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伟
摘 要: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概算阶段应做出成本控制体系规划,这对控制工程费用往往是最有效的。在目前的发承包模式下,签署总承包合同可视为是施工的正式开始,相比而言,基于签约价格的施工过程造价控制,往往成效有限。本文简要阐述了如何在初步设计概算阶段规划好成本控制体系,如何整体地、科学地、精确地控制工程费用。
关键词:工程成本;控制体系;规划;缓冲;初步设计
1 导言
在项目构想阶段,因为成本是一个能影响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因素,所以成本目标就应初步确立。在投资估算被批准之前,是成本目标确定阶段,批准之后不得随意突破,所以才实质性地产生了成本控制,而经批复的初步设计概算,是项目投资的红线,因此在编制概算时,要以投资估算为纲,并且要做好成本控制体系规划。
2 成本控制体系要具有全局性
成本控制不單单是控制成本这个单一因素,还涉及到要协调功能、技术、招标、合同等各方面的因素,它具有体系性,要把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都要放在建设项目的全局性上来考虑。举例来说,近几年环保治理力度日益加大,因环保政策的季节性停工影响了工程进度,并且一些基础建材供应周期拉长,或者加价供应,在这种前提下,某上市地产公司是用几乎不计成本地的赶工方式来弥补延误的工期,导致在最终结算后超出目标成本较为严重,从账面来看成本控制不太成功,但若把工程成本放到公司的整体经营中来看,这些超出了目标成本的金额,换来的是满足了上市公司年度经营计划、避免了延期交房带来的各种法律风险、达到了募资条件、满足了成本回笼等多方面目标,也产生了一定的口碑效应。
3 功能和流程层面的规划
建设项目的功能、工艺流程或者规模等因素,在概算阶段要与项目未来运营使用方进行充分沟通,比如医院类项目,就要跟各个科室进行沟通。在一些医院类项目的结算过程中,发现有很多拆改的费用,究其原因,大部分都是在施工过程中,一些科室实地踏勘现场后,提出了新的功能需求,甚至有的科室觉得患者的就诊流程不够人性化,需要再进行优化,从而使得建筑功能分区有所调整,不得以将已完成的砌筑、管线、装修等进行拆改。因此在功能沟通阶段,不能压缩时间走形式。目前也可以借助BIM等信息化、可视化、模拟化技术,将项目建成后的效果直观地展现出来,准确落实功能需求。
4 技术层面的规划
根据投资估算中的工程费用来细化限额设计指标,如钢筋、混凝土含量、水暖电通各专业各自能占用的造价等,在满足功能和规范要求下,一般要低于投资估算对应指标的5-10%。初步设计的工期要予以保证,避免因各专业设计工程师之间沟通不足,在后续施工中出现的类似管线碰撞冲突、墙体位置与机电安装矛盾等,避免设计人员因疏忽造成的缺陷等一系列不合理的变更。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档次变更,主材、设备替换的现象,而往往都是由低档向高档方向变更,引起费用增加,这大都是因为在概算阶段考察不充分造成的,如果这种情形出现在估算或者概算阶段,因为那时的各项成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某一设备档次提高增加的费用,经权衡后完全有机会被其他项目成本优化后弥补,但若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时,因各项费用都已确定或者被框住,这势必会引起总费用的增加。
5 成本控制体系的规划
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5.1 首先,区分出固定成本、易变成本
固定成本一般是指与建筑本身基本结构相关的费用,如钢筋、混凝土、幕墙等,这些项目都与建筑规模有较深的联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规模确定,其费用也已基本确定。如果一些工艺设备前期已基本确定,也可以归入固定成本中。
易变成本一般是与档次相关的,比如精装修、各种弱电系统等,易受项目决策者主观影响,从而带来费用变化,另外一些需要结合专业厂家二次深化设计的项目也是易变成本。易变成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①专业设备类:比如电梯档次变化、厂家涨价带来的成本波动等;②方案变更类:比如大堂设计方案有可能发生变化带来的成本波动、装饰面材变化带来的成本波动等;③增加项目类:比如为实现某些新功能,增加一些弱电系统等。
5.2 其次,针对上述固定成本和三类易变成本制定对应的成本控制策略,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案
(1)是合理利用发包方式,绑扎发包,市场化地分摊部分成本变动风险,如钢筋混凝土,一般成本透明易控,而其占比又很大,就需要用其缓冲部分易变成本的波动。像电梯,可以在图纸或者招标文件中约定档次标准和详尽的技术参数,并且纳入总包采购范围,建设方确定期望的电梯限价后,就可在招标控制价中公布,总包中标后,一旦发生电梯价格波动,也会由其他厚重的成本冲抵。从建设方角度来讲,绑扎发包可以消化一部分成本波动风险。
(2)是设置成本缓冲区,在不影响主要功能目标的前提下,将一些专业工程整体或局部地单独划分出来。比如,一些建设项目的弱电智能化往往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因此可将一个或多个智能化功能整体划入成本缓冲区,而弱电智能化多是在项目施工的中后期,那时可以根据成本情况选择上与不上,就可弹性地腾出部分成本;再如,在初步设计阶段或施工图设计阶段,可局部地给出两个以上的设计方案,而这些方案还能拉开成本差距,相差的成本,就能作为成本缓冲区,比如可以设计有吊顶和无吊顶两种装修方案,无吊顶方案一般是各种管线裸露,目光触及之处采用涂料喷涂,节约成本。
成本缓冲区往往要与动态成本控制配套使用,在施工中根据成本情况,利用在概算中预先设置的大大小小的成本缓冲区,合理选择何种方案,实时动态调整。成本缓冲并不是成本节约,它表面上节约出来的成本,是牺牲了功能和档次,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能精确控制成本。
(3)是利用合同做好合理的成本波动风险分担。这期间要做好合同框架条款的设计,把一些成本波动风险合理地交给市场,此间要按照“定量、定性、定原则”逐级发散的思路,力求全约。
定量,是指将一些可以量化的成本波动全部在未来的合同中量化,像在施工期间建材涨价带来的成本波动风险,就要规划好是否允许调价,何种要素价格允许调价,调价的波动范围临界值,调价的基准价格、目标价格、调价公式等都要量化;
定性,是指在施工期间往往会出现一些工程量清单和图纸以外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出现,对成本波动较大,如果在合同中事先约定好,做到“有言在先”,一方面体现合约的公正性,一方面也能合理控制成本。一般地,会约定按某某定额和当地发布的当期造价信息为组价要素等,这些条款需要提前要经过测算论证,做到科学全面。
定原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再次深化设计、贵重设备替换等情形,这些就不是单独前文“定额”所能涵盖了,这就要在合同中约定一个原则,比如发承包双方可就这笔新的费用共同组织招标,也可以共同考察三家以上供应商优中选优,约定好总包服务费比例,等等。
发包人在合同签订前后,其话语权会有反转性变化,主动性由强减弱,因此要用好合同对成本波动进行合理地分担,消除能预料到的争议,尽量减小合同的开口。
6 结束语
综上而言,成本控制并非控制的越低越好,单一强调工程成本,在工程施工阶段,往往会侵犯到工期、质量、安全等要素,在建设项目整体经营角度上,也往往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成本控制要体现科学性、全过程性、全局性、成体系性的特点,在初步设计阶段就要做好统筹规划。
参考文献:
[1] 杨德才.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3(1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