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敏 徐敏
【摘 要】目的:探究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应用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对应时间段内选择44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收治的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对其实施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组间观察检测结果并实施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健康者的尿常规和尿微量蛋白检测阳性率均为0;观察组患者的尿常规检测阳性率为45.45%,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阳性率则为75.00%,其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应用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尿微量白蛋白对于患者的病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尿常规;尿微量蛋白;诊断效果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病情发生后患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若患者治疗不当则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相关的并发症,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的异常情况做出诊断,便于临床实施有效的治疗。早期肾损伤属于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如何对患者做出有效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课题,以期能够按照准确的检查结果对患者实施治疗,帮助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常年从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相关各检查,其中尿常规和尿微量蛋白属于最为常见的两种检测方法,本次研究以笔者工作实际情况为背景,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之间,着重分析尿常规与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供临床选择相关检测方案时参考,现将研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对应时间段内选择44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44例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标准,患者在本次接受检查前均未服用相关肾毒性药物,其年龄介于3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5±2.13)岁,患者中女性共计21例、其余23例均为男性。选择同时期收治的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入选者的年龄介于3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73±2.21)岁;两组入选对象的基本情况均相近(P>0.05),因此组间可接受对比。
1.2方法
均對两组对象实施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首先进行尿液的收集,两组对象均采集随机尿,分别置于2个检测试管各10ml,并标记为1管和2管。1管实施尿常规检测,2管则在每分钟3000r的离心力下离心处理5分钟,再进行尿微量蛋白检测[1]。
尿常规检测所用仪器为URIT-1600,试条为仪器同厂家URIT11F尿试纸条。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所用仪器为免疫定量分析仪FIA8600,试条为同厂微量白蛋白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检测,获得相关结果并做好记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对象的尿常规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其中尿微量白蛋白小于20mg/L表示阴性,超过以上范围则表示阳性,统计两组检查的阳性率并实施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将SPSS25.0作为本次数据处理软件,使用()统计研究中计量资料,并应用t检验;使用n统计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并采用χ2实施检验;检验后P<0.05均表示数据差异显著(P<0.05)。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尿常规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故阳性率为0。观察组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有24例为阴性、其余20例均为阳性,故尿常规检验的阳性率为45.45%;尿微量蛋白检测有11例为阴性、其余33例均为阳性,故尿常规检验的阳性率为75.00%;观察组尿常规、尿微量蛋白检测的诊断效果。
3 讨论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属于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中糖尿病作为基础疾病,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进展,导致相关并发症的频繁发生,威胁到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对于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均能够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治疗,遏制患者的病情进展,并减轻疾病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但是如何在治疗前做出准确的诊断,则成为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步骤[2]。
由于肾脏的代谢物质多数经过患者的尿液排出,因此尿常规素来是反映患者肾脏有无损伤的重要检查手段,但是早期轻微的肾损伤往往不会对其尿常规指标产生严重影响,而能够明确检查出异常时,患者的病情多数出现了新的进展,因此该方法难以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检查数据,不利于早期治疗的有效开展[3]。尿微量白蛋白则是人体内常见指标,受到分子筛和电荷屏障作用的影响,在人体正常状态下,尿微量白蛋白(分子量约为69*103)往往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过屏障,此时人体内的尿微量蛋白指标相对较低,且保持在一定的恒定状态下,当人体肾小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其对于尿微量蛋白等物质的滤过效果会出现显著下降,继而导致尿微量蛋白大量的转移,此时该指标可对于人体的肾损伤情况做出相对客观且准确的反应[4]。目前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多样的检测方法同时被应用于临床相关检测中,不同方法的优势和侧重点不同,本次研究则着重针对尿常规和尿微量白蛋白诊断早期肾损伤的价值做出了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健康者的尿常规和尿微量蛋白检测阳性率均为0;证实了以上分析所得,即正常人体中的相关指标均处于健康状态;而观察组患者的尿常规检测阳性率为45.45%,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阳性率则为75.00%,其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能够更加准确的对患者的早期肾损伤情况做出反应,进而为临床准确治疗提供指导,便于相关治疗方案的及时开展[5]。
综上所述,将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应用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更加显著,且和尿常规检验价值对比差异显著,因此前者更能为临床准确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故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振社, 张瑞. 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J]. 心理医生, 2016, 22(28):77-78.
[2]王成, 王家芷. 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糖尿病与高血压早期轻微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 2017, 4(1):260-261.
[3]杨谢兰. 使用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和血糖联合检测法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13):131-132.
[4]王明元. 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0):45-46.
[5]宁继伟. 尿糖与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14):1814-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