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常蕴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目前,在数学课堂上,有些教师以讲授和课件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忽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动手操作去经历知识产生的“数学化”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动手操作 数学课堂 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的学科,它揭示了事物的某些本质属性和特征及变化规律,反映了事物间相互依赖的内在联系。它没有语文课上那扣人心弦的文章,没有音乐课上那优美动听的旋律,没有美术课上那慑人眼球的画面,它很枯燥,它的概念、定律、性质、法则等内容,常常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再加上部分教师的“一堂言”,让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内在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形式上多下功夫,改教师的传授为学生的的探究,改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动手。可是,我们老师有时害怕学生动手操作,一方面动手操作耽误时间,另一方面,担心动手操作控制不好,课堂会很乱。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数学课堂添彩,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理想的情境。
一、动手操作有助于算法的探究
小學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充分了解学生。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尤其是计算课的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己主动去探究,去建构,这样得来的知识,远比教师直接授于效果好,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比如教学“9加几”时,讲到“凑十法”,在最多的教学时,我采用教材中的形式教学,主要以我讲授和课件出示为主,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在计算时,大部分学生靠以前记忆直接写上得数,还有一小部分学生靠数手指头,用“凑十法”计算的学生很少。其实当时学生对“10加几等于十几”的计算已经很熟练了,为什么他们不用呢?后来我改变了教学方案,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计算,然后请算得快的介绍方法,会发现他们会把9根小棒变成一捆小棒,因为1捆就是10根,看还剩几根单根,就是十几,同时,他们还会发现让9根变成10根的那1根小棒,是从另一个加数那里拿来的,这样9根这里多了1根,另一个加数就少了1根,总数没有变化。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学生很容易接受,再加上他们自己动手操作,也明白“凑十法”这种算法的由来。
二、动手操作有助于空间与图形的理解
在一些“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建构”。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通过课件,让学生知道长方形的长是转化前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转化前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练习时,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第二次上这节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把一个长方形剪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长方形长、宽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然后师生共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时,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空间概念、数学转化等思维并非看几张PPT就可以形成的,它更多来自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解决操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动手操作有助于统计和概率的教学
《课标》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的过程应当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统计与概率中的推理是合情推理,是一种可能性的推理,与其它推理不同的是,由统计推理得到的结论无法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检验,只有靠实践来证实。在教学统计与概率知识时,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和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等相关内容。因此,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动手,因为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推断和决策的这些过程全要学生亲自参与和动手操作。
在动手操作中,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得到赞美的需要,儿童则更为强烈。几句赞美的话往往使孩子们兴高采烈,兴奋不已,从而体验到智力活动的喜悦,教学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布鲁纳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书库,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数学教学更应该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去经历知识产生的“数学化”过程。数学课堂,携操作同行,就会有无限的生机,无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成小冬.精彩课堂:让动手操作成就数学教学[J].新课程(综合版),2014(1).
[2]徐维荣.以生为本,成就高效的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1(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