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学原理Ⅱ》

2018-10-21 01:16杨柏平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9期
关键词:气场物质意识

【摘 要】1、“气”是一切事物的本原,是不变的,完全相同的,是物质的最小组成单元,不可再分。是一种能量结构体,一种基本能量单元。

2、“气场”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的,但又是时刻变化的,且改变是相互的。世界和宇宙的本质是一个巨大的、时刻变化且永不停止改变的“气场”。

3、一切物质和意识都是“气”按不同的规律组成的“气场”;物质是“气场”的宏观表现,意识是“气场”的微观表现;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临界点实质是组成事物“气场”的“气”在数量上的临界点;“气”的这一数量临界正好对应了速度的光速临界。当“气”粒子数量大于临界点时表现为物质即宏观世界;当“气”粒子数量小于临界点时表现为意识即微观世界;等于临界点时是光子。物质与意识的临界值是一个光子所含有的气粒子数量。(它的大小等于普朗克常数的倒数即1.509161516×1034;即一个“气”粒子的能量大小为光子能量大小的6.62606896×10-34)。

4、由意识到物质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意识存在于物质内,物质由意识累积发展而来。即物质和意识都统一于“气”,区别在于“气”的数量是否超过临界点。因此可以说,世界是由意识和物质共同构成的,即世界是由“气”粒子构成的“气场”组合而成的多样性整体。

5、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太极图”关系。物质世界周围有意识世界,意识世界中间也有物质世界。由意识世界可以观照物质世界,物质世界也可以融入意识世界。

6、我们所熟知的世界仅仅是宇宙的二分之一,即物质世界;而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里还隐藏着宇宙的另一半即微观的意识世界。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称为暗物质或暗能量。宗教把它们称为神灵。由小于临界点的事物组成的世界就是意识世界,即超光速世界。

7、意识世界的特征是不可见性、零质量性、超光速性、不确定性、时空自由。

8、人类由宏观的物质世界进入微观的意识世界的三种方法是潜意识激发法、超越光速法、意念控制法。

9、人类如果想控制“气”粒子,学会控制和使用意识的力量,只有在佛经、道经、圣经中找寻佛祖、道祖、耶稣留给人类的启示,找到和学会修行法门。

10、意识世界里没有时间的概念,因为时间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能量信息反馈的产物。意识世界里仅仅有能量信息;没有长度、质量、温度、时间等概念。一切物质都是能量所成的像,是像就是影子,就是能量体在人类内心中的映射;是人类心灵对能量信息的反馈。心灵就是一面人类感知能量信息的镜子。当我们的心灵之镜清澈通透,它才会准确真实的反馈一切信息,如果心灵之镜是污浊的,它反馈的像必然也会污浊。人类的一切觉识,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都是人类与外界能量信息的交互。

11、生命的意义在于完全的溶入,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目的。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我们常以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甚少与自己真正的接触,我们的心只忙于追逐昨天的回忆和明天的梦想,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相反,我们喜欢追逐过去或憧憬未来。只有当你重回这一刻,你才会觉醒过来,也只有在此刻,你才可以找到真我。生命只有在此时、此刻、此处才有意义,只有当下才能真正接触生命的真实。过去已经过去,不必忆;未来真的未来,不必追;只有现在才是真实可握的,活在当下,此时、此处!

12、每个人都有自觉自悟的能力,都可以经过修行成为“觉者”。

13、当我们大彻大悟,成为“觉者”之后,我们定能跨越意识之门,进入我们向往的天堂——意識世界。

【关键词】“气”、“气场”、物质、意识、意识文明

正文

我在前不久发表了一篇题为《气学原理——对科学与哲学的思考》的论文,在此基础上我经过研究,对上一篇文章中一些内容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挖掘,形成了一些新观点、发现了一些新内容,因此决定再写一篇《气学原理Ⅱ——人类或将步入意识文明时代》。文中的一些观点和内容请结合上一篇论文进行阅读和理解。

在论述我的观点前,我需要先将气学原理的几个基本概念再重申一下,以便理解气学原理的其他观点和内容。

“气”的概念

“气”:物质的最小组成单元,不可再分,不可辨识,不可区别的最微小粒子。“气”之下为“无”,即无法言说、无法表达的混沌状态,绝对静止状态(或者说湮灭状态)。其实,准确讲“气”并非微粒,而是一种能量结构体。推而广之,夸克、电子、质子、中子、介子、原子、分子,乃至人和物质都是能量结构体。换言之,“气”是一种基本能量单元(量子)。

