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家燕
摘要:当前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不断深入,用人工智能驱动未来教育,智慧校园成为核心部分。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智慧校园
现把地区智慧校园建设概况作如下阐述:
一、智慧校园发展现状
(一)智慧校园建设思路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以“示范引领”的方式带动建设全市智慧校园,基本建成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校园环境,实现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充分发挥示范校在本区域学校中的引领作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推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举措
市级制定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细则,遴选出首批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着重按照建设标准打造市级示范校。各间示范校以自己为主体,选择适合本校特色的企业合作,探索出最适合本校的建设方案。区县一级按照地区实际情况建设县级示范校,实行分层指导、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鼓励形成各自特色铺开建设。智慧应用是核心的主要目标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开展智慧校园标准化建设。
(三)学校使用的智慧课堂产品和服务主要类型及合作企业
产品和服务主要类型。截止目前,智慧校园示范校使用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类产品主要是教学平板、答题卡扫描仪、智能教学助手、录播教室、教学管理智能软件、后台服务管理。学校以智慧课堂为主阵地展开建设智慧校园,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试点建设智慧教室,由企业免费提供教学平板,无线路由器,教学助手等设备建设智慧教室。企业派驻相关技术人员在学校保障智慧教室正常运行,培训教师使用设备。双方签订试用期,合同期满后由学校根据智慧教室应用成效自行决定采购相关设备。提供企业类型。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由学校自行决定,目前有科大讯飞、上海易教两家公司提供服务与学校进行自主合作。
二、智慧校园智慧应用成效
智慧校园智慧应用初现成效。教务管理成效:通过校园智慧考评系统使用以来,管理上学校教务处对全校各年级各班级成绩的分析时间大幅缩短,提高了工作效率,班级针对性更精准。利用数据分析看出:一是各班的优势、弱势学科很清晰。二是学校教研的方向与落脚点更明确,针对各班的优等生、中等生及后进生的分析更准确。三是考试试卷可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让命题教师在出题知识点方向与难度上提供更好的依据。教师与学生成效:一是教师教研能力、个人业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通过智慧课堂教学,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整合与运用更深入,学科知识点教学上更精准。同时利用系统中的“班级空间”“分享”“推荐”等功能快速的给学生学习,能将教育前沿的知识与变革快速与学生分享,并落实在教学中。二是个性化教学更轻松,更精准。通过智慧课堂的课后作业平台功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作业,在课后亦能将作业状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提出解决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达到动态化管理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利用平板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课后针对性的作业在线布置与反馈、知识的自主学习,学科资源的自主收集与整理,教师的个性化辅导,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精准化,此部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写作水平思维等发展得到大幅提高。
三、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和智慧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资金数额巨大
建设资金数额巨大市级只能适当给予部分学校补助,建设面难以一次性扩大,靠县级、学校财政自行承担大部分,因县级重视程度、财政存在差异性给智慧校园建设带来阻碍。
(二)理解认识不够
部分学校教师认识不够透彻,以为智慧校园就是实现智慧管理,学校安装了监控设备、计算机房、电子备课便是智慧校园。老师们还处于观望状态,部分人员缺乏明确的思路与方向,还处在学习阶段。
(三)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是推进该工作的关键,目前,各学校中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不足,学校教育信息化机构未能健全,大部分学校未成立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专门机构,该工作仅由普通教师兼任。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校长、教师、信息化专职人员队伍,才能有效促进智慧校园建设和智能应用。
四、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理解认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及社会各界需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到智慧教育是教育在信息时代的新升华,是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的新阶段。智慧教育不仅要关注“物”,更要关注“人”,不仅要关注“教”,更要关注“育”。
(二)进一步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智慧校园智慧应用涉及到师生群体,为进一步促进智慧应用要深刻转变师生、尤其是校长和教师的信息化理念和认识,让信息化思维、互联网思维植入到学校管理和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使广大教师和学生不仅会使用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更要具有信息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法,为智慧教育教学提供有利条件。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市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智慧校园建设补助经费投入并纳入财政预算。各县(市、区)政府要将智慧校园终端设备、网络使用费、教师培训费、资源应用服务费等信息化经常性支出纳入财政预算。鼓励采取“政企结合”“校企合作”等多种模式解决智慧校园建设经费和运维经费问题。加强资金管理和验收审计,确保经费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
智慧教育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教育问题。只有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体系,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推動教育体系的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文化重构,才能达成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目标。智慧校园里的智慧课堂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体,通过以上几点建议进一步保障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未来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让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不断深入,使本地教育发展被深深地打上信息化的烙印。
参考文献:
[1]刘邦奇,孙曙辉.智慧校园的融合发展与技术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1):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