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
摘 要:“海绵城市”理念是在城市规划中,构建起良好的雨水渗透及吸收体系,其不仅是现阶段城市雨洪管理的有利展现,更是城市自然灾害管控工作中的重要构成。同时,依照“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成与发展,各个省市地区的大中型城市逐步向“海绵城市”结构体系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所应遵循的原则,并进一步探讨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应用措施。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海绵城市”理论的成型,并为我国城市综合结构体系的构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城市规划
1 前言
“海绵城市”理念即是对城市规划结构中的雨水资源,进行深入管理的思想观念形式,尤其在排水速度相对较慢且传统管渠系统结构较为简陋的情况下,以“增加排水速度”以及“末端集中”作为应用理念,便可促使城市以园林绿化为依托,构建起极具吸收能力的城市雨水系统,这也是減少城市自然灾害,提升生态环保标准的重要举措。
2 “海绵城市”理念下,园林绿化设计的原则
2.1 生态优先原则
在进行“海绵城市”的构建过程中,实施水资源与水生态改造及修复是实施“海绵城市”理念构造的前提与基础。同时,对现有水体资源进行必要的保护与恢复,也是现阶段“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关键性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加大雨水收集设施的建设,在做到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相结合的情况下,促进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得以提升。这也是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阶段,所应遵循的“海绵城市”生态优先原则,由此也将促进城市化建设能够获取到良好的依托与载体,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2.2 引领规划原则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阶段,园林绿化设计能够在美化城市的基础上,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平衡做出相应的促进与推动。而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更能为城市水资源问题得到更为高效的治理与解决,提供出更为积极的方案。但现阶段我国部分城市中仍存在径流及内涝问题,由此,便应从源头抓起实施综合性的治理方式,以此显著改善城市水环境问题。同时,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涉及到大量的城市建设元素,因此,应对城市规划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及指导,使其能够与“海绵城市”充分融合,且在此基础上更要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做出严格的规划与分析,促使园林绿化工程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层层落实。
2.3 因地制宜原则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绿化设计,应将其与园林绿化项目区域内的水文地质特征等进行细致的结合。并充分应用已有的自然资源,在经过细致的地质勘查与模型规划后,合理的规划出对区域内自然环境影响最低的园林绿化设计方式。唯有如此,才能在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发挥其功用的基础上,减少对城市规划的破坏程度,促使“海绵城市”理念更好的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之中,这也是因地制宜原则的集中性体现。
2.4 安全性原则
“海绵城市”的构建理念标准是对城市雨水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与控制,并由此避免城市内涝问题的出现。同时,随着“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应用的逐渐增多,也为城市内涝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出更为完善的解决内涝问题的自然措施。如此一来,既能提升城市抵御内涝的能力与水平,为城市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做出保障,又能以绿色环保为基础,为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出更为美好的生态环境。
3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绿化设计
3.1 雨水花园
在城市园林绿化项目中,有时会存在地势相对低洼的绿地,通过进行适应性绿色植物的种植并转变为生物滞留地带,此类区域便被称之为雨水花园。当出现降雨天气时,多余的雨水资源便会流入到此低洼区域内,此时,流至低洼区域内的地下水被贮留与补充,由此也将显著降低因雨水过量而导致的洪流或内涝情况出现。同时,雨水花园通过加强对雨水吸附的能力,促使雨水发生离子交换或挥发现象,以此来解决生态环境中的污染现象。另外,同步做好适应性植被的选取,根据植物的耐水性能以及土壤的渗透性,来对雨水花园中蓄水层的深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例如:在进行适应性植物的选取时,针对雨水花园的结构化特点,应选取出耐涝抗旱性能强且具有较强观赏性和空气净化能力的多群落植物。通常情况下,根据地域气候特点与光照时长,较宜选取美人蕉或睡莲等作为雨水花园的绿色植被。
3.2 绿色屋顶
所谓绿色屋顶即是在建筑结构的顶部种植绿色植被,将暴雨时过多的雨水径流进行吸收、贮存,并通过绿色植物根系的净化作用过滤后,收集到雨水桶进行二次利用。绿色屋顶既能够显著降低屋顶雨水的径流量及径流污染负荷,又能通过雨水的贮存缓解暴雨时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水压力,有效削减暴雨时雨水的径流量,大大缓解了暴雨情况下城市地面雨水的蓄积程度和城市内涝情况。并且,通过绿色屋顶能够形成良好的城市园林景观,提升整个城市的绿化率。然而需要格外注意绿色屋顶对屋顶荷载、防水设计、坡度大小以及空间条件等的要求较为严格,对此做出如下阐述。首先,依照建筑结构荷载标准,对绿色屋顶的荷载情况做出明确设定,且绿化植被的种植土多采用轻质透气性材料,以降低荷载重量,对于不满足绿色屋顶结构与荷载要求的,可以相应的增加屋檐排水槽、雨水管、雨水桶等雨水收集系统,以减轻雨洪期间的城市内涝风险。其次,在实施屋顶抗水性的施工中,可对屋顶进行1.5cm~2.0cm厚度的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砂浆涂抹,以此增强其抗水性能。最后,在植被选取时,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及屋顶光照等,选取抗风耐寒、抗旱耐热且生命力旺盛,较易种植的植物。
3.3 透水铺装
在园林绿地面积相对偏大的区域,多采用生态透水铺装的方式进行园林绿化的设计。这样不仅能够通过拦蓄、收集的雨水补给地下水,还能够大大缓解雨洪时多余雨水径流造成的城市内涝,减小城市排水压力,避免城市内涝的频繁发生,并为自然生态循环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根据透水铺装的材质差异,其所起到的观赏与应用效果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例如,广场位置的绿化设计应根据其应用的宽广性和透水铺装的简洁性;而人行步道的透水铺装,既要符合道路荷载作用力标准,又要在色彩、材质以及其他功能性方面,与周边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除此之外,根据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实际情况,如果透水路面的渗透能力不容乐观,则可通过在透水基层适当加设相应的排水管及半透水排水层,以增强路面的排水能力。
3.4 植草沟
生态植草沟是指种植绿色植被的具有园林景观效果的地表沟渠排水系统,主要实现对雨水的前期处理以及运输工作。植草沟内植物的阻力可以有效降低地表雨水的流速,并通过滞留、过滤、吸附的功能,减轻雨水的污染情况,然后代替传统的排水管网对雨水进行收集,并传输至末端收集系统做进一步净化后再利用,植草沟通过弹性的排蓄空间缓解了雨洪时期对对城市排水造成的压力和污染。作为城市重要“交通枢纽”的植草沟,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城市排水管网雨污不分流的现象,而且对传输过程中水体污染物进行了有效的解决。
4 结语
通过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便可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并有效解决由雨水过量所导致的内涝问题。因此,在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时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时,应重点考虑到其渗水性、滞留性、排水性以及净水性等问题,这也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全面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 孙丹阳.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7(8):169.
[2] 杜序.浅析园林绿地中海绵城市的建设[J].中国园艺文摘,2016(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