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生物技术的浅析

2018-10-21 18:13何萃源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20期
关键词:生物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何萃源

摘 要:本篇文章首先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生物技术的作用进行阐述,从物种多样性、外来物种数量增多、病虫害治理方式单一三个方面入手,对导致园林植物病虫害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生物技术

1 前言

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给予高度注重,人们对城市园林环境提出了严格的标准。而从园林自身角度来说,植物病虫害将会给园林整体质量带来直接影响。现阶段,在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应用的治理技术主要以化学药物为主,但是化学药物自身会给园林植物以及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将生物技术运用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是极为重要的。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生物技术进行阐述和分析。

2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生物技术的作用

从目前情况来说,在开展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时,主要主张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战略目标,应用的防治方式在于检疫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其中,检疫防治主要指利用法律方式和人工检疫对策,对外来物种进入进行防范和约制,以此降低物种类型,缓解病虫害防治难度。化学防治方式就是利用化学手段以及化学技术,实现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和处理。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对病虫害生长习性的探究,采用物理因素或者手段,对病虫害生存环境进行破坏,例如温度的改变、湿度的改变等,从而达到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通过对诸多防治技术的探究,大多数情况下,防治技术一般依赖于化学防治技术的支撑,或者对植物生存环境加以适当的改变,影响植物生长。然而,不管应用哪种方式,给植物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远远高于防治效果。要想将病虫害全面处理,大部分人员将会加强药物的应用含量,而忽略对本身因素的思考,导致环境问题不断恶化,造成不良影响[1]。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生物技术往往对人体以及环境影响度相对较少,副作用不明显,进而得到园林企业的全面运用,更好的迎合当前背景下可持续发展需求。通过探究得知,在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需要秉持以往的依靠化学防治技术的防治思想。通过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实现对生物链的约制,减少虫害的生长以及繁衍能力,实现对病虫害的科学调节。

3 导致园林植物病虫害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

3.1 物种多样性

现阶段,城市园林更为重视美观性,因此物种类型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乔木、灌木以及草木的科学分配,即便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物种类型的多样性,给城市园林企业的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上,但是也会加剧病虫害的出现。随着物种类型的逐渐增多,在引进各个类型物种的过程中,受到物种相克因素的影响,使得病虫害的出现,以此提升病虫害发生几率。由此可见,科学应用生物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3.2 外来物种数量增多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城市功能的美化,人们不但注重单一物种的种植,而是将诸多外来物种运用其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增加园林物种的多样性,提升城市美观度,更加的迎合建设新城市的发展理念。但是其含有优势的同时,必将也会存在一定劣势。外来物种一般需要采用跨地域的种植方式来进行,随着外来物种数量的逐渐增多,将会加剧病虫害出现几率,就像之前的瘟疫现象,就是由外来引進入到内部中[2]。从外来物种自身角度来说,因为对其认识不全面,无法科学采用对应的防治对策,导致病虫害发生率逐渐提升。

3.3 病虫害治理方式单一

在当前应用的病虫害防治方式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防治方式在于化学防治。即便这种防治方式获取的效果明确,并且应用便利,如果面临大规模病虫害现象,通常会采用这种方式。但是,化学方式将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长期以往,必将会导致病虫害具备较强的抗药性,从而给后续病虫害防治增添难度。

4 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对策

4.1 天敌防治法

天敌防治法也可以结合防治对象,将其划分为寄生性天敌防治以及捕食性天敌防治。结合并重组自身特性以及类型,选择对应的防治方式。通常情况下,捕食性天敌数量繁琐,其中包含了食虫类、鸟类以及鼠类等。即便天敌防治技术好像没有实现全面应用,但是其具备的可行性相对较高,工作原理通常是结合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理念,实现病虫的防治。这种方式,即便无法从基础上将病虫害全面处理,但是能够降低病虫害整体数量,达到抑制病虫害的效果。

4.2 微生物防治法

通过调查统计得知,国际上应用昆虫性信息素实现作物保护的面积逐渐提升,同时在病虫害方面也实施了大量的探究,并获取了一定的效果[3]。一些商品化的微生物农药已经得到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应用,病虫害已经成为烟草等作物的第一大病害。采用人工合成昆虫信息素的方式实现病虫害的防治已经成迫切需求,同时可以获取良好的捷报。通过科学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植物病虫害出现几率。

4.3 病虫害的人工诱杀

从人工诱杀的角度来说,主要是结合园林植物中含有的病虫害现象,实现植物诱杀或者人工性信息素,而在人工性信息素的作用下,可以给对某种动物释放对应的特殊性物质,在这种特殊性物质的作用下,实现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的交配,并把其运用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从而起到高效诱杀病虫害的目的。此外,植物诱杀主要指,在园林中设定对应的诱饵植物加以迷惑,降低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损害。

4.4 应用生物农药

通常情况下,生物农药主要是针对化学农药来说,生物农药对环境方面造成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化学农药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生物农药中涉及的药物成分一般是从植物本身或者菌类物质中提炼出来,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生物农药具备四点优势。第一,对于生物农药来说,所应用的原料以及成分均是源于植物本身,在应用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少。第二,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起到的效果较为理想,同时对人体影响较低。第三,生物农药具备良好的杀伤特性,在应用过程中,仅仅对特性病虫害起到防治效果,而不会给虫害天敌以及园林中其他有益物种造成影响,保证生态的均衡[4]。第四,避免病虫害含有较强的抗药性。因为在进行生物农药制作过程中,应用的植物自身中合成地毒素,各个成分在各个植物中起到的作用不同,因此可以防止在长时间应用过程中,虫害对农药产生一定的抗药效果。其中,最为经典的生物农药就是EM,其涉及了八十种以上的微生物,不具备化学特性,能够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给自身生活的环境提出了严格的标准,这就导致在开展园林植物种植工作时,应该做好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科学选择现代化生物防治技术和对策,能够达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效果,还能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防止病虫害对药物产生一定的抵抗能力,实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科学防治。在生物防治技术的作用下,不但含有高效特性,同时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少,从而得到了当前园林领域的广泛关注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程英芬.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7(11):39.

[2] 韩莉.生物防治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7):132~133.

[3] 袁瑞.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展望[J].现代园艺,2017(6):70.

[4] 徐萌.内疗、内养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新农业,2017(5):26~28.

猜你喜欢
生物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西北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
浅析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