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猷
摘 要:以人为本,不仅是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需要,也是中职德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本文在阐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发展的基础上,就中职德育确立主体性德育观的必要性及如何运用主体性德育观开展中职德育创新的现实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职;德育;创新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发展应是中职德育创新的主题
1.主体性的概念。
主体性概念是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上升为主体的人的主体性,即标志着人成为主体的根本属性或性质,它是相对于客体的客观性而言。质言之,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与一定对象的关系中所具有的主动态势、能动作用、积极态度和支配地位。当一定的人在与一定对象的关系中获得并实现了这种功能属性时,则成为这一对象的主体,对象则相应地成为其客体。反之,人在一定对象面前丧失了这种功能属性时,则相应地失去其主体地位。
2.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发展是中职德育创新的要求。
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一定文化、能动性、个性化的人,同时也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但是,传统中职德育教学既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教师的主体性。一方面,中职德育起点的设置整齐划一,脱离学生的年龄、心理实际、知识和意识发展水平;无视学生的需要,一味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德育的个体价值;忽视实践活动,学生掌握的道德规范由于缺乏中介,不能有效地内化为道德信念,更谈不上外化为行为,造成知行脱节。中职生成为社会要求的被动接受器,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传统中职德育教学并不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由于教师以书本、课堂为中心,局限于书本和课堂,机械地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社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只注重德育内容的传授,不能富有创造性地进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而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种德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教育,是由教师的主体性缺乏,即被动应付。由此可见,传统中职德育教学由于缺乏主体性理论指导,其效果受到限制。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发展的中职德育创新模式的构思
为了使中职德育融入主体,有效促进主体发展,我们在构建主体性发展为特征的中职德育模式中,应该遵循这样的思路:
1.切入主体的人生课题。
社会的价值导向是确立学校德育目标的客观依据。因此,中职德育目标设定也必须以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为基础,与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相协调,服从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品德教育,培养有较高品德修养的社会主义技能型劳动者是中职德育的目标。在这个目标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中职生所面临的人生课题、所具备的认知能力、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只有把中职德育的导向性与中职生的人生发展课题相结合,中职德育才能体现具体性、针对性和实践性,才能显示出它的主体内涵和人生意义。
2.启发主体的中职德育实践。
德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在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引导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沿着正常的方向发展。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德育应该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德育首要的基本观点。德育不同于智育,它不仅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即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还要导之以行。如果只有知识传授,而无行为引导,忽视或轻视德育实践活动,那就不是完整的德育,就难以体现德育对于学生社会化发展的价值意义,难以吸引学生,更难以使德育知识内化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中职德育创新也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充分尊重中职在德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中职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励中职生自律、自尊、自信、自强,让他们在德育实践中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升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发展的中职德育的实施方法
1.加强中职德育教学改革,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
德育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于并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必须研究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接受特点、接受心理和接受规律,加强中职德育教学改革,提高德育教学的可接受性。
(1)创新教学内容。
中职德育教学要切入中职生的人生课题,把“五爱”“三观”教育,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融合在一起,生发出新的道德内涵和人生意义,加强针对性,削弱重复感。
(2)创新教学形式。
中职德育教学要改变灌输式、说教式的传统德育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引入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调动中职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把课堂设计成学生展示、培养、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
2.轉变德育观念,加强中职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德育的实践本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德育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有切实的行动,而且德育理论、德育素质,最终要落实在行动上。因此,中职德育工作要把重点放在指导中职生的德育实践上。
(1)中职德育实践要渗透到德育课的课堂教学中。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中职德育课教学既要发扬好的传统,又要关注德育实践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德育实践形式在课堂中的运用可通过设置德育情景,进行情景模拟开展。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富有德育含义的团体活动,如职业指导、心理咨询、磨砺训练、榜样模仿、角色扮演等。这些德育实践方式对于中职生接受德育理念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抓住职业学校的社会开放性优势,精心组织中职生的德育实践活动,落实德育工作实践化。
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其社会开放性及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性、教育过程的实践性等都体现着它的特殊性。这些特征也成为职校落实德育工作实践化的优势。“订单”培养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实践实施分层教学、学分制、弹性学制,完善加强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环节等,在催发中职生主体意识同时,也为职校德育工作实践化提供了前提。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石化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