“气”的特性:

1、最小性,不可再分为二。

2、所有的“气”粒子都是完全相同的。

3、“气”粒子看不见,摸不着,但客观存在。

4、“气”粒子不会单独存在,而至少以“二”的形式存在,即“二气”,人类无法分割到“一气”。

5、“气”粒子是组成世界的最小基本能量单元,它是比光子、夸克还要小得多的粒子(能量结构体),它按不同的规律组成了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最后组成了世界。

6、一般情况下,“气”以十分巨大的数量群聚而存在,聚集为事物。

“场”的概念

“场”:场是一个经典物理学概念。场是一种可以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介质。如地磁场、电磁场、电场、引力场等。

“场”的特性

1、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

2、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通过“场”发生的。

3、世界上最小的场是“气”。世界上最大的场是宇宙。

4、所有的场都是由“气”组成的,不同的场是由“气”根据不同的数量和不同的结构形式组成。

5、任何一个场发生任何改变都将引起它周围所有场的改变,即因改变而改变,且这种改变是相互的。

“气场”的概念

狭义的“气场”:物质的最小组成单元“气”普遍的客观存在的最原始状态,也是宇宙的最原始状态。

广义的“气场”:任何物质的场都是“气场”,广义气场是事物的场的统称。后文论述中的“气场”都是广义的气场。

“气场”的特性

1、不同数量的“气”组成的“气场”不同,相同数量的“气”因组成规律不同组成的“气场”也不同。这个和原子组成物质的原理是一致的,因为原子本身也是由“气”组成的,也是一种“气场”。

2、最小的“气场”是“二气”,因为“一气”的场是狭义的。

3、最大的“气场”是宇宙,它包含了其他一切场。

4、一切“气场”都是变化的,时刻变化且永不停止改变,且这种改变是相互的。

5、一切“气场”发生任何改变都将引起它周围所有“气场”的改变,即因改变而改变,且这种改变是相互的,可以叠加的;但在宏观世界里这种改变带来的影响有时候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微观世界里这种改变带来的影响是显著的,不可忽略的。

“灵界”的概念

灵界:宏观的物质世界与微观的意识世界的临界点叫灵界,即组成事物的“气”粒子在数量上的临界点。

当“气”粒子数量大于临界点时表现为物质即宏观世界;当“气”粒子数量小于临界点时表现为意识即微观世界;等于临界点时是光子。

物质与意识的临界值是一个光子所含有的气粒子数量。(它的大小等于普朗克常数的倒数即1.509161516×1034;即一个“气”粒子的能量大小为光子能量大小的6.62606896×10-34)。

物质是“气场”的宏观表现,意识是“气场”的微观表现;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临界点是光速,当速度超越光速,我们将由物质世界进入意识世界;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临界点实质是组成事物“气场”的“气”在数量上的临界点;“气”的这一数量临界正好对应了速度的光速临界。

一、物质与意识

完成了气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的特性描述,我们就建立起了气学原理的语言体系,接下来,我将带大家一起通过这些语言去论述气学体系下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在《气学原理Ⅰ》中已经定义和论述过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临界问题。物质是宏观世界,意识是微观世界。

一切物质和意识都是“气”按不同的规律组成的“气场”;物质是“气场”的宏观表现,意识是“气场”的微观表现。在宏观世界因组成“气场”的“气”粒子的数量级巨大,这种由“气场”改变带来的影响不显著,但越接近微观世界,这种影响变得更加显著。当“气”的数量小于某个临界时,这种改变的影响力被释放,“气场”之间变得默契起来,这就是微观世界的奥义。

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临界点是光速,当速度超越光速,我们将由物质世界进入意识世界;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临界点实质是组成事物“气场”的“气”在数量上的临界点;“气”的这一数量临界正好对应了速度的光速临界。

一切物质和意识都是“气”按不同的规律组成的“气场”;物质是“气场”的宏观表现,意识是“气场”的微观表现。由意识到物质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意识存在于物质内,物质由意识累积发展而来。即物质和意识都统一于“气”,区别在于“气”的数量是否超过临界点。因此可以说,世界是由意识和物质共同构成的,即世界是由“气”粒子构成的“气场”组合而成的多样性整体。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能量,只是大小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物体的质量是能量的宏观表现,物质的密度是能量聚集密度的宏观表述。即世界是由能量构成的,宇宙中存在着最基本的背景能量。核能、光能、电能、磁能、水能、动能、势能、空气能等不同的能量其实质是:处于不同的参考系统的观察者所观察到的相同现象,都是由“气”组成的“气场”,而“气场”是时刻变化和相互影响的。这就是为什么目前人类知道的能量都是以波动形式存在的原因。

