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刘丽
摘 要: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质量控制是装配式建筑应用的关键环节。装配式建筑工程安全、质量好、速度快、效率高、成本可控,是建筑工程实现工业化、形成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正适合我国对目前建筑业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落后传统产业的改革。本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根据影响因素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
1 前言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设行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切实转变城市建设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现实的需要。进一步明确装配式建筑的监管要求,只有加强预制构件生产过程管理,做好运输、堆场与吊装过程及现场安装与现浇过程这三个阶段的质量监督,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
2 装配式建筑被赋予的新内涵
2.1 生产式建造
装配式建筑是建立在工业标准化建筑理念之上,在施工过程中用到的部件、构件基本在工厂中完成,在车间生产的构配件质量稳定、有保障,大大超过易受外界影响因素影响的工地现场操作[1]。将生产的构配件运到项目工地进行“总装”,这样可以使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简言之,装配式建筑能够更好、更省、更快实现建造,实现了从粗放的建筑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变。摒弃传统粗放落后的建筑生产方式,追求质量、高效、集约的理念模式。传统建筑工地是建筑工厂的“总装车间”,项目目的地组建项目部。钢材、水泥浪费严重;用水量过大;施工现场需要的设备较多、有质量通病,开裂渗漏问题突出。
2.2 节能环保
装配式建筑施工与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相比较,更符合人力物力节约的原则,现场安装对钢材、水泥浪费较少,使用水资源量较少,施工现场的污染较少;装配式建筑外墙有保温层,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消耗的能耗,而且保温材料具有吸声功能,使室内具有安静的环境,避免外来噪音的干扰。装配式建筑多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防止火灾的蔓延和波及。装配式建筑大量使用轻质材料,降低建筑物的重量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装配式建筑为以后改建、增加新的电气设备或通讯设备创造可能性。
3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识别
3.1 人员方面因素
由于工人预制构配件的经验不足、专业技能不熟练、缺乏培训导致工序不规范,同时操作者对未达标的不符合尺寸规格的构件自检、复检工作的忽视,让不合格构件活跃于市场;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多采用坐浆—注浆方式进行湿式连接,在人员方面,本来现场施工工人就较少,加上工人缺少专业的操作技能培训,对施工质量问题忽视,造成坐浆、注浆时不饱满[2];在生产线预制构配件后浇段时期,工人缺乏质量责任意识,技能不达标,经常出现T型节点钢筋连接困难,模板容易出现偏差;在安装预制构配件时,由于目前装配式项目偏少,工人实践经验少,预制构件安装经验和操作技能不熟练,容易出现安装尺寸偏差问题。
3.2 机械方面因素
在生产线上,构配件出模前缺乏高效的质量检测工具,很难发现因混凝土振捣不充分或者过度,造成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均匀或空鼓等现象;在利用坐浆—注浆的方式进行湿式连接时,出现坐浆层厚度不规范、套筒注浆不饱满等情形时没有有效的自检工具,注浆机出现问题时不能正常工作影响注浆料性能;在进行混凝土后浇筑的过程中,因没有适当的检测工具难以控制模板工程质量要求;在进行墙板等构件安装时缺乏有效的精度控制工具,造成拼接缝误差偏大甚至错台,在吊装构件时由于构件体积大、质量重,难以控制安装精度[3]。
3.3 物料方面因素
在生产线预制构件时,工人通常依靠经验不严格把控混凝土配合比影响产品质量。在坐浆—注浆湿式连接时,坐浆料、注浆料的质量和配合比直接影响连接的质量问题,在物料拌制时不注意“少拌、勤拌”的原则;混凝土后浇筑时,叠合板浇筑厚度过薄,粗骨料过多,容易产生烂根现象;在安装构件前,将构件尺寸有偏差、构件平整度有误差、构建预埋件位置有误差的构件在出厂和进入工地时没有及时剔除出来[4]。在成品保护中,因非承重构件自身设计强度不高、厚度薄、体积大,在移动过程中易出现损坏。生产中注浆套筒封堵不严或没有封堵,易使灰浆进入套筒。
3.4 工艺方面因素
浇筑混凝土前核对模板尺寸定位,保证螺栓松紧程度一致。预留模板固定螺栓处等会出现混凝土振捣不实引起局部空鼓;坐浆层在洒水养护环节易产生结合面的裂缝,缺乏有效的坐浆层厚度检测仪器,如果坐浆层太厚,垫块容易发生偏移,坐浆层太薄,结合面又会出现空隙;后浇筑过程杂物清理不到位,混凝土振捣不当出现漏浆、烂根、表面平整度有偏差影响观感等质量问题;安装时放线有误差,导致标高产生误差;成品保护时,拆模时间过早,构件运输、吊装转角板、平板缺少保护措施容易断裂。
3.5 环境方面因素
在生产线预制构件时,构件养护温度和湿度不重视,气温高低影响混凝土质量;坐浆—注浆连接时,气温过高会加快构件结合面水分蒸发;成品保护时环境酸碱度、存放时间等影响构件强度。
4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 提升施工人员专业水平
装配式建筑施工对于工人操作水平要求比较高,要加强建筑施工工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适应建筑行业新的变化。理解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施工操作的异同点,才能很好把握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操作要领和关键节点,以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造成质量不合格甚至返工的情形。减少现场施工的错误,确保建筑质量安全。
4.2 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规范监督管理程序
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要完善,就要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質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改变原来的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
4.3 建立信息采集系统完善质量管理与监督系统
使用合适的自动化检测工具收集现场施工遇到的构件质量、尺寸偏差、构配件连接和在组装后遇到的质量问题,整理到管理平台相关软件,根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筛选并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保存在统计系统,以便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改进和科学管理。
5 结语
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结果进行系统地归纳,是进行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的重要前提。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质量进行监控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同时也为施工方提高装配式施工质量提供了依据。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全面、系统的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控制方法逐步建立,通过对质量因素的有效控制,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也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邹桂荣.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门窗,2017(4):172.
[2] 何丽敏.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门窗,2017(9):164.
[3] 李志阔.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7(29):189.
[4] 高义民,丁建军,李文华.试论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的识别与控制[J].门窗,2018(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