作业技术标准处于空白状态。这就使得无人机企业鱼目混杂,同时政府也无法出台支持和扶持的相关政策。
4.3 植保无人机配套服务滞后
植保无人机作业相配套的服务包括人员培训、维修保养等,由于植保无人机尚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所以与其相配套的服务性专业公司尚未形成规模,因而农户在植保无人机使用过程中如遇到产品部件损毁等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维修,影响作业进度。
4.4 无人机自身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没有无人机生产技术标准,各无人机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造成植保作业过程中的故障率较高,出现很多质量问题。受到水稻植保作业期短的限制,如果不能保证有效的作业时间,农民的经济利益就会受到损失。
4.5 缺少专业操作机手培训机构
专业操控手也是阻碍植保无人机发展的因素之一。无人机操作使用存在一定技术难度,在缺少相应的使用培训情况下,农民很难自主准确操作与使用。现在操作机手的培训主要由生产企业,理论和操作方面不能够得到系统专业的学习,在植保作业过程中时有事故发生。亟待解决建立专业无人机操作机手的培训机构。
5 植保无人机发展几点建议
5.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目前植保无人机飞机销售价格较高,农机具投资回收期过长,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受到很大限制。应加快将植保无人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建议将农业航空植保纳入农业保险范围。
5.2 加快植保无人机的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明确产品质量鉴定与监管部门。一是制定植保无人机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二是建立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三是研究制定农业植保无人机飞行作业管理规范与标准;四是制定农业植保无人机飞行作业操作人员岗位培训与资质认证体系,实现持证上岗;五是研究制定无人机航空植保作业质量、防治效果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标准规范,促进无人机航空植保产业的高质量、高效益和安全可控发展。
5.3 建立无人机飞行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一是确定植保作业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立植保无人机准入和运行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二是监督管理机构对参加植保作业的装备进行资格检查;三是监督管理机构对培训无人机操作人员资质进行审核管理。
5.4 加强植保无人机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鼓励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资源共享,支持引进、消化吸收新型的航空植保装备,增强产品创新开发能力,加强核心配套技术研究。
5.5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采取召开现场会、实际操作培训、实地参观、发放资料等方式,提升农民对植保无人机的认知度,对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獻:
[1]周志艳,臧英,罗锡文.中国农业航空植保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4).
[2]郭永旺.我国农业航空植保发展概况与前景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4(10).
[3]朱虹.农用无人植保机推广应用的思考[J].农机推广,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