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明
摘 要: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体的工程质量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写字楼还是工厂的厂房都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而钢筋的保护层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工程实际中,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规范要求所导致的质量问题数不胜数,鉴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作用,在施工工程中应该加强对其的保护作用,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
1 分析混凝土结构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中的作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稳定性和耐久性,是建筑物安全的重要保障。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但是,不管是钢筋还是混凝土,都有着其他材料代替不了的特性,这两种材料组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它施工过程是房建的基本工程,是房屋质量的保障。另外,房屋建设中还有很多的施工环节都是与混凝土相关的,因此,在建筑企业,一定要加强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除了有着非常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以外,它的造价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这是钢筋混凝土能够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业一定要高度重视钢筋混凝土的作用,采取措施来强化混凝土施工工作,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促进施工人员按流程完成建设。混凝土施工结束后的浇带技术也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关键,因此,建筑业要对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加以重视。
2 分析钢筋质量对建筑物的重要性
(1)为了加强对钢筋外观质量的控制,钢筋进场时和使用前均应对进厂钢筋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全数检查)。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弯折钢筋不得敲直后作为受力钢筋使用。钢筋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至关重要,对其质量应从严要求。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钢筋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由于工程量、运输条件和各种钢筋的用量等差异,很难对各种钢筋的进场检查数量作出统一规定。实际检查时,若有关标准中对进场检验数量作了具体规定,应遵照执行;若有关标准中只有对产品出厂检验数量的规定,则在进场检验时,检查数量可按下列情况确定:首先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大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划分为若干个出厂检验批量,然后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还有当一次进场的数量不大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作为一个检验批量,然后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最后对连续进场的同批钢筋,当有可靠依据时,可按一次进场的钢筋处理。
(2)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纸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了设计及规范的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经现场试制合格后方可进行成批制作加工,制作加工好的成品钢筋要按要求挂牌堆放整齐。在施工过程中,当施工单位缺乏设计所要求的钢筋品种、级别或规格时,可进行钢筋代换。为了保证对设计意图的理解不产生偏差,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钢筋。
(3)钢筋质量不达标。钢筋作为建筑工程的骨架部分,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制约着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我国的钢筋质量不达标,主要原因是钢筋屈服点和极限强度与建筑施工中对钢筋材质的使用要求不相符。同时钢筋使用前所做的拉伸试验和钢筋冷弯实验存在不达标等问题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钢筋质量不达标给钢筋的焊接带来困难,同时也容易使钢筋发生断裂现象,不利于钢筋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提高我国的钢筋材质质量势在必行。
(4)钢筋的抽样试验、进料、验收。钢筋在进料之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的钢筋规格和厂家提供的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单(包括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指标),在准备购进的钢筋中,按照不同级别、规格的钢筋分别抽样作试验。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以同一批次同一截面不大于60吨为一批。在同一批钢筋中任意抽样,分别在每根截取拉伸、冷弯、化学分析试件各一根(截取时先将每根端头弃去l0cm)。每组拉伸、冷弯、化学分析试件各两根。送至国家认可相应资质的实验室去检验。
3 分析钢筋施工中的配筋优化技术
影响钢筋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首先是配筋问题。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的配筋率作为钢筋的一项重要的参考标准,其配筋状况好坏直接影响着钢筋的荷载能力,进而影响到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影响重大。但目前我国钢筋工程业的施工质量问题令人堪忧,钢筋配筋率不足,不能满足钢筋施工的需求。配筋不当不仅会导致混凝土的破裂,出现钢筋断裂的现象,最终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总承载力和稳定性。总之,加强我国钢筋配筋技术的优化,不仅对我国建筑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对人们的安全也具有重大意义。
4 分析钢筋混凝土施工
在钢骨就位后,钢骨四周还有部分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劲性钢筋混凝土(SRC)的科研工作。所以在施工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模板。严格按照设计尺寸及规范要求立模。 先立底模板,从房屋±0.000处开始搭脚手架直至设计高度,脚手架底部承力面必须是经过夯实的。然后在底模上立侧模并加固,必须保证模板的平整、稳定和严密性,防止漏浆和跑模现象出现。
(2)加工和绑扎钢筋。在鋼筋加工前必须对现场的钢筋进行抽样检查,确认质量问题后才能使用,否则不得使用。首先在加工钢筋时就严格按照有关设计文件和规范进行下料;其次由于钢筋太密,空间小,所以为防止钢筋打架现象,必须严格控制加工尺寸,在钢筋绑扎前要对所有加工好的钢筋进行严格检查,对于超标的钢筋坚决不用。
5 钢筋混凝土施工措施
钢筋混凝土施工合理应用模板工程。①模板工程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有着非常的重要作用,现建筑业在研究上不断改进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模板工程的发展将不断向快速、节省方向迈进。在实际建筑施工中,由于构造复杂,梁柱节点区的钢筋密集,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单位普遍采取先安装梁板模板,再绑扎安装梁钢筋。特别是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柱子,梁柱钢筋纵横交错,这样柱子的箍筋绑扎就很不方便,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要放在柱纵向钢筋内部,呈井子形交叉。②模板构件的计算需计算弯矩、剪力和挠度,并用容许抗弯强度设计值、抗剪强度设计值和挠度值来验算确定支承(座)的最大安全距离(跨距),往往需要耗费较多时间,也较为繁琐,实际上这三个条件必然有一项起控制作用,若能预先知道某一荷载类型,这三个条件中哪一个条件起控制作用,就只需按这一个条件进行分析计算,便可有效地简化计算工作量。根据经验,可用计算支座之间的临界长度(跨距)这一方法来判断弯矩与剪力、弯矩与挠度、剪力与挠度由哪一项起控制作用。③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尽量使用钢模板,成功的工程总结出,钢模可比木模提高工效2~4倍(工效包括安装、拆模、电焊、凿毛、搭设平台等的综合用工),而且木模的成本费(达到标准周转率)是钢模的两倍。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合理的以钢模代替木模是降低建筑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
6 结束语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从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就可以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才能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有一个整体性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薛文辉.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房地产导刊,2016.
[2] 庞为喜.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微[J].绿色环保建材,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