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策略

2018-10-21 09:32王文亚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入园小班常规

王文亚

摘要: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所以,在幼儿园给孩子们建立规则并不是为了束缚他们的行动,而是为他们建立适应社会的规则意识。良好的规则是幼儿一切活动的保障,在保障之下,教师才能更好地抽出时间观察幼儿、钻研幼儿、调整教育策略与手段,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规则适应社会

幼儿一日生活的点滴中都存在着常规教育:入园后找到自己的座位、玩玩具不争抢、吃饭不挑食不剩饭菜、午睡不能发出声音等等,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常规教育。而小班新入园是建立常规的重要阶段,如何让幼儿爱上常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常规,是我一直在学习和思考的。在工作中,我发现在幼儿园班级生活中的常规分为三种情况:必须遵守的强制常规、可以选择遵守的他律常规、自发活动中协商产生的活动常规。那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

一、让幼儿主动参与制定常规,公平公正。

在常规教育方面,有两大方的观点,一部分人主张顺其自然的教育方法,他们认为现在孩子头上的条条框框已经够多的了,应该多给他们一点自由才对。可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幼儿要时刻建立规矩,古有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因此为了保证幼儿的教学活动正常的进行,给幼儿制定了非常多的常规,目的就是约束幼儿的行为,保证幼儿在活动中的秩序和质量。但是由于幼儿过多受到成人的约束和干预,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看来过于自由和过于干预的常规式教育都是不利于幼儿发展的。

如何削减常规的强制成分,从最初的制定常规开始就应该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在常规的建立之初,先做好铺垫准备,丰富幼儿相关方面的知识,考察了解幼儿的理解程度,并让幼儿产生期待。然后是自定常规,让幼儿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是试行常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目的就是产生问题和争论,然后现场讨论、征询意见、修改、完善常规。例如在制定入园后自主区域游戏的篮子谁来收拾问题,幼儿经常会发生争抢问题,因为小组中第一个入园的幼儿一定是去拿篮子的人,而在收拾玩具的过程中,他自然就会去抢着去放回篮子;另一方面小组长这时候觉得自己也应该去放,其他组员也力争这样的机会,所以就会产生一个小组五、六个人都争抢玩具的情况。在与幼儿的讨论过程中,得出了两个结论:要么是组长拿,要么是组里第一个到的拿。让幼儿展开讨论,哪个比较好。幼儿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让第一个到的幼儿去放,因为组长会不知道东西从哪里拿到的。这样幼儿就心服口服,他们自己主动参与制定的常规,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去遵守和维护。

二、注意常规教育的方法,事半功倍。

常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说教上,对年幼的孩子尤其应注意具体形象。教师要通过形象化的方法和手段把常规要求具体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落实到行为上。常规教育的可操作化可以通过环境渲染、榜样激励、适当惩罚、语言暗示等手段来实施。一方面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孩子提出行动的常规,并说明为什么?如“抢别人的玩具,别人会不高兴的。”另一方面就事论事、客观评价,帮助孩子建立常规意识。如“你能把垃圾扔到垃圾筒里,我真高兴!”“我知道你想帮小朋友拿汽车,但你把它抢过来是不对的!”在幼儿有进步的时候,教师要坚持表扬为主的方式,及时肯定幼儿一点一滴的進步,给予幼儿鼓励。

其次,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教师还要注意把策略与方法建立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之上,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感知方法与重要性,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幼儿洗手、穿衣服等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教一些儿歌。朗朗上口的儿歌,再配上生动形象的图片及儿歌动画,幼儿更容易接受,学得也更快。

三、执行常规灵活变通,以幼儿为本。

常规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方便幼儿,而不是为了方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并设法使班上每一个孩子成为常规的监督者、捍卫者。当幼儿不遵守常规时,应旁敲侧击,正面引导,避免情绪对抗。例如,在娃娃家的自主游戏中有这样一条常规,每个娃娃家至少要有一个大人在家,不能爸爸妈妈同时外出,让家里变得无人看管。这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进行娃娃家游戏,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去超市买东西,乐乐家的爸爸一进娃娃家还没来得及挂牌,就拎着篮子去超市买东西了,妈妈看见了也想去,就也忍不住跑去超市了。爸爸看见妈妈也出来了,顿时想到常规不能同时出去买东西,然后就和妈妈争吵起来。我走过去,并没有训斥他们,而是从客观的角度去处理这个问题,先问问他们平时家里都是谁出来买菜的?原来都是爸爸出来的,妈妈几乎没出来过。虽然在这个案例中,妈妈是常规的违法者,但是我仍从妈妈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我对爸爸说:“妈妈呀,可喜欢逛超市买东西了,我们也给她一个机会好吗?”爸爸说:“对呀,我的妈妈也喜欢逛超市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在这个案例中,并没有很死板的常规教育,而是分析幼儿违反常规的原因,从幼儿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这样常规既没有被破坏,幼儿也没有情绪对抗。

四、重视环境的暗示作用,实效有用。

幼儿园环境创设如果是科学的、整洁的、有秩序的,幼儿的活动也会变得安静而有秩序。比如在活动室,如果活动室物品摆放无规律、杂乱无章,幼儿的心理就会得到暗示,这里的环境是乱的,物品是可以随意摆放的,幼儿的活动就会受到影响,他们的行为就趋向于杂乱而无秩序;幼儿园的午睡室就要相对用柔和的色彩,床位的摆放等等也要整齐而温馨,可以帮助孩子入眠;游戏区里要用一些图片来暗示,比如进游戏区的人数,一些游戏的常规流程图等等,都会起到帮助孩子理解常规、执行常规的作用。

陈鹤琴先生说过,“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幼儿是一个特殊群体,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他们从入园的第一天就开始接受集体教育,而集体教育中一开始最多呈现的是常规教育,对于他们的常规制定更是需要方法需要时间。所以在常规教育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和学习。

猜你喜欢
入园小班常规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再去小班看看
常规之外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九月来到,哭闹开场
破常规 获巧解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