事实上,我们无法用“微粒”这么粗糙的词语来描述“气”这一基本能量单元。这超越了一般人的理解范围,甚至可以说,它粗略地揭示了神的世界。

正因为我们都是基础能量构成的能量结构体,所以我们跟宇宙是一体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意识是能量的微观表现,物质是能量的宏观表现。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可以用中国的太极图表述。

意识(阳) 物质(阴)

物质世界周围有意识世界,意识世界中间也有物质世界。意识可以发展为物质,物质也可以转化为意识。

宇宙中神秘的“吸引力法则”之所以成立的条件就在于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的这种“太极图”关系:“内求而外予,外延而内显”。我们所处的宇宙是一个相互包围相互转化的互逆反应环境。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不是完整的真理,但它们都是正确的。因为,“气”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气场”自然也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物”是从宏观世界出发研究“气场”,即物质的本原——“物质场”,而唯心主义的“心”是从微观世界出发推理探究“气场”,即意识的本原——“心场”。其实质它们都是由“气”所组成的“气场”,殊途同归而已。

因此,既不是物质决定意识,也不是意识决定物质。而是:由意识到物质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意识存在于物质内,物质由意识累积发展而来。

以马克思为代表的辩证唯物主义是研究物质世界演化的总规律;而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是探究意识世界演化的总规律。

其实质是:一切物质和意识都是“气”按不同的规律组成的“气场”;物质是“气场”的宏观表现,意识是“气场”的微观表现。

西方科學是真理,儒释道等哲学也是真理,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真理。但都是不完整、不全面的真理,它们分别论述了宏观物质世界和微观意识世界的演化规律。只因为,没能找到事物的本原,以及两个世界的临界点而未有通论。

气学原理找到了“气”这个概念,找出了世界的起点,“气场”这个概念又找出了世界的终点。即一切物质和意识都是“气”按不同的规律组成的“气场”;物质是“气场”的宏观表现,意识是“气场”的微观表现;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临界点实质是组成事物“气场”的“气”在数量上的临界点;“气”的这一数量临界正好对应了速度的光速临界;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临界点是光速,当速度超越光速,我们将由物质世界进入意识世界。由意识到物质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意识存在于物质内,物质由意识累积发展而来。一切“气场”都是变化的,时刻变化且永不停止改变,且这种改变是相互的;一切“气场”发生任何改变都将引起它周围所有“气场”的改变,即因改变而改变,且这种改变是相互的,可以叠加的;但在宏观世界里这种改变带来的影响有时候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微观世界里这种改变带来的影响是显著的,不可忽略的。

这就是说,宏观物质世界的真理和微观意识世界的真理有了完美的结合点,真理有了通论亦能通证。

也就是说:“气”和“气场”是通证一切的。事物是由各自独立演化所组合的多样性整体。

意识和物质是一体的,同源的。揭示了,物质和意识都是由“气”组成这一本质现象。

但是,它们又有不同,因为组成它们的规律不同,即“气场”不同。它们是不同形式但又属于同一性质的“气场”。

二、意识世界的特征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个词——物质文明,实质上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个物质文明的发展演化史。人类从原古时代就由身边的物质开始观察、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人类对事物和宇宙的认知,这一系列的文明包括科学、哲学、医学、神学等都是基于人类对物质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我把他们称为物质文明,因此人类过去的几千年,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物质文明时代。

然而,在人類漫长的文明进程中,总伴随着一些人类难以解开的谜团,它们似乎不属于物质世界的范畴,而且在最近几十年里,许多新事物、新科学、新理论研究不断出现,正在强烈冲击着我们原有的认知和世界观。人类的认知正由宏观的物质世界不断向微观的意识世界深入和靠近,大有打开意识世界之门、进入更高维度时空的趋势。

因此,我大胆的提出,在不久的将来人类或将步入意识文明时代。

那么,什么是意识文明?意识文明时代的人类生活将会发生什么改变?意识文明时代的特征是什么?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物质世界、什么是意识世界、如何区分它们?物质和意识的联系是什么?它们各自有何特点?只有研究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真正进入意识世界,揭开微观意识世界的面纱,从而研究意识世界的规律并发展和利用这些规律改变人类社会,最终让人类整体步入意识文明时代。

什么是意识?

