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莘
摘 要:随着现代铁路网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地铁盾构区间二次注浆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对于保障地铁的质量安全和高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地铁盾构施工的技术特点,分析盾构区间二次注浆技术的应用现状,对于研究盾构区间二次注浆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盾构;区间;二次注浆;探讨
1 前言
地铁盾構区间二次注浆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施工工艺,对于地铁工程建设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为地铁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而且可以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有效提高了现代地铁施工技术,促进了现代地铁行业的迅速发展。本文以分析地铁盾构施工技术特点为基础,进而探讨地铁盾构区间二次注浆技术,为地铁建设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2 地铁盾构施工工艺的优点与缺点
地铁盾构施工虽然具有施工影响度低、施工精准高的优点,但同样存在缺点,比如风险性强、施工限制性强。随着现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在未来的地铁施工领域,其优点将进一步得到发展,缺点将进一步改善,从而达到发挥最大作用的目的。
2.1 优点
一是施工影响度低。由于地铁盾构施工一般只占用地铁线部分区域作为施工场地,无需占用整条地铁沿线进行现场施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由于施工对于土地的占用,降低了对施工环境的要求。同时,盾构施工工艺一般还具有噪音低、振动小的特点,不仅不影响城市地面的正常交通秩序,而且对于周边居民的影响也极小,达到了保护周边环境,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二是施工精准度高。地铁盾构施工一般采用精密仪器进行现场挖掘,并且由专业技术人员控制隧道挖掘路线与挖掘深度,不仅有利于提高开挖路线的准确性,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施工精准度,从而实现最大限度控制施工误差,进而达到精准施工的目的,促进地铁盾构施工二次注浆技术不断提升。
2.2 缺点
一是风险性大。由于地铁盾构机在进行现场施工时,只具备前进开挖功能,不可后退施工,所以当发生机器故障或者发生施工事故时,容易产生较大的风险性,增加施工难度和施工危险性。因此,要充分保障地铁盾构施工的安全性,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应急预案,规划疏散通道,组建应急队伍等;二是施工限制性强。由于地铁盾构施工设备一般只能应用于地铁隧道的部分区域,且对于水文、地质等限制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盾构施工二次注浆的施工限制性较强。
3 地铁盾构区间二次注浆技术概述
地铁盾构区间二次注浆是一种基于盾构机首次注浆,对区间注浆不均匀的部分进行二次注浆,以保持注浆精准度与质量的现代技术。随着地铁盾构机区间二次注浆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地铁盾构区间的作业效率及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对于提升地铁盾构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4 地铁盾构区间二次注浆关键技术
4.1 施工总体步骤
地铁盾构区间二次注浆的施工步骤按顺序一般分为打孔、注入材料、注入压力、注浆、控制浮片上浮、防止漏水六大方面。下面对这六个步骤一一进行介绍。
4.1.1 开孔
开孔是地铁盾构区间二次注浆的首要步骤。在进行开孔前,要坚持隔环开孔的原则,这样做是为了尽量避免出现沉降过大或漏水的现象,进而影响工程进度和建设安全。
4.1.2 注入材料
二次注浆材料的选用应根据开挖隧道的地质特征、隧道内部环境以及隧道深浅度来进行综合选择。注入材料选取最常见的是水泥浆液、水玻璃水泥浆液。
4.1.3 注入压力
在对开孔处注入压力之前,需要对外挖处的水文环境、地质结构进行仔细勘察,二次注浆压力一般根据地质情况和土层厚度而定,注入的压力一般应控制在0.15~0.25MPa,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因注入压力过大而造成的土体松动。同时,为了达到润滑剂的作用,在具体施工阶段可以在每0.5m3混合浆液中,掺加约2.5kg的膨润土,促进注入的压力适当、均匀。
4.1.4 注浆
在进行地铁盾构区间二次注浆时,为了达到最好的注浆效果,一般建议采用二次注浆和同步注浆相结合的注浆方式,从背后进行注浆,直达硬岩地段。值得一提的是,在配制浆液时,应充分考虑配比和浆液凝固后的强度与凝结度,而且浆液的凝胶时间以短为宜,这样可以实现迅速凝结,达到最大程度的固结作用。
4.1.5 控制管片上浮
二次注液技术可以实现在打孔管片与围岩之间形成结块,浆液未凝固之前,有效控制管片位置,进而控制管片的上浮问题,达到注浆有效的作用。
4.1.6 防止漏水
地铁盾构区间二次注浆完成后,有时候会出现漏水现象,这时候就需要防水堵漏,保障地铁隧道结构的安全、稳固。一般需要根据隧道里的具体漏水情况,按照一定的配比,调制成适宜的浆液,同时调整成合适的注浆压力,最后实施防止漏水步骤。。
4.2 施工标准及控制要点
4.2.1 施工标准
一是注浆结束标准:二次注浆应该在压力达到预定的压力之后,停止注入;二是采用分析法判断:二次注浆需要根据注浆压力变化的曲线图,并结合动态监测结果,对注浆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判断;三是防漏堵水标准:实施二次注浆后,应最大限度控制地表沉降范围在地表1米1~地下3米以内,而且应加强日常监测,强化防漏堵水工作,最大限度避免隧道管片背后漏水的情况发生。
4.2.2 控制要点
一是配比适中、适用,选材要合适,符合实际施工标准;二是要制定详细的注浆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并依照标准执行,确保流程符合规范,质量达标;三是动态监测,及时反馈信息和修正参数,改正注浆时间与方法;四是做好全面做好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同时保证注浆材料的日常供应,进而确保注浆工作的顺利进行;五是做好打孔密封工作,避免漏水;六是严格控制注浆量,避免注入压力过大,确保注浆量适中。
5 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全面进步、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城市地铁建设的密度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盾构区间二次注浆技术作为地铁建设项目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地铁隧道的挖掘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地铁盾构区间二次注浆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二次注浆技术的原理和具体流程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地铁工程的建设效率,提升地铁建设的整体质量,进而促进城市交通网的快捷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见星.地铁盾构区间二次注浆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2):145.
[2] 陈江平,熊涛.地铁盾构区间防水技术应用研究[J].公路隧道,2015(4):7~9.
[3] 高颖.地铁盾构区间二次注浆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7(4):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