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劳模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2018-10-21 18:09李珂
中国高等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劳模劳动总书记

李珂

习近平总书记近300字的回信,内涵深刻、意义重大,是一个载入劳模教育史册的里程碑。将劳模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可以为大学生德育提供生动形象的案例。引导大学生培育深厚的劳动情怀,塑造“崇尚劳动崇尚创造”的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让劳动模范有更多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是党和国家对劳模群体的关怀和厚爱。日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的全体在校学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表达了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的决心。4月30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向他们并向全国所有劳动模范、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参与写信的38名劳模本科班学员群体热血沸腾,引发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的强烈反响,更让广大劳动者深感振奋、备受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丰富内涵及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近300字的回信,内涵深刻、意义重大,是一个载入劳模教育史册的里程碑。回信既褒扬劳动模范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表达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殷殷关怀;又以“干在实处”的精神,勉励广大劳动模范珍惜荣誉、努力学习,继续拼搏、再创佳绩,以劳动模范的干劲、闯劲、钻劲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还强调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理念,并倡导全社会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充分体现了对劳动模范和广大职工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对劳模精神、实干作风的有力倡导。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将以“实干兴邦”的劳模精神继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史诗,继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篇章,焕发出人民创造历史的强大生命力。在迈向新征程、实现新目标的进程中,需要弘扬劳动的精神价值、唱响劳动的时代赞歌,以拼搏赓续传统、以奋斗开创明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立足世情国情党情,多次围绕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发表了一些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充分继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境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些重要论述既强调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为精神财富的重要意义,也凸显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劳模精神对于青年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属于每一个人。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这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为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目标而向全体劳动者发出的奋斗召唤。当代大学生可谓生逢其时、适得其势,他们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处于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最好阶段,他们的“成才梦”“创业梦”“报国梦”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注入活力。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4年五四青年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劳模精神作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也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劳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在精神实质上具有高度契合和内在融通的特点:在文化传承方面,二者均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沃土,成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基石。在爱国情怀方面,“热爱国家”是劳模评选的首要条件,而“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基本理念,二者体现着共同价值导向。在道德提升方面,劳模精神包含的“敬业、创新、奉献”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公民基本道德标准,以及公民德育教育的目标定位具有一致性,都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导向方面,劳模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起到了调动社会情绪、整合社会力量,增添人民信心,鼓舞人民斗志的积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共同的文化整合功能和教育导向功能。

榜樣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具有示范、激励、导向、调整、自律和矫正等多种功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将劳模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可以为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生动形象的案例,实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对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涵养深厚的劳动情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积极意义。在高校建立劳模精神引领机制,可以让大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感受劳模精神、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匠艺,充分发挥劳模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的感召作用,进而引导青年大学生勤奋学习、勤于钻研、勤勉敬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来看,弘扬劳模精神有利于深化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有利于拓展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弘扬劳模精神,激励大学生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全国总工会直属、与教育部共建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以研究劳动科学、培育劳动英才、弘扬劳模精神为使命,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在工会和劳动关系领域学科门类最齐全、最完整的大学。1992年,按照党中央从优秀工人中选拔干部、培养跨世纪后备人才的要求,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当时为中国工运学院)创办劳模本科班,从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先进工作者中遴选学员。26年来,学院为600余名劳模提供了学习深造机会。经过4年的系统学习,他们进一步坚定了信念、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本领、拓宽了视野,逐渐成长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模。

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的通知》,要求高校广泛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领会劳模精神。多年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在校园”、劳动学科体系较为完整的优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将劳模教育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形成了特色校园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新时代,学校加大劳模精神的弘扬力度,构建更完善的引领机制,用劳模精神唱响新时代的奋斗之歌,激励大学生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把劳模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宣讲劳模精神。完善劳模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共建机制,实现劳模学员和在校学生共学、共建、共进步。既要大力宣传社会中的劳模事迹,更要深入挖掘高校校园里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获得杰出成就的教学名师、取得重大突破的科研骨干等,都是校园里的“劳模”,可以经常邀请他们给青年大学生讲座,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和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通过一个个身边劳模的事迹,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劳模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奉献精神、立志成长成才。

二是注重日常交流。高校可聘请一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模或先进工作者担任兼职班主任、兼职辅导员或德育导师,定期开展“劳模伴我成长”“我心中的劳模”等主题党团日活动,创造劳模与大学生的交流机会,增强大学生对劳模精神的认同感和亲近度。通过大学生与劳模的现实交往,在为大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的同时,让大学生感受到劳模作为普通人的苦甜酸辣和情感世界。这样一来,劳模的形象将更加丰富、更加立体,劳模形象也就会变得可亲可爱可敬,从而使劳模精神不再遥远、更具感染力。

三是讲好劳动模范故事。劳动模范是优秀劳动者的典型代表。每一位劳动模范模,既能折射出时代变迁对一个人命运的影响,也能反映出家庭、单位、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通过有意识、有针对性的故事讲述,可以获取更多无法在事迹材料中得到的信息,从而能够更加全面、深入、细致、准确地了解劳模的成长历程及优秀品质的形成过程。高校应积极响应教育部“劳动模范进校园活动”通知要求,坚持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等主题多元、形式多样的活动,定期邀请全国知名劳模、大国工匠到学校为广大青年学生做专场报告,现场分享劳模身上的精彩故事,当场展示精湛技艺,使大学生产生可知、易感、能学的积极情绪,进而产生崇敬劳模、学习劳模,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怀,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四是创新实践育人。实践教学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育人过程,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持续提升大学生应用知识、创新创业的能力。在高校弘扬劳模精神时,可结合所开设专业,聘请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劳动模范或大国工匠为实践导师,建设一批具有劳模特色的教学实践基地。每学年利用寒暑假或教学实践周带领大学生到劳模所在单位进行社会实践,体验劳模的成长环境,探寻劳模的成长历程,聆听劳模同事讲述劳模故事,在真实环境中亲身感受劳动模范的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激发大学生奉献社会和创新创造的热情。

五是营造浓厚氛围。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建立劳模文化展示机制,在橱窗、教室、走廊、餐厅、图书馆等学生出入频繁的地方,以图片、实物、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我国各行各业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成长故事、非凡业绩,使劳模精神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生动自然地传播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大学生培育深厚的劳动情怀,塑造“崇尚劳动崇尚创造”的新时代劳动价值观。基于大学生是网民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际,可以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让劳模精神活起来,利用官方微信、微博、网站等广泛传播劳模故事,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搜集或拍摄身边劳模的鲜活素材在网络上展播,增强劳模精神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劳模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依靠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辛勤劳动、接续奋斗来实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用劳模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感召青年大学生勤奋做事、勤勉为人,激励青年大学生以敢闯敢试的勇气、激荡自我的智慧、舍我其谁的担当,勇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以饱满的奋斗热情、昂扬的拼搏斗志,争先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參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N].人民日报,2018-05-01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3]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

[4]习近平.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15-04-29

[5]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五一”节问候[N].人民日报,2014-05-01

[6]封华.以劳模精神推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猜你喜欢
劳模劳动总书记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劳模没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时局图
热爱劳动
为劳模“SPA”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