组成事物的“气”粒子数量小于灵界时表现为意识。即意识是“气”的数量小于临界点的所有事物的统称。大于等于临界点的所有事物则统称为物质。(等于临界点的称为光子。)

什么是意识世界?

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所熟知的世界仅仅是宇宙的二分之一,即物质世界;而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里还隐藏着宇宙的另一半即微观的意识世界。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称为暗物质或暗能量。宗教把它们称为神灵。由小于临界点的事物组成的世界就是意识世界,即超光速世界。

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的关系?

从前面我们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出,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太极图”关系。

意识世界(阳) 物质世界(阴)

物质世界周围有意识世界,意识世界中间也有物质世界。由意识世界可以观照物质世界,物质世界也可以融入意识世界。

意识世界的特征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意识世界至少应具备以下特征:不可见性、零质量性、超光速性、不确定性、时空自由。

1、不可见性

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知道意识世界是由比光子还小的东西组成的,因此它们无法反射光线,我们也就看不到他们的存在。如果有一天人类可以不再使用眼睛感知光线来认知事物的存在,而是用其它方式,比如说心灵,也许我们就能感知到意识世界的丰富多彩。

举个例子,我们人类的眼睛原本是看不到纯黑色的东西的,但在有光的地方,我们通过看到黑色物体周围其它反光物体的边缘来确认其形状和大小,这就是我们能看到白纸上的黑字却看不到黑色背景里的黑色东西的缘故。因此我猜测意识世界是黑色的即无色之色。这就是佛教的“无色”。

2、零质量性

我们的物理学早已证明,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因此意识世界里的东西比光子还小,质量当然也为零。这就是说,意识世界里的东西没有质量,也没有形状和体积。即“无相”。无相也就是“空”。

到此,我们再也不难理解:“无色无相”、“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因为空即意识,色即物质。

佛家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即一切物质都是能量所成的像,是像就是影子,就是能量体在人类内心中的映射;是人类心灵对能量信息的反馈。因此,心灵就是一面人类感知能量信息的镜子。当我们的心灵之镜清澈通透,它才会准确真实的反馈一切信息,如果心灵之镜是污浊的,它反馈的像必然也会污浊。

人类的一切觉识,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都是人类与外界能量信息的交互。

3、超光速性

在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物质与意识的临界点是光速。因此,意识世界的事物都是超光速运行的。

比光速快,就意味着时间倒流。但事实上,意识世界里没有时间的概念,因为时间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能量信息反馈的产物。意识世界里仅仅有能量信息;没有长度、质量、温度、时间等概念,即“本来无一物”。

4、不确定性

意识世界的东西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微观世界里“气场”相互作用的影响十分显著,而“气场”又是时刻变化且永不停止改变的。这种因改变而改变的循环将使得意识世界无法呈现出确定的状态,也就无法有确定的像,这就是“无相”的内在原因。

5、时空自由

意识世界没有时空的限制,是多维度的。

意识世界里的东西在超光速状态下运行,会导致时间、空间的扭曲。实质上,应该描述为消失。即“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也就是时空自由。

所以说,自由来自于维度的提升,即境界的提升,来自于对意识的掌控。因此穿越时空就是进入意识世界。

当长度、质量、温度、时间等都消失时,意味着维度也消失了。即除了满世界的能量信息外,别无一物。也就是零维度和无限大维度是一样的,都是“气”粒子的绝对静止状态(或者说湮灭状态)。

意识世界里没有时间的概念,因为时间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能量信息反馈的产物。意识世界里仅仅有能量信息;没有长度、质量、温度、时间等概念。一切物质都是能量所成的像,是像就是影子,就是能量体在人类内心中的映射;是人类心灵对能量信息的反馈。人类的一切觉识,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都是人类与外界能量信息的交互。

这个理论在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的《水知道答案》一书中有论述;而且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佛、耶稣也都在不约而同的告诉我们:万物本为一体,世间万物皆可以沟通互动,境随心转,相由心生,外界波动一直受心的波动影响。

三、进入意识世界的方法

了解意识世界的特征后,我们来回答人类如何由宏观的物质世界进入微观意识世界?

