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群体认知在大学生交往与关系中的作用

2018-10-21 02:43丰玉霞
速读·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交往关系大学生

摘 要:通过透视和分析大学生的行为与心理探索其相互之间的交往与关系,从而从更专业的角度了解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关系,揭示大学生交往中所出现的行为与心理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交往中存在的错误认知以及由错误认知指导而产生的错误行为并使之得到改正。除此之外还能抑制学生之间存才的偏见和歧视,消除学生间存在的潜在的关系隐患和可能造成的教学障碍,创建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社會心理学;大学生;交往;关系

学生间健康稳定的关系、积极正常的交往是创造和谐校园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大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的必备要素、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素、是促进学校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分享和协同合作精神,对个人自身存在问题认识不全面,但对他人要求苛刻,并在同学之间存在地域和文化歧视。

一、群体认知在大学生关系与交往中的影响

群体认知是个体对群体只有的一种心理态度,会因为情境和群体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例如,在国人印象里说起美国人首先会想到开放,想到英国人就会联想到绅士优雅等词汇,这是由于群里改变引起的问题认知发生改变。在个体对形成的群体认知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这里存在着歧视与偏见,存在固定思维,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多种,个体的家庭环境,所受教育情况,所处社会环境,以及一定的基因影响。

大学生交往模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自来熟型、慢热型、保守型、中庸型、自闭型。对于自来熟型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天生积极乐观,自信开朗很快技能熟悉周围环境并适应,在人际交往中把握主动权,并且善于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慢热型大学生在交往初期往往不善于表达自己,在不了解同学的前提下绝不轻易交付真心,在处理同学关系上也比较迟缓;保守型大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多难以释放真我,在处理同学关系上则以自我保护为主;中庸型大学生交往人格在对待同学时往往不会过于热情也不会太过冷漠,处理同学关系时不卑不亢;最后一种笔者将其定义为自闭型,并不是认为这类大学生有心理疾病,而是这些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呈现一种病态模式,这类人多沉浸自己的世界中,独来独往,不会分享也不会理解别人的世界。这是个体的心理在自身行为和群体活动中的体现。

二、大学生个体心理和群体认知造成大学生交往和关系中的问题

大学校园其实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合作,充满博弈的地方。在班级里,争当班级干部,处理与教师教导员之间的关系,参加社团和党团活动使得各种矛盾在大学生之间凸显。一些人则持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竞争、不表现、不参与。还有一些投机取巧者,墙头才随风倒,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中缺乏主见,主观判断能力弱,盲目从众。

与班级活动相比,寝室是矛盾发生尤为突出的地方。大学生上课教室不固定,座位不固定,且如果课程不紧张,寝室成为大学生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这也加剧了寝室之间的矛盾。在这一方面又表现出了性格上的差异,男生和女生寝室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矛盾,但是在处理方式上出现了明显差异,男生在解决矛盾和冲突时,往往倾向于使用武力或者喝酒等简单粗暴,直截了当的方式来解决。女生则有很大不同,女生往往不会动武,会拉帮结派,自成小团体,采用孤立或者冷战的方法来解决。

总之,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种环境下形成的个体心理以及群体认知对大学生的交往与关系有着直接的引导和诱发作用,通过运用社会心理学来了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更有利于创造和谐美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形成温馨健康的寝室文化,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推进社会环境友好发展。因此解决个体心理以及群体认知在大学生交往与关系中造成的问题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三、发挥社会心理学在处理大学生交往与关系中的作用

现代大学生通常只看自己好的方面忽略自己不好的地方,而对别人则恰好相反,不断放大对方的确定,自动屏蔽对方好的方面。而且把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归功于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把自身的不足或者不好的地方归因于外在环境的影响,比如时机不对、运气不好等等。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自己在能力和素质方面都有过人之处,自信过度,因而理所当然就对别人的能力有所怀疑,并且难以接受、不会理解、不懂包容,这种心理直接会导致这类大学生被孤立、难以融入群体,无法与别人建立和谐友好关系。针对此类人群应多培养群体意识,多反思自己,经常感恩别人的付出,找到正确的归因。

另外一种是对自我认知产生偏差,自我否定是大学生交往与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这类大学生在与同学或者他人交往与关系中表现出严重的不自信,严重缺乏自我认同感,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不敢表达自己、经常妄自菲薄、做事束手束脚、而且性格多疑,常常自卑,有些大学生甚至产生自闭心理。他们拒绝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很少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沟通、不会倾诉也不会寻求帮助。这类学生缺乏勇气,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对自己的表现缺乏信心。最终会导致学生自我放弃,在游戏等虚拟的世界里寻求安慰甚至产生自我攻击你行为。这类学生需要鼓励,需要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需要创造合适的自我表达和表现环境。

通过运用社会心理学,能使我们用更专业、更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大学生交往与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健康发展、教育教学以及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林军.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群体生活现状与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

作者简介

丰玉霞(1993.09—),女,汉族,山西朔州人,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硕士,教育经济方向。

猜你喜欢
交往关系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