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解读

2018-10-21 01:16宋双如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9期

【摘 要】海外中国学在学术界形成了研究热潮,《叫魂》是研究海外中国学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主要从创作机缘、创作目的和创作意义三个方面来对《叫魂》进行解读。

【关键词】孔飞力;叫魂;官僚机制

孔飞力(1933-2016),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在他最主要的三部著作中,《叫魂》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作机缘

1984 年,孔飞力来到北京搜集资料,住在故宫附近的一家苏联式宾馆里,每天一大早,他就骑着一辆“二八”式的自行车,去故宫博物馆查阅资料。乾隆原本只是孔飞力研究中的一小部分,但不经意间,他找到了一批乾隆年间关于“叫魂案”的资料,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叫魂”这个词,孔飞力回到美国之后,开始潜心研究乾隆三十三年发生在江南的叫魂案。1768年,中国近代社会的前夜,某种带有预示性质的震颤蔓延了整个社会,一种名为“叫魂”的妖术在华夏大地盘桓,据说,诸如石匠、道士、和尚等,江湖术士们通过做法,能让人发病甚至死去,并偷偷取走受害者的魂魄,于是官府开始大力清剿,超过2亿人受到了冲击,这批完整的资料激起了孔飞力的研究热情,他从“叫魂”深入开去,层层揭露背后传统的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完成了《叫魂:1768 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二、创作目的

“叫魂”案最早出现在江南地区,1768年的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当时的“叫魂”流言没有产生任何问题,但却让弘历坚信背后是有政治阴谋在作怪,于是他下令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除妖运动,大臣们开始行动,但是结果却令他们大失所望。他们发现,最后查完的结果要么是一堆混乱不堪的伪证,要么是一堆不明不白的冤死犯人,要么就是一些零零散散的细节,并没有实际价值。当时的中国处于鼎盛时期,但是却对中国外面的西方世界全然不知,更是没有想到,在此后的100多年,整个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帝国这样由盛转衰的悲剧性转变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孔飞力最开始想要研究“叫魂”案,是因为想对清朝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方式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孔飞力说:“一个政府的有效运作取决于对于信息流动的仔细掌控。”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孔飞力发现当时清朝的经济发达,民间因为商业而建立的通讯机制非常完备,但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通讯却并不顺畅,皇帝针对这个问题制订了一套清政府内部的通讯体系,这一体系依赖的形式就是密奏制度。通过对密奏制度的研究,孔飞力对中国的官僚体制有了一套独特的见解:在中国,无论是君主还是官僚,都遵循着同一套规章制度。官员虽然受到这套规章制度的约束,但同时,这套规章制度也为他们提供了庇护,使得他们可以以此来对抗君主的专制统治。君主在执行这套规章制度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变为官僚机器的齿轮。长期如此,君主和官僚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种“两难境地”造成了中国的“官僚君主制”。

“官僚君主制”不是单纯的官僚制或单纯的君主制,而是一种复杂的东方体制,包括这君主和官僚的协作和制衡。面对叫魂引起的恐慌,地方官员一开始采用了瞒报的方式,但是又恐于皇威,害怕影响自己的前途,于是就把这种怒火转移到百姓身上,采用严刑拷打等恶劣方式。皇帝偶然知道了事情的真实情况,下令严查,事情的发展由此开始发生了巨大转变,最后甚至到了失控的场面。孔飞力并没有只是简单的分析官僚和皇帝对叫魂时间的不同反应、不同态度,而是挖掘到了更深层次、触及到了表面背后所隐藏的中国政治制度结构,讨论了君主和官僚之间的权利关系。孔飞力认为,君主和官僚之间的权利结构构成了传统的权利结构,并且两种权利并不矛盾,能够和谐相处。无论是官员还是君主,他们都是在接触同一套制度,皇帝用这套制度规范官员,同时还要维持自己的独特地位和自主性,避免自己被同化。于官员来说,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处事方式,他们一方面遵循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又通过规章制度来寻求庇护,以此对抗皇帝的专制要求。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建立了强大的官僚机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同时也存在被官僚机器所吞噬的危险。

而叫魂事件的出现,恰恰给皇帝提供了一个可以跟官僚机制摊牌的机会,为他一直担心的问题提供解决方式。叫魂事件所涉及的范围、规模与平时都是不同的,这就可以使皇帝不用按照《大清律例》予以处罚,同时可以使自己不用被同化,反而还能对官僚机制加以控制。关于君主专制问题,官僚也采用了各式各样的方法进行应对,有的官员转移注意力,有的是拖拖拉拉,等等。

三、创作意义

孔飞力通过对“叫魂”案的研究,深刻的反映出中国吏治的混乱,但孔飞力还是对官僚机制予以了一点肯定。君主制在孔飞力看来就是“人治”,而官僚机制代表的是一种法治,这两种权力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虽然法治这种常规机制在平时效率缓慢,但是当百姓陷入恐慌、皇帝反复无常时,官僚机制还是相对冷静理智的,它就好比是一颗定心丸,在关键的时候起到了稳定民众的重要作用。

叫魂恐惧之所以演变成全社会的疯狂、失控,除了君主的有意利用和官员为了邀功冤判之外,还与民间的扭曲心态有关。冤冤相报仍然是当时中国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于信息失控所引起的民众恐慌,在某种扭曲下转变成了令人惊恐的破坏力量,在“叫魂”案发生期间,通过描写一群当地人对外来者的控诉,导致其冤死,或是借以栽赃陷害等方式致平时的冤家于死地的案件,来揭示当时的盲众心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破坏力量,这种破坏力量甚至在近代中国也还在重演。

孔飞力的《叫魂》,深刻的分析了清朝的危机,剖析了當时民众的社会心理,为我们展示了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

结语:

孔飞力的《叫魂》通过江南地区的“叫魂”案入手,从国家机器的角度,深刻分析了当时清朝的危机。这本书也表现出一种宏大的学术视野,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成为研究海外中国学的重要书目之一。

作者简介:

宋双如,女,1994.01.14,汉族,辽宁辽阳人,辽宁大学2016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欧美文学。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