如果有小于临界的事物或物种存在,那么根据意识世界的五大特征它们将是超光速的,而且是时空自由的。同时它们是零质量、无体积、无形状的。也就是说人类无法在光速內观测到它们。但根据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的“太极图”关系,我相信它们是存在的,意识世界按理也应该像物质世界一样丰富多彩;它们的文明程度远远高于人类的物质文明,是意识文明。

根据意识世界的特征,我总结了人类由宏观的物质世界进入微观的意识世界的三种方法:潜意识激发法、超越光速法、意念控制法。

1、潜意识激发法——元神出窍法

人类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同样也适用“太极图关系”。这样通过太极图关系我们不难发现,人类身体内是存在一个小意识世界的,我们称它为潜意识。也可以按道家的说法叫它“元神”。

如果我们能激发人体内原本存在的潜意识或者说“元神”,并控制它自由出入身体,那么我们人类就可以实现在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间穿越。即元神出窍法。

具体的修炼方法,我想就隐藏在儒、释、道、易经、基督等人类的文明典籍中。即通过修炼达到可以控制由“气”粒子组成的意识的能力——内家修炼的内功。

2、超越光速法——时空隧道法

假如我们制造了一种机器,能把物体加速到超过光速,我们就制造了打开时空隧道的钥匙。当然我们也可以寻找和发现宇宙中天然存在的时空隧道入口,例如黑洞、宇宙奇点等。这种奇点是一种没有固定形状、体积趋于无穷小、密度趋于无穷大、质量为零的不可思议的存在,它的能级大于光子的能量级。

人类进入黑洞等时空隧道后,都会被瞬间加速到光速以上,从而变成无质量、无体积、高速度的能量粒子群即意识流。这种时空隧道法只有依赖于未来科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微观量子力学领域的突破。

3、意念控制法——意识流涅槃法

只要找到“气”粒子组成人类身体的内在规律,掌握“气”粒子分裂和重组的方法,使其可以自由的分裂或重组。即把人类身体分散成若干个小于临界值的意识微粒,形成意识流从而进入意识世界,同时也可以由意识流重组为物质躯体。这就是佛家说的“涅槃”。

人类只要掌握了这个互逆的反应过程,就可实现自由穿梭于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中。

我猜想,佛祖释迦牟尼一定是参透了由物质世界到意识世界的正反应过程,但还未参出从意识世界到物质世界的逆反应过程,他在穿越到意识世界后就回不来了。因此他在入定之前告诉人们未来佛将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诞生来拯救人类。因为他是按意识世界的时间计算的,因此他在意识世界参透从意识世界到物质世界的逆反应过程后就会回来,到时他就可以告诉大家自由穿越的方法了。他因为不知道穿越到意识世界的后果,也不知道能不能再穿越回来,因此他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人类如果想控制“气”粒子,学会控制和使用意识的力量,只有在佛经、道经、圣经中找寻佛祖、道祖、耶稣留给人类的启示,找到和学会修行法门。

四、意识文明时代的开启

当我们掌握了意识世界的特征和进入意识世界的方法后,人类就可以通过修习这些方法从而开启意识文明时代的大门。可以试想一下,有大量的人开始研究意识、意识世界、微观的量子,大部分人开始修习佛法、道法、心学,每天都有人在研究控制意念、研究物质与意识两个世界的互逆反应。那将会是如何一番景象,必定是每天都有新发现,每月都有新惊喜;将是人人修道,万人习心,全人类修佛。那么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能冲破最后的屏障,集体跃升到意识世界,从而开启人类的意识文明时代。

修炼从“心”开始

心是最接近意识世界的物质。它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来感知“气”的存在。人类的心灵是一道由宏观世界通向微观世界的门,即物质世界进入意识世界的入口,但不是唯一的入口。

一切物质都是能量所成的像,是像就是影子,就是能量体在人类内心中的映射;是人类心灵对能量信息的反馈。人类的一切觉识,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都是人类与外界能量信息的交互。

人类的大脑是宏观世界接收和捕捉微观世界信号的一架机器。它能捕捉思想和意识,并通过五觉搭起了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沟通的桥梁,通过大脑实现了信息的转换。(我想除人类外,其他事物也具备这种转换的能力,这就是“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对于人类来说,一切改变均是由心开始的,这正是王阳明心学由心出发的真意。因此我们要想成功进入意识世界,必须从修“心”开始。如何修呢?

