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要】图书馆是为公众获取信息资源而服务的一种行业,也应该借助新兴网络技术对原有的资源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升级。文章立足于“互联网+”背景下,对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问题进行揭示,提出整合方法,并阐述了文献资源创新服务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互联网+”;文献资源;揭示整合;服务创新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及其实践发展,使广大读者的信息阅读方式出现了巨大变化,促使图书馆资源服务发生转型和变革创新。另外,我国政府对于公共文化事业的关注、重视程度越来越深,使图书馆发展建设迎来了良好的机遇。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图书馆将如何发挥出文献资源的独特优势,更好地适应读者用户的服务需求,创建文献资源新型共享模式,是当前值得深入探讨的焦点问题。
一、文献资源服务的问题揭示及资源整合方法
(一)文献资源服务的问题揭示。文献资源大致分成实体、虚拟两大类型,其中,实体资源包括期刊、图书、磁带及光盘等;虚拟资源通常从网络中获取,如文字资料、音频资料、图片信息、图书馆自建或购买的文献数据库、电子图书、网址搜索得到的免费信息资料等。以上两种资源通过图书馆分编人员加工后,用户可在计算机中进行检索查询,但由于虚拟资源信息量巨大,不便于人工录入及标引,导致检索结果相对较少,用户花费较长时间检索到的文献资源不一定适合自己的需求,因此,虚拟资源的搜索管理难度很大。同时,实体资源在录入计算机系统时也会受到人员知识水平的影响,致使录入、标引出现差错,进而给用户造成一些不便。上述问题揭示了图书馆资源服务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示应及时改革和创新文献资源的共享服务工作,使文献检索的效率提高,充分运用新型网络技术与标准著录方法,全面整合图书馆实体、虚拟资源,为读者用户提供便利服务。
(二)文献资源整合方法。1.构建实体、虚拟资源的相互连接。(1)图书馆内收藏的大量图书附带有磁带或光盘等辅助资料,很多图书馆为了防止借阅期间出现资源损坏、遗失问题,对这类磁带、光盘采用“不外借”或“付费拷贝”管理措施,给读者用户带来较多麻烦。针对这方面问题,图书馆可将这些资源存储于网络服务器中,将磁带与光盘的检索名称、关键词及内容等创建光盘索引库,例如,把相关索引信息著录于MACK记录里的859字段,当用户利用OPAC检索图书时会自动显示出光盘存储的位置,而且可以进行点击、下载。(2)现阶段,网络上出现了很多书评网站,读者在这些网站上可以对喜欢的图书进行及时评价或者写读后感;图书馆可以将这些书评网站链接放于MACK记录中,用户检索相关书籍时会看到一系列书评内容,进而方便读者借阅与使用图书资料。(3)建立电子书刊和纸质书刊的相互连接,可在编目中添加MACK字段,以揭示电子书刊所处位置,用户检索相关纸质书籍时就可以点击下载全文电子书。2.设置文献资源分类导航。图书馆期刊与图书常因编目人员水平有限、理解有误等问题而出现分类混乱现象,用户查找各类图书时容易失去目标;如果设置分类导航,可将同一学科的图书期刊、科书、电子文献等集中放在一起,使用户进入一种学科后就能快速检索到相关联的纸质与电子信息资源,从而大幅度缩短其查找资料所需的时间。3.创建并使用统一检索平台。创建一个完善的跨区域文献检索平台,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全面的资源共享服务。目前,华东北、华中、华东南、华南、东北、西南及西北7个区域的文献资源服务中心与1个东北国防文献资源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当中有500家以上的成员馆参与信息资源传递服务。4.期刊录入操作标准化。相较图书而言,期刊录入的操作更加麻烦一些,因为办刊单位、刊名及出版周期会不定期出现变化,录入人员也要按照变化情况进行不定期修改。为了提高期刊录入的准确性,录入人员应注重简化工作程序,并坚持标准化录入操作。
二、文献资源共享创新服务的具体对策
(一)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智慧化整合及利用。图书馆应对馆内所有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包括各类数据库的原数据、各种载体文献,而且采用统一数据标准为其赋予“身份信息”。与此同时,运用二维码、RFID等物联网技术,让用户能够准确
“感知”各类资源信息,并决定是否使用文献资源。图书馆要实现智慧化的资源整合及利用,先要对纸质的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比如期刊电子化、光盘映像化加工、书籍数字化等;然后将数字化的资源信息和现存的各种数字资源建立整合连接,进而构建图书馆的完整数字化信息库。在这个信息库中,每种基础数据均有自己特定身份信息。用户既可以跨区域搜索数字化文献资源,又可以完成跨平台、跨载体的资料检索。另外,用户可以使用PC端、移动终端等读取图书馆的每一条信息资源,通过浏览这些信息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源。
(二)为读者用户提供多种文献获取、检索途径。图书馆“互联网+”用户服务模式中,需要构建统一的信息检索平台,用户利用PC端、移动终端对检索平台进行访问检索,并且只需1次检索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全部相关文献。同时,开发及使用图书馆APP移动程序,方便用户迅速檢索并获取各类资源。下载文献方面,图书馆对纸质、非纸质文献加以数字化处理,使多数资源都可以利用移动终端、PC完成全文下载或者在线阅览。RFID等相关物联网技术的投入使用,为需要纸质资源的部分用户提供了获取途径,这些用户可自助查询所需文献,并予以自助借还。一些无法亲自到达图书馆的用户,可申请物流递送来实现借阅馆内文献。
(三)积极优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方式。传统服务模式中,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负责信息服务,还要解答用户的疑问咨询,帮助其查找所需图书的存放位置,同时负责图书报刊借还办理等相应工作。“互联网+”用户服务模式可运用RFID技术收集纸质文献信息,用户使用无线射频设备就能够自助检索到图书的具体位置,然后进行自助借还。如此一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得以有效简化,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同时将精力投入用户专业咨询的服务工作之中,使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更具智慧性、精准性与专业性。
(四)收集用户行为信息进行大数据研究。图书馆通过收集用户个体的行为信息(包括检索方向、图书借阅历史、信息服务参与活动等),可以全方位掌握大部分用户的阅读需求、习惯及信息爱好,为图书馆用户信息大数据库的构建工作提供有力依据与评估标准。图书馆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可将用户阅读需求、个人基本信息、信息检索方向及阅览兴趣等存储在用户个人档案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后期可以参考这类用户信息,为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文献推荐等相关共享服务。
三、结束语
互联网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资源传播和获取的途径更加便捷,同时促进了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模式的升级转型,现阶段大部分图书馆都将用户的阅读需求作为导向,工作模式逐渐从“重管理”转化为“重获取”,促使图书馆服务模式由人工化方式逐步转型为数字化、智慧化。在“互联网+”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对自身信息模式进行准确定位,并保持对各种新技术的高度敏感,将其引入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中,能顺利实现提升竞争能力与综合服务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荔雯."互联网+"思维背景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03):118-120.
[2]晁亚男.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服务情境建构的新内涵与新方式[J].图书馆学研究,2017(24):32-36+24.
[3]潘萍.基于"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11):84.
[4]蒋萌,王勋荣.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空间现状、趋势与再造战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7(05):31-35.
[5]王奕,卢章平,刘玉梅."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职业能力特点对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拓展[J].图书馆,2017(05):27-31.
[6]魏炼."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实践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10):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