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天线扫描类型的自动分析

2018-10-21 22:50徐钦张什永李臻
科技风 2018年20期
关键词:信号处理

徐钦 张什永 李臻

摘 要:对雷达天线扫描类型的正确分析,是识别雷达工作状态、判断雷达威胁程度的重要依据,对于电子对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雷达天线扫描的分析算法,可以自动分析的雷达天线扫描类型,可用于识别雷达工作状态及威胁程度

关键词:天线扫描类型;信号处理;雷达信号

1 概述

天线扫描简介:天线作为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辐射和接收电磁波能量,天线扫描类型的分析对于电子对抗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子战处理中,对敌方雷达天线扫描的正确分析,是识别雷达类型和工作状态的重要依据[1];同时,天线扫描分析是威胁程度判断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2]。天线扫描方式分为两种:机械扫描和电子扫描。其中,机械扫描方式是基于雷达天线的机械转动对不同方位进行扫描,天线的转动通常是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重复[3],主要扫描类型包括圆周扫描、平面扇形扫描、圆锥扫描、螺旋扫描和栅状扫描[4]等。

2 天线扫描类型分析

2.1算法原理

天线扫描自动分析流程,包含4个部分:数据预处理、扫描周期分析、波形特征参数提取以及扫描类型识别。

步骤1)数据预处理,首先采用平滑处理进行去噪,然后采用插值方法补全缺失的全脉冲数据点。并进行归一化和重采样等预处理,以去除不同扫描类型的个性化差异,避免信号幅度和采样率对特征提取的影响。

步骤2)特征参数提取,包括扫描周期、峭度、主瓣个数、脉冲群主瓣峰值幅度变化、主瓣间隔变化、主副瓣增益比。

步骤3)扫描类型识别,根据特征参数,采用决策树算法进行扫描类型的分类识别。

2.2扫描类型识别

依据上文所提取的各种特征参数,本文采用了決策树分类器进行扫描类型的识别,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步骤1)判断“未知”类型。根据主瓣个数参数,可以判断是否从信号中有提取出主瓣峰值:若有主瓣峰值,则进一步分析;若无峰值,则将扫描类型判定为“未知”。

步骤2)若不是上一步的类型,则进一步判断“圆锥”扫描类型。若已提取出主瓣峰值,则判断峭度是否小于阈值1.5,且扫描周期是否小于阈值0.5,若都满足则认为是圆锥扫描。因为圆锥扫描的全脉冲数据点分布比较集中,且扫描周期量级为0.01~0.1秒。

步骤3)若不满足上一步条件,则进一步判断“圆周”扫描类型。如果主瓣个数等于1,则可以判断为圆周扫描,因为其他扫描类型一个周期内不止1个主瓣。

步骤4)若不满足上一步条件,则进一步判断“扇形”扫描类型。如果脉冲群主瓣间幅度变化小于阈值0.12(归一化幅度),则可认为是平面扇形扫描,一个周期内有两个相同幅度的主瓣。

步骤5)若不满足上一步条件,则进一步判断“螺旋”和“栅状”扫描类型。如果脉冲群主瓣间隔变化小于阈值0.15秒,则可判断为螺旋扫描;若大于阈值,则判断为栅状扫描类型。因为螺旋扫描产生的脉冲群峰值会在固定时间间隔后出现,而栅状扫描产生的峰值出现时间间隔是不固定的。

3 结论

本文提出的雷达天线扫描信号的自动分析算法,能够有效提取天线扫描类型,有助于后续识别雷达工作状态及威胁程度。

参考文献:

[1]李程,王伟,施龙飞,等.雷达天线扫描方式的自动识别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4,36(3):156163.

[2]王燕,朱松,译.David Adamy.EW101: A First Course in Electronic Warfare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6670.

[3]康志勇,李先茂,张范军.雷达天线扫描周期精确测量技术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15,31(1):6264.

[4]Billur Barshan & Bahaeddin Eravci. Automatic Radar Antenna Scan Type Recognition in Electronic Warfare [J].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2012, 48(4):29082931.

猜你喜欢
信号处理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号处理分析
无源雷达信号处理及定位系统研究
浅谈《数字信号处理》实践教学
分块子空间追踪算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声发射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光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
创维超级芯片VCT 3803彩色电视机电路分析(6)音频信号处理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