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峰
摘要: 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旅游翻译的发展。但很多旅游资料的翻译不能尽如人意,因为旅游资料存在的很多独特说法在英语中找不到现成的表达。这些说法文化内涵丰富,主要有历史典故、诗词对联、饮食文化、民族风俗和思维模式。在翻译过程中,这些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不能被忽略的,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讨旅游翻译的策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在明确翻译任务的基础上,试图解决文化翻译尤其是旅游文化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文化和翻译的关系,中国的思维模式对汉语的影响以及中英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别,并讨论了中文旅游资料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 旅游文化文化差別跨文化交际翻译
1 旅游材料的文化特点
旅游材料承载着文化,所以其必定具有文化的特点。要决定翻译的策略,要先分析旅游材料的特点。
1.1 娱乐特点
旅游材料不仅可以作为游客的指南,还可以作为译者对于自然景点,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的阅读材料。旅游材料中的美感本身就存在。美感通常在景点的赋诗和绝句上得到了证明。对于读者来说,足不出户就可以提前享受到了旅游材料所带来的景点的介绍。
1.2 文化特点
旅游和文化密切相关,二者不能割裂。以文化为目标,游客能够充分享受自然景色和历史名人以及文化遗迹。旅游不意味着仅仅欣赏自然景色,而且还是具有高度广泛的文化活动,旅游材料也不仅仅是对景点的简单介绍。当翻译旅游材料时,译者应细心地给目标读者传递文化信息。只有这样旅游材料的目的才能够实现。
2 跨文化意识
旅游材料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不仅仅是对文化本身的翻译,而且也给旅游材料赋予了文化的重要性。在翻译过程中,跨文化意识能够用作译者的指南,它建立了不仅仅是语言的桥梁也是两种文化差异的桥梁。译者不仅要了解语言的结构差异,还要知道文化的差异,这需要精准地去传递作者想要呈现给读者的东西。
3 旅游翻译中的问题
非标准的中国式英语,在中国现在的旅游翻译中很容易看到,它已经成为了经常性的笑话。因为如果传递得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话不仅会对旅游区,景点以及游客目的地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还会有损国家的外部形象,还会给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危害。
带来的问题如下:
3.1 中国式英语
某些译者由于太过直译,而翻译错了词语。如:把“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China National Key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翻译成 “Important Scenic Spot of China” or “State Scenic Area of China”。
3.2 拼错和错误使用词和短语
例如,“Gallery”被拼写成“Gallary”,“Temple”被写成“Jemple”。
3.3 太多的逐字翻译
一些景点从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得到“灵感”,进行了翻译,产生了困惑。如把“三叠泉”和“五世瀑”分别翻译成“Sandie Waterfall”或“Wuxie Waterfall”,这对于外国游客是很难理解的。不如分别译成“Three-cascade Waterfall和Five-cascade Waterfall”好。
4旅游文化的翻译
4.1 翻译材料的策略
4.1.1 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调整翻译策略测
外国文化和中国的不同,来自于不同国家的游客对于景点的理解不同。
4.1.1.1 解释
一些人名,地名,节日和关于中国文化的术语,外国游客很难理解。注解,定语等能够用来进行解释。如:
天安门 Tiananman,the Gate of Heaven Peace
普通话 Putonghua(a standard spoken form based on the Beijing dialect)
4.1.1.2 加词
要给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游客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材料。在翻译人名时,我们可以增加人物的身份,历史地位或个人成就在材料里面。如:
秦始皇Qin Shihuang,the first emperor in Chinese history who unified China in221B.C.
林则徐Lin Zexu,government official of Qing Dynasty9(1636-1911)and key figure in the Opium War.
在翻译地名时,必要的话,必须增加名字和地理知识的深层含义,否则外国游客就会很困惑。如:
Xiyu,the Western Regions(a Han Dynasty term for the area west of Yumenguan Pass,including what is now Xing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parts of Central Asia)
4.2 文体的翻译
4.2.1 旅游材料中成语的翻译
作者们喜欢采用汉语作品中的成语进行翻译。这在景点和历史遗迹的描述中更加明显。如:
相映成趣—form a delightful contrast; 相辅相成—supplement each other;如胶似漆—dote on each other.
4.2.1.1 说明
这种方法意味着要保留原来的词义,不牺牲掉。如:
过去的游人名人,曾将西湖胜景归纳为“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平湖秋月、三潭映月、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
4.2.1.2 转换
通常来讲,转换是写作中避免障碍的句法处理方式,经常被译者采用。转换最大的优势是把复杂的原四字成语译成易懂的形式来增加可读性。
上面的例子传递出了超出形象的精神内涵,也给我们展示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
语言不是随意塑造出来的,而是具有很多那个民族的特点和方式,并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作者揭示出了翻译和文化的关系。对于中国旅游的材料,作者揭示了其中的很多特点,对一些景点和历史遗迹进行了描述。希望能对从事相关工作的译者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兰佩谨、刘晓梵、方芷筠,1997,《南京》。北京:外文出版社。
[2]刘宓庆,1999,《当代翻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