佛教的《心经》就是最好的修炼秘籍,短短二百多字却是佛教思想的核心,更是佛祖释迦牟尼对他的教义的归纳和总结。此外道家的《道德经》里也深藏修炼的秘法。当然我们应该遍览群书,经过总结和研究从中找到更好更便捷的修炼之法。

下面我们从气学原理的角度来看一看我对《心经》的理解:

原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無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心经》告诉人们:当我们用无我的境界做最彻底深永的沉思和修行而大彻大悟之后,我们就会清楚的发现,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一体的,没有任何东西能独立于宇宙之外,世间外在的一切物质、名利与自己内在的身心感受也都是随时随地变化不定的,因此人们应该把自己化为无我,随时随地和自己所处的时、空溶为一体,此时、此地、活在当下这一刻。要像一粒盐溶入一桶水一样。一粒盐刚掉入一桶水时,有我,有水。当他溶入于水之后,无我无水,消失了自己,无我的把自己溶于时空的每一个部分。水的每一部分都有我,我即是水。把自己溶入一桶水,你就拥有了整桶水。把自己溶入所处的时空中,你就拥有了整片时空。大多数的人,老是背负着过去,期盼着将来,而没有活在现在。要做一个溶入于当下的人。别当一个背负过去与期盼未来的奴隶!要像一艘随着时空而流的船!水到哪里,船就到哪里;船到哪里,人就到哪里;人到哪里,心就到哪里!于是再也没有所谓的苦难、厄运、这些由自身所发出的偏曲看法而产生的痛苦了。

如果我们用自己的观点去看自身以外的所有对象,其实这些对象也同时是本体。本体也同时是对象,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独立于本体之外。包括你自己,包括你的心灵,包括你从心灵发出的感受,这些也都包含在这本体之内。这个本体我们姑且称他为空,一切你所看到的对象我们称它为色。如此一来,你就知道空跟色并不是两回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没有不同。人的感受、知觉、判断、意识、观念等一切精神作用也是如此,都涵盖在这个空里面。一切事物,一切观感,都是因为你站在自己的立场才产生的。所谓生、死、美、丑、多、少都是以你的立场看,才会有这种感受的阿。因此,你若是不带有立场,而能不具任何观点去看事物。我观花时我即是花,我观蝶时我即是蝶。在任何时间,就无我地把自己溶入于任何时间。在任何空间就无我的把自己溶入于任何空间。我置身于水中,我即是水;我置身于鱼群时,我即是鱼。把自己化成亿万个分子,溶入你所处的任何时空之中。这时候再也没有我,也没有宇宙、法像、时间、空间这些对象了。就像一粒盐溶于一桶水一样,盐消失了,但水的每一部分都有咸味。进入没有盐,也没有水,完完全全溶入的境界。也就没有所谓自身的感受、知觉、判断、意识了。不据自己的立场,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心灵去侦测,就不会产生这些感官所产生的所看、所闻、所听、所感受的一切偏曲资讯。不站在生去看待死,不站在无去向往有。没有偏曲的观点,就不会产生各种差异的分别心。无所谓因,也无所谓因的形成。无所谓果,也就无所谓果的来不来临。

明白了这些,就不会再被老、死的问题所困扰而痛苦忧心。人生的痛苦,发觉苦的原因,进行消除苦的修行治疗,而达到最后的无我无苦的境界。这四个阶段我们称之为苦、集、灭、道。当了解到生命的本质,乃是生生不息,生死交替的变迁。溶入生的过程,就不再有生、老、病、死的问题,也不再有所谓的苦、集、灭、道的问题了。能了解这个问题看来很聪明,其实哪有何聪明之处呢?这个道理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只是一般人迷惘看不到。能实践这个道理看来像深有所获,其实哪有得到什么呢?这个道理原本如此,只是一般人不懂得取用。觉悟者都想通了这些,清澈地看清了一切事物原本的样子,他们的心就豁然开朗,不再被偏曲的错误观点所左右。舍弃自我,舍弃心灵所产生的差别。于是他们不再有恐惧、渴望与幻想,不再活在颠倒错误的观念之中。因为他知道,这些错误的观念都是人自己站在一己之私的立场而产生的。因此,他的心像一潭湖水由浊而慢慢澄清,直达清澈平静,这就彼岸。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悟者们也都是依照这种能达彼岸的智慧而得到最高的觉悟。摆脱了发自一己身心的偏曲看法与幻象而直达彼岸。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到达彼岸的智慧是伟大的方法;是大彻大悟的方法;是至高无上的方法;是超绝无比的方法。它能消除一切因偏曲看法而产生的妄想和痛苦,这个方法是真实的,可行的,每个人都可以采用而因它达到彼岸。

