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潇 陈杨
摘 要:伴随着媒体共生理念的提出,有效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技术部门要对煤层气产业化发展予以重视,完善国家能源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的管理目标。本文集中分析了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并讨论了产业技术发展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煤层气;产业发展;前景
1 煤层气产业发展条件
1.1 资源结构
资源结构对于煤层气产业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尽管我国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因为地质构造复杂性较强,一部分煤层受到构造的影响就会出现含量不稳定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渗透率较小的煤层结构,低渗问题、低压问题以及低饱和问题较为严重,对于煤层气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条件。另外,除了地质因素的影响,煤层渗透率也会对相应的开发过程和基本开发产量产生制约,对于一些煤层压力较小且渗透率低的区域,井口采气效果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煤层的渗透率要控制在3×10-3到4×10-3μm2能完善基本效果,最低也要在1×10-3μm2以上。
1.2 技术体系
在煤层管理项目中,要积极践行低阶煤管理和高阶煤管理的并行。结合美国提出的煤层气相关技术理论,中阶煤是最关键的煤层气开发目标区域,相关技术部门在应用技术监督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保证技术发展条件能贴合实际要求。在我国,低阶煤的煤层气资源数量较大,按照现有的技术和管控体系进行研发依旧存在较大的难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规范性要求的落实存在不到位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针对资源估算体系和基础性资源勘探管理项目进行统筹监督,积极研发并且践行煤层气勘探和开采新技术,为整体煤层气产业发展水平的优化奠定基础。
2 煤层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顶层设计及管理层面
煤炭与煤层气矿权分置。直接后果就是同一空间、同一矿产地质载体配置给了不同权利人,影响了煤炭与煤层气协同开发,不同利益体的冲突时有发生。
煤炭与煤层气协同开发的机制尚未形成。
“放管服”有待于落到实处。
部委间的协调、衔接有待于加强。
配套措施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如:优惠政策没有区别地区差异、对矿井乏风瓦斯利用没有优惠政策、现行税收政策没有注意到整个产业环节、投融资激励力度不足、政策尚未惠及煤层气集输管网、定价机制不完善。
财政补贴不足、且难以落实到位。
对地方利益保障不够,地方对开发煤层气的积极性还不高。地方政府在煤层气产业中获利不明显;煤层气开发用地难。
2.2 煤层气集输环节
煤层气专用管网规模小且分布不均衡。煤层气产业自有管网管道短、管径小、分布碎,不均衡。
煤层气难以与常规天然气共同使用天然气管道进行长距离运输。
煤层气集输技术不成熟、方式仍不丰富。我国现采用的集输方式主要为管线运输(PNG)、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运输。吸附天然气(ANG)运输和水合物(NGH)运输还在研究中。
3 实现煤层气产业突破的建议与措施
3.1 技术规划
在“西气东输”项目提出后,相关部门要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技术规划机制,管线要经过煤层气富集区域,其煤层气资源总量较大,开发利用要具备良好的资源和市场基础。基于此,要想合理性提升煤层气产业发展水平,就要对专用管网管理技术进行统筹监督和管控,确保相应操作和运维监督机制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优化资源管网输送要求和标准,保证煤层气质量标准的实际价值,优化煤层消费范围。
3.2 完善煤层气气价补贴、税收和土地使用等相关政策
实施阶梯型气价补贴:针对地面开发的煤层气,根据煤层气的开发地质条件(如埋深、煤变质程度等)、资源分布地理位置等因素;针对井下瓦斯抽采,根据煤矿瓦斯含量及瓦斯抽放浓度等因素,分别进行阶梯补贴。将现行的煤层气增值税政策由“先征后返”改为“即征即返”。采用长期出让、弹性出让、以租代征、租让结合、先租后让等灵活多样的供地政策,明确规定租地费用总和不高于征地费用,给予煤层气用地保障。
3.3 优化产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建议制定对煤炭企业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投资优惠政策,加大瓦斯抽采与利用的鼓励与支持政策;完善在价格、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相关配套政策。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开发的经济性和技术性,对开发煤层气实施精准补贴;将现行的煤层气增值税政策由“先征后返”改为“即征即返”;鉴于煤层气产业用地的特点,建议出台相关政策,灵活采取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长期出让、以租代征等多种方式供地;加强煤层气集输建设,使煤层气资源能够快速及时的最大化利用;完善低浓度瓦斯利用政策,提高煤层气利用率。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煤层气产业发展进程中,要积极践行统筹性较好的管控措施,确保管理流程和管理控制结构都能圍绕技术体系有序开展,保证管理项目能发挥其实际价值和优势,也为整体发展效果升级奠定基础,实现我国煤层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文佳.煤层气产业发展及技术进展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8(0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