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分析与思考

2018-10-21 20:14余波黄琪琪张东周志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挫折教育挫折大学生

余波 黄琪琪 张东 周志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等都处于成长过程中,对挫折缺乏全面认识,也缺乏正确的应对策略。因此,需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合理利用心理防卫机制。通过对挫折及挫折教育现状的认识、了解与剖析,并针对其采取一定策略,来达到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正确认识自己,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心理防卫机制,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生;挫折;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007-01

所谓挫折教育,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在一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困难和挫折总是难免的,能正视挫折,战胜困难,迎难而进,这是一种成熟的心理素质。而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学生,由于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外界的环境条件往往处于一种矛盾状态,形成内外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自身发育的不完善和不成熟常常会导致挫折和失败。因而,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尤其重要。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挫折

1. 新生入学适应挫折。

进入大学后,面临的是陌生的环境、生疏的人际关系,对于绝大多数首次远离家门、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和熟悉的生活环境的大学生而言,今后怎样独立生活,怎样适应新环境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内心或多或少感到担忧,当对这种因环境改变而不能及时适应,不免要产生挫折感。出现焦虑不安、孤独等心理问题。

2. 学习挫折。

考入大学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并非一帆风顺,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挫折问题。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 也是大学生的主要挫折源。大学学习专业性强, 注重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精神的培养, 一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学习方法仍停留在中学模式上, 尤其是不知道如何安排充足的“ 自由时间”, 这就容易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严重影响其学习。同时, 有的学生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 把学习目标定得很高。他们认为, 只要我努力了, 就一定能成功。但由于目标太高而难以企及, 他们总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 使自己常常处在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情绪状态中。

3.人际交往挫折。

人们为了获得明确的自我价值感, 需要了解别人,需要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 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的主要挫折源。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更加重视,并试图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但由于缺乏经验与技巧,在交往过程中沟通不足、社会恐怖、关系失调、人际冲突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心理挫折。

4. 情感挫折

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恋爱现象十分普遍。大学生由于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性心理的发展,大学生活又创造了诸多交往的机会,渴望交友,向往爱情的学生常常会进入恋爱的实践。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指导,有些学生出现单相思、被动卷入恋爱、失恋等苦恼,也有人因性压抑、性幻想、性自慰而产生心理挫折。

二. 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策略

根据挫折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我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正确认识挫折。

其表现在:首先,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挫折是生活学习中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学生都会遇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学生怎样认识它和对待它。如果有了正确的挫折观,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认识到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并且敢于正视面临的挫折,就能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石、成功的起点,从而不断取得进步。其次,认识挫折具有两重性。挫折会给学生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学生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挫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磨难,并不都是坏事。平静、安逸、舒适的生活,往往使学生安于现状,耽于享受;而挫折和磨难,却能使他们受到磨炼和考验,变得坚强起来。扩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范围和认识的深度,使他们更加成熟。

2. 正确认识自己,确立适当目标。

大学生的情绪和感情不够稳定,要教育他们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每当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认识水平。正视现实,找原因,查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任何不良情绪都是可以控制、转换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实践表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开展自我批评,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对控制挫折情绪,收效良好。

3. 创造适当的“逆境”,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能承受挫折的打击,保持自身心理平衡与个性完整,这是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明显标志。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利用课堂、班团活动、个别辅导等创设艰苦的环境,把学生置于“逆境”中,磨练其意志,提高其挫折承受力。

4. 提供情绪宣泄的安全机制。

一个人处于挫折情境时,往往会以紧张的情绪反应来替代理智行为,这种紧张的情绪如果不能适时地宣泄出来,就可能被累积而导致病态心理乃至攻击、自殺行为的发生。只有使这种紧张的情绪发泄出来,才能恢复理智状态。

根据以上研究表明:不同的大学生,在同一情境中受到相等强度的挫折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在能否经常受得起挫折打击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不仅因为各人经受挫折时的心理状态不同,对挫折的认知、评价和理解不同,还在于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应付挫折的行为和方法的差异。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合适的方法对待挫折、克服障碍的人,其挫折的承受力就强,就能更好的获得对挫折的良好适应。因此,需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利用心理防卫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丽雅, 刘宁. 大学生挫折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2, 4(2):85-86.

[2] 蒋俊梅. 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1(6):146-147.

猜你喜欢
挫折教育挫折大学生
Holism in Education
挫折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学生挫折教育方法研究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挫折教育”警示录:强势妈妈为何惨死儿子刀下(下)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终身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