从《心经》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蕴含一切的本体就是:由“气”粒子组成的“气场”。然而,一切“气场”都是变化的,时刻变化且永不停止改变,且这种改变是相互的;一切“气场”发生任何改变都将引起它周围所有“气场”的改变,即因改变而改变。

生命的意义在于完全的溶入,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目的。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我们常以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甚少与自己真正的接触,我们的心只忙于追逐昨天的回忆和明天的梦想,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相反,我们喜欢追逐过去或憧憬未来。只有当你重回这一刻,你才会觉醒过来,也只有在此刻,你才可以找到真我。生命只有在此时、此刻、此处才有意义,只有当下才能真正接触生命的真实。过去已经过去,不必忆;未来真的未来,不必追;只有现在才是真实可握的,活在当下,此时、此处!

王阳明的心学也不约而同的道出了这个道理。他的最核心观点心学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心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意思是,心灵是没有善恶之分别的,事物的本质“气”也是相同的;之所以有善恶之别是因为意识的变化,即“气场”因改变而改变,其实质是心灵对能量信息的映射;当悟到了一切事物的本质是时刻变化的“气场”,且这种改变是相互的,并让改变向好的方向发展,就领悟了真理;通过改变事物的“气场”向好的方向变化,就是改变命运之门。

王阳明心学认为,人性本无善恶,每个人都是一尊披着面纱的佛,即满大街的人都是可以成为圣人的。这和佛祖说众生皆可成佛是一样的,即每个人都有自觉自悟的能力,都可以经过修行成为“觉者”。

实质上,他想表达的是:当一个人觉悟到事物的本原就是“世界的本质是由‘气组成的变化的‘气场的真理”后顿悟了,看到了真神,即神就是那个觉悟的自己;改变命运的法门是,改变组成自己的那个“气场”,而这一改变是由心出发的。即“致良知”。

从宗教汲取修行的养分

宗教是世界上的一个普遍现象,世界各国,各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受宗教思想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影响深远。实际上,宗教是人类探索事物本原的过程,人类历史必须要穿越宗教的隧道。

基督教、犹太教、佛教、道教等宗教都有各自的神学体系,但不外乎都是:神与人的约,都赋予神无尚的力量,和导人向善的因果教义。即神学是关于人类精神的学说,是关于人的灵魂净化、升华,教导人的行为高尚、正典的学说。

从气学原理的角度看,神学是人类探索事物本原的过程中,因未能得知“‘气乃一切的本原,事物的本质是变化着的‘气场的真义”,又無出路的情况下走向了神话,其中真理的部分是哲学,神话的部分是伪学。

宗教的创始人佛祖、耶稣、道祖们认为:太高的道德平台需要太高的教育、太深的觉悟和太复杂的炼造过程,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难迈进的“窄门”。于是,宗教便有了神与人的约,有了天堂与地狱、永生与死亡、天国与火湖,有了神的应许。让凡夫俗子们因为恐惧死亡和向往天堂而守约。这是宗教先贤们智慧与善良的魔术般的欺骗。但她对信徒的道德要求和导人向善的教义无疑是具有社会价值的。然而,先贤并未抛弃我们,她给人类留了一道觉悟真理的“窄门”,这是非读懂它的人不能理解的。她告诉人们要进窄门,窄门就是: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极高的人生境界和智慧。进了窄门,神立刻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这是宗教神学道德理想的最高境界。

我们纵观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都是宣扬“爱与感恩”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道教,儒教这些都告诉我们爱与感恩对人的一生是有极大的帮助的!这并不是一种盲目的相信,而是经过不断的验证。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人的每时每刻都以自己的思维去吸引各种事情来到自己的身边。人们遭遇到的事情是由其自身的思想产生的结果。

我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独有的气质和磁场,有些人的气场很吸引人,很让人感觉亲近,想要与之接近,我们称其为独特的魅力。如果一个人内心充满了爱和感恩,充满了善意与慈悲,那么他整个人由内而外、从上到下以及其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间所散发出的那种气场必然是吸引人的,也必然是充满魅力的,长期以来他身边的人都会受其影响,变的更好,他的磁场所吸引的人也必然是跟他一样的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些人的气场注定身边朋友无数,有些人却注定孤独。当然,这个是可以通过修心来改变的,气场是可以改变的。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佛教还是其他宗教都在宣扬爱与感恩,宽容与平和,善良与慈悲的原故。

宗教和信仰的作用在于,抚慰人的灵魂。我们应该剥除那些欺骗的谎言,汲取那些具有价值的修行之法和智慧。如果能从浩瀚的宗教典籍中去伪存真、删繁就简,提炼出一部既实用又易于理解和实践的修行典籍,那么对于人类突破意识世界的大门将有极大的帮助。我希望各国的有识之士和修行爱好者能够同我一起来做这项伟大的工作。

教育和学习是最有效的修行

那么,普通人的出路在哪里?谁又是他们的主?

