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孔融让梨”的故事传承了2000多年,它颂扬了千年的传统美德,是父母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同时告诫孩子应从小学会与他人分享。分享行为随着社会环境逐渐变化,大部分幼儿成了“家庭的中心”。我们处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会分享显得尤为重要。
一、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性
分享是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资源的共同享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是全家人关怀、照顾的对象,没有兄弟姐妹,“惟我独享”的倾向严重,慢慢的越来越自私,他们习惯接受别人的赠与,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这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的独占意识会很强,也很难与别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和教育情景来帮助他們学会“与人分享”,消退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分享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的信任,使幼儿在玩耍中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另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享受自然界和社会带给大家的各种资源,在分享中体验给予和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同时,分享行为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在今后与人共同生活、合作共事。研究发现,在分享方面做得较好的幼儿,往往能较好的解决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帮助他人。
二、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
1.过度宠爱孩子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宠爱于一身,他们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对孩子百般呵护,过度溺爱,使幼儿自我观念不断膨胀,养成我行我素的坏习惯,做事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习惯于自己独享,使“小皇帝”们高高在上,不愿与人分享。
2.不尊重孩子
很多大人总爱逗孩子,却又在孩子表示友好之时拒绝孩子的好意,让孩子摸不清大人的想法,甚至有种上当受骗的沮丧感。家里来个小客人,大人一般都会要求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和食物分享给别人,即使是孩子最喜欢的东西也不例外,不尊重孩子想法,这样孩子会把自己的东西看得更紧,更不愿意分享。
3.家园教育观不一致
幼儿园中老师要求孩子们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但一些家长却教孩子在幼儿园里任意拿取,或对掉在地上的书本、流水的龙头等情况熟视无睹,在家更是放任孩子为所欲为。有些家长在家告诉孩子不能把玩具给别的孩子玩,这些教育不一致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有可能削弱甚至抵消了教师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上所做的努力,导致幼儿园教育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4.要求不严格
在幼儿教育中,很多教师缺少分享的行为和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幼儿分享意识方面的活动开展较少,甚至一些老师为迎合幼儿家长,对幼儿娇惯、宠让,对于孩子霸道、任性的行为视而不见,没有严格的要求对待每一个幼儿,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幼儿的霸道、任性、自私的坏习惯奠定基础。
三、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方法
要使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学会分享和谦让,制定合理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1.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幼儿最亲近的人,父母应让幼儿从小生活在平等的家庭气氛里,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地位,不过度溺爱孩子,物质上不纵容,以免形成“自我中心”感。教育幼儿既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知道自己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关系,并支持幼儿与同伴分享。在家庭中,有客人来时可以让幼儿以小主人的角色主动地拿出自己喜欢的食物,或玩具等来招待客人,使幼儿体会到分享的乐趣,培养孩子分享的主动感。
2.尊重孩子感受
分享,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识,孩子心里接受了以后才可以,如果孩子不情愿而大人硬要把属于他的东西剥夺出来,或者对孩子进行道德批判,除了伤害到孩子的心理没有任何好处,尊重孩子的所有权才能淡化他的独占欲。在这一点上,家长们首先要做出改变,不管宝宝谁大谁小,都不能强迫一方无原则的让着另一方,而是要教给宝宝和谐相处的秘诀,谦让才能皆大欢喜。大人与孩子交往中,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感受,当宝宝初次把自己的玩具或食物主动与你分享时,要接受他的分享,并向他表示感谢,让宝宝感受到因分享而带来的愉悦。
3.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作为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要经常沟通交流孩子的成长变化,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分享意识。幼儿教师还应向家长普及一些分享行为教育的方法,让家长在平日的生活中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要及时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告诉老师,老师也要及时在班中表扬在家招待客人表现出色的幼儿,这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分享意识。
4.提供分享机会
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有目的、有组织的分享教育活动,这样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分享行为意识。在幼儿园,孩子们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一起唱歌、绘画、搭积木等,教师可以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幼儿与同伴分享物品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分享。比如:为每组幼儿提供一箱不同形状的积木,在游戏当中,该组幼儿须学会相互协商、共同享用,这样一组幼儿才能愉快地游戏。同样,也可以每周设定一天的区域活动为分享活动,让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食物或玩具、图书等,在集体的环境下进行分享活动,体验分享的乐趣。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长期的培养和坚持才可以进步。每一位幼儿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因材施教,并细心的观察幼儿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在一个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一步一步地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