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园区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建议

2018-10-21 06:40贾磊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24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

贾磊

摘 要:我国工业园区主要是各种生产要素的集合,进一步促进各区域的经济程度稳步发展,优化产业链,促进区域规划,属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较为关键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在工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其环境和生态问题凸显,水污染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我国工业园区的水污染现状和实际防治需求进行分析,从污水治理的源头到末端等多方位角度,探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工业园区;水污染现状;防治建议

1 前言

工业园区往往聚集了各种各样的工业化企业,因此,园区内的污水排放需求量大,多方面涉及到了化学工艺和流程,其产业链较为复杂,采用的物料品种丰富,而使用原材料的过程中,其副产物往往较多[1],所以容易出现原材料使用之后回收率低、废弃产物量多等现象,其生产制造过程所产生的废水组分复杂多样,多种类型的有机污染物交叉,浓度也较大,有些废弃产物还具有较高的毒性作用,若不经过水污染防治等技术处理就排放,将会给生态带来极大的负担和危害,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一旦无节制地排放大量的污染废水,对于地表水体以及污水处理厂而言,都将是较大的挑战和威胁[2]。所以,针对工业园区的各种水污染情况和污染因素、污染关键环节点,需要实行合理的分析和规划,特别是要紧跟行业动向、贴合企业生产特点,应用各项水污染防治技术,进而开发出切实有效、可行确切的污染防治方式。本研究以我国工业园区的水污染现状为事实基础,分析各项防治工作的重难点,从而提出了改善水污染的手段应用和防治建议。

2 我国工业园区水污染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尚有众多弊端和缺陷,特别是建设、运行以及管理等方面。从具体方面来讲,我国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的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工业生产的实践规划过程中,很多的地方性政府由于招商引资的目的性,忽略了硬性的环保要求,盲目性的简化了工业企业的入园手续。尤其是部分的工业园区,其生产相关的规划目标已经远远超过了引进工业项目的范围,这无形中给生产废弃污水的处理和排放带来了较大压力。另外,还存在过度关注经济发展形势,追求企业经济定位,而忽视园区内的“三废”出路的现象。而随着引进的工业项目的调整和改变,往往很难与原本设计和规划好的废水处理思路以及各项建设相适应[3],加剧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甚至造成部分设施设备的瘫痪和异常,不利于环保建设工作的正常稳步运行。

其次,工业园区内的污水以及处理过程往往很难与当前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目前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式的收水模式,此种模式明显无法保障进水水质以及水量的稳定性,最终阻碍了针对企业排水状况等各方面监控的有效性。因此,应当根据实际的排水需求,合理安排必要的水质分类收集的方式,从而进一步保证污水处理工作的稳步开展。另外,还存在一些园区内的污水处理厂,其建设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或者缺乏实际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经济性,而更多的是生搬硬套过往的污水处理思路,尤其是环保过程中缺少了废水预处理以及水质的质量调控这两个关键操作点。因此最终导致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和疑难杂症,影响污水的达标排放。

另外,针对园区内污水的进厂水质质量,仍然缺乏有效控制,因此不能有效保障工业企业尾水的集中化处理。特别是部分工厂企业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还存在排放超标不合规的现象。因为当前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废水排放指标没有针对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详细的规定[4],部分企业往往选择在应付在线监控以及监管部门日常检查的同时,实施非合规手段,比如加水稀释,以达到所谓的达标排放的目的。本研究针对工业园区的水污染处理现状进行考察,数据详见表1 。

3 改善水污染的手段应用和防治建议

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项目,工业园区的污水防治应当从源头乃至末端等各个层级上进行改善和处理。针对以上探讨的重难点现象和实际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在污水防治和排水管理工作上,建议将污水的排放以及环保要求达标的目的作为基础,以工业园区本身的用地规划建设、经济产业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实际情况为依据,针对园区内的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项目的应用实践需要,同时,详细对比引进产业链条的发展优劣势,制定综合性的环保决策和管理机制。以园区规划的理念为核心基础,严格筛选新进入园的工业企业,并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5],提高园区引进项目的准入门槛,特别是要将环保要求提升至相应的高度和位置,规定不符合污染治理建设要求的相关项目一律不得进入园区并生产。同时,还可以建议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或者机构,针对新建设新引进项目进行环保方面的评估,并定期考察,签订相关协议,明确企业排污处理责任,树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收费标准。

另外,要依据污染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收集以及处理方式。特别是从污水处理机构本身的运行和管理要求出发,针对不适合混合化处理的污水实行分质、分类的手段和模式,从而减少不同性质的污水混合所引发的混合污染现象,进一步降低污染处理的成本,实现排放模式的优化。并且建议加强对园区内项目建设和工业企业的末端污染防控监管,定期组织水质水量的检测监督,并及时做好统计工作,保障污水收集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特别是监测系统色升级方面,除了应当按照传统常规性安装相关检测因子之外,还需要按照各行各业的排放标准和企业工业生产特征加装特征污染因子的监测设备,并且尽量保证“一厂一管”模式。

参考文献:

[1] 姚金海.水污染治理产业运营模式创新探讨[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2):25~29.

[2] 樊勇,籍冠珩.工业水污染税税率测算模型的構建与应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9):85~95.

[3] 张晓. 中国水污染趋势与治理制度[J].中国软科学,2014(10):11~24.

[4] 马乐宽,王金南,王东.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J].中国环境科学,2013(2):377~383.

[5] 黄涛珍,宋胜帮.基于关键水污染因子的淮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09~118.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价要点相关分析
油罐内外
偷鸡不成蚀把米
背诵
风去哪儿了
工业园区(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