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百宝 王连秋
所谓德育大课堂,是指把思想政治课作为主阵地,集团化办学为支撑,校内外实践育人基地为平台,科技服务、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项目为载体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德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有机结合,把实践育人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平台基地的特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利用“两课”为德育主阵地,坚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校企融合为支撑,以品牌项目为载体,以实践基地为平台,把德育大课堂搬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特点,校企合作,共育创新创业型人才。
坚持集团化育人,让德育大课堂“实起来”。山东省畜牧业职教集团是德育大课堂的支撑点。通过畜牧业职教集团,把学院和上百家企业和中高职院校串联起来,校企、校校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互聘专家和教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课堂建在车间,把车间建在学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学院、学徒制等模式,让学生在研中学,学中干,干中研。
坚持项目导向,让德育大课堂“活起来”。科技服务万里行、创业计划大赛、“六个一”创建活动等品牌项目是德育大课堂的重要载体。科技服务万里行已开展四年,足迹遍及四川、山西、陕西、甘肃等中西部十几个省,行程万余公里,考察大型养殖企业15个、中职学校5所,走访养殖户百余家、农村合作社31个,举办交流讲座51次、发放科普读物50000余份。为使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通过签订“技术帮扶协议”、“校企合作协议”的方式建立了长效沟通平台,建立了4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3个“科技服务示范基地”。中国青年报、潍坊电视台、齐鲁网、潍坊传媒网、教育厅、团省委等相关媒体和部门门户网站给予了报道。创业计划大赛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几年来,学院以“创青春”“互联网+”“彩虹人生”等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广泛动员,重点突破,在全院形成了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2014年、2016年连续两届“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省赛金奖两项、银奖三项,国赛铜奖一项。文明知行“六个一”创建活动,通过做一件好事、读一本好书、写一封家书、进一次孝心等学生身边的小事,抓细节、抓落实,让同学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品德和美的熏陶,从文明礼貌习惯到卫生习惯,从学习习惯到体育锻炼习惯,从严于律己到爱校爱班,循序渐进,由点及面地开展行为养成教育,活动成效明显。
坚持创新平台,让德育大课堂“强起来”。创新德育模式,把德育建在实践基地上,利用实践基地这一平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诚信教育。目前为止,已挂牌的德育实践基地7家、创新创业实践基地5家、诚信教育基地3家,常年派学生进行德育实践的20多家。不同的实践基地有不同的主题教育内容,比如,济南亿民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公司董事长是我们学院毕业生,企业文化理念先进,我们把创新作为德育实践的主题,把江苏温氏养猪有限公司作为艰苦创业的典范,把百德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作为诚信教育基地,另外,我们还挂牌了几家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德育实践基地。
传统德育以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价值取向、人生态度、民主法制等教育内容为主体,无疑是必需的。但作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德育,仅有这些内容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实和拓展许多具有较强时代特色的内容。如公民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等。配合“两课”的主阵地,我们通过德育大课堂,制定教学计划,把德育课搬到实践基地,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敬业、勤业、精业和创业教育,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业型人才。
要不断丰富德育大课堂的手段,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夯实学生创业能力的坚实基础。
创设导师制。在校内聘请1—2名老师作为指导教师,负责与该创新创业项目的沟通和联系,指导、管理和考核学生德育实践活动;聘请1—2名校外技術或管理人员做校外实践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特色教育,并指导学生在基地的实践活动。
建立现代学徒制。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采取走出去策略。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内容有参观生产车间和生产流程,了解企业创业史和生产经营情况,学习企业经营理念,承包部分厂区进行生产经营等,时间分布在周末、寒暑假、思政实践课、学生见习、实习期,方式主要是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实施请进来手段。一是明星校友进校现身说法,产生示范效应;二是请企业进校,设立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窗口。比如奖助学金发放、创新创业计划大赛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等。
鼓励联起来模式。和企业联合办学,订单培养。校企双方共同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和市场无缝对接。目前,这种订单培养已和学徒制、集团化办学有机融合。
德育大课堂从学生层面讲,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正确认识了自我,明确了以后的方向,道德素养有了较大的提升;从学校层面讲,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差异化培养,多样化成才;从企业层面讲,实现了人才需求的个性化定制。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只有与创新创业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功效。这方面,要完善德育实践,落实制度规范、督查规范、考评规范;强化德育创新,形成内容系列化,方法多样化,途径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