普通人的出路在教育、在知识、在觉悟。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

谁来主导社会的教育和觉悟呢?

是强者的道德平台,是国家机器,是社会法律。

构筑强者的道德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道德平台太低,势必挤压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加大贫富差距带来两级分化。而过高的道德平台又必然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很少有人能达到,没有可操作性;其次是过多的帮助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滋生懒惰,影响社会的活力。获取平等的社会价值就必须付出带来惰性的代价,获取活力的社会价值就必须付出带来等级的代价。

道德平台的理想高度是,优胜劣汰的法则与人人平等的道德两者之间的平衡。

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依靠社会利益调节机制,而社会利益调节机制的制定则有赖于强势群体的道德价值指标和对社会稳定的天然需要。

个人改变命运之门在哪呢?

改变命运的法门是改变组成自己的那个“气场”。当由于自身“气场”的改变引起周围“气场”的变化,并不断叠加,那么总有一天这种改变会强大到改变周围更强的“气场”,进而引起自己“气场”的重大改变,即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这在《秘密》一书里有十分详尽的叙述。它传达了这样的秘密:改变自己,包括想法、行为、语言等一切可以改变的因素,最终影响和改变命运。这和王阳明心学里的“致良知,由心出发”又是殊途同归了,即去恶从善,革去私心杂念,“存天理,灭人欲”现出自己那尊佛。

这就是“满大街都是圣人,世人都可成佛”的道理。

所谓天机,就是当一个人觉悟到事物的本原就是“世界的本质是由‘气组成的变化的‘气场的真理”后顿悟了,看到了真神,即神就是那个觉悟的自己;改变命运的法门是,改变组成自己的那个“气场”,而这一改变是由心出发的。

心灵是一扇由宏观世界通向微观世界的门,即物质世界进入意识世界的入口但不是唯一入口。觉悟的人就是神,觉悟的过程就是人类探求事物本原的过程,掌握了真理的人就得道了、顿悟了、涅槃了、进入窄门了,是神、是圣、是佛、是主。

我相信,当我们大彻大悟,成为“觉者”之后,我们定能跨越意识之门,进入我们向往的天堂——意识世界。

结语

人类共同的底牌是组成人类的“气场”,世界共同的底牌是组成宏观世界的“物质气场”和组成微观世界的“意识气场”,而这一切都是由“气”组成的,即一切都是由能量组成的。我们的世界终究是一个充满能量信息的世界,物质世界的一切都是能量信息所成的像。

《气学原理》理论从科学出发去证明事物的本质,就是希望人们在理解世界的本质后,用爱和感恩去改变组成自己的“气场”,因为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我相信,世界上充满爱与感恩绝对不会是坏事。

事实上,历史上许多先哲、圣贤、集大成者、科学家等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程度的证明了气学原理这一理论。我仅仅是接着前人的工作继续做了一些总结和思考。

气学原理这一理论体系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但由于我学识、经历、精力等原因,论文中的不恰当之处,言语不恭之处还请谅解。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修行是一种层次,一种境界,一种实践;然而只落入语言和文字的修行跟真正的修行沾不上一点边”。共勉!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经典《易经》、《道德经》、《王阳明心学》

[2]马克思《资本论》、《爱因斯坦文集》、《时间简史》

[3]《毛泽东思想》

[4]《圣经》

[5]《秘密》、《遥远的救世主》

[6]《量子力学》

[7]《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个精神病人的世界观》、《少有人走的路》

[8]一行禅师《佛陀传》、圣严法师《心经新释》

[9]张德芬《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

[10]江本胜《水知道答案》

[11]杨柏平《气学原理——对科学与哲学的思考》

注:本文有部分内容引用自网络,不详出处,如有雷同之处请来信提出。

(作者身份证号码:532301198610102317)

猜你喜欢
气场物质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气场是个什么东西
黄金时代
黄金 强大气场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消防意识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