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018-10-21 00:11陈圣英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陈圣英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今年1月,中央还专门印发文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文明历史,是世界文明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从未被割断过的,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集中汇聚了我们的民族特质和风貌,具有强大的传承力量。因此,从小学教育开始就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好他们的人生底色,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在。具体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创设情境,寓教于“故事讲述”中

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重在精神的滋养,而不是一味的灌输,因此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从而达到文化精神的慢慢培育。

例如在《西門豹》一文的学习中,该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划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该篇文章的教学目标除了能够认识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外,还要求能够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通过对本课人物的言行和品质的学习,达到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教育。这当中,故事的角色表演很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开始后可以通过创设谈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本单元中既可以了解古代神话故事,也可以欣赏古代建筑,并认识古代思想家。那么今天我们将看到一位古代的大政治家是如何不畏强权,一心为民造福的经典实例。之后,教师可以将有关西门豹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故事中分担不同的角色,在故事表演中感受正义与邪恶,培育正确的爱恨观念。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应是优化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真正感受并学习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开展经典诵读,寓教于“场景再现”中

古诗词的诵读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往往能比较流利地背诵,但对诗词的背景、诗人的感受是很难理解到位的。

去年以来,央视有一档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很火,可以说该节目点燃了很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为我们从事语文教育的工作者们树立了榜样,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中华经典文化诵读。

优秀传统文化大多来源于生活中,如何读懂当年那些人的生活感悟,我认为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人的角色和口吻在场景再现中诵读,从而达到现实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赠汪伦》这一千古名诗时,就让几个学生演绎一下当年汪伦修书盛邀李白来泾川游玩的历史场景。信中那句“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是吸引李白前来游玩的理由,而现实中的“十里桃花”只是一个水潭之名,而“万家酒楼”也仅是酒店店主姓万而已。然后再导入诗的全文,领会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其实是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情厚谊。

此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全校乃至全县范围内的“经典诵读”活动,在更大舞台上动员小学生积极参与诵读表演,以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经典诵读使心入于境,情融于物。古诗词那优美的韵律,如画的意境,只有在逐步的点拨下,在深入的诵读中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许多的美文也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感悟、积累,才能引发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小学语文教学更应如此。

三、突出核心价值,寓教于“家国情怀”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具有修身齐家爱民治国的思想,既有乡愁乡情,更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教学《示儿》一课时,可先向学生介绍陆游的生平。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屡受投降派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临终前还恋恋不忘国家的统一,于是作诗《示儿》为遗嘱,表达了他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而强烈的爱国热情。他这种心系国家黎民,献身于理想的高尚情操、坚贞不屈的伟大人格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习这首诗,重在激发学生的浓烈的家国情怀,明白“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的道理。可以从设问开始:为什么诗人临终前要写给儿子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诗人为何觉得国土沦丧是可耻的?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爱国观念等等?学生们的每一个思考,都是在向着正义的方向在迈步,从而达到教育孩子们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目的。

同时,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中,通过代代相传也积淀了自己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庆纪念日,比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是我们文化中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这些传统节日加以介绍,包括节日背后的那些人物故事以及有关经典诗词,并把西方的节日作参照,比对出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含义,让小学生从小就了解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随着新课改的改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会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如果在学生稚嫩的心田中播下一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就一定会提升素质教育成果,在文化自信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收获灿烂的中华文明之花。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