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培南
摘 要:现代建筑规模日益宏大,为了扩大使用空间和与建筑高度相匹配的基础埋深要求,城市的高层建筑通常都设置了地下室。地下室可以扩大使用空间,也承担建筑的一些如停车场和配电房等附属功能;然而地下室防水质量问题造成的渗漏直接影响着地下室正常使用。
关键词:地下室;卷材防水;技术
1 引言
地下室结构埋于地下,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在地下水的渗透作用下,容易出现渗漏问题,而且一旦出现渗漏现象,返修难度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避免渗漏质量通病的发生,地下室防水工程非常关键,本文对地下室防水工程技术进行一些探讨。
2 地下室渗漏产生的形式和原因
目前建筑的地下室防水设计普遍为刚性混凝土自防水一道(即地下室底板和混凝土外墙),再在地下室的外部(迎水面)加一至二道柔性防水材料的防水设防方案。地下室渗漏现象极为常见,证明其防水效果并不显著,有必要对地下室漏水原因进行分析。
2.1 地下室常见的渗漏形式
地下室渗漏形式一般是局部渗漏,建筑地下室所处的地质条件不同、使用功能不同,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法不同,其渗漏部位和形式也各有不同。
从渗漏部位来看,地下室渗漏只是局部现象,往往只占地下室总面积的极小部分,大的有数平方米,小的只有100mm见方,但对地下室的使用和耐久性危害很大。约70%的漏水部位产生在底板部位、底板最深的坑,发生在底板或坑的交角(在室内看为阴交角处),地下室外墙的渗漏也较常见。
渗漏的形式主要表现为:①涌水,当地下水压力很大时,漏水的水流速度较大,地下水便会通过薄弱部位涌出。②潜流,地下室的漏水会沿着建筑结构混凝土的裂缝中流出,如同一条潜流。③渗水,在结构混凝土的某一表面多处渗透出来,往往表现为这一部位潮湿,而未见明显的水渍。④构造性漏水:指地下室的施工缝、后浇带、止水带处因应用材料不当,或者地下室混凝土外墙抗裂钢筋设置不当而导致的构造性局部渗漏。
2.2 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地下室底板和混凝土外墙分别受地下水的浮力和侧压力,现在常用的防水方法是迎水面柔性材料外防水和钢筋混凝土自防水相结合,属于复合式防水。地下室出现渗漏是复合式防水失效的结果,首先是地下室结构的刚性自防水局部失效,其次是由防水材料构成的整体柔性防水层也已经破坏。刚性结构自防水局部失效与柔性防水层局部破坏有的是在同一部位,更多的情况却是在不同部位,这是由于柔性防水层局部破坏后地下水会穿过柔性防水层,进入结构层的外表面,在地下水压力的作用下,水会在柔性防水层与结构混凝土外表面之间的缝隙渗透,当遇到结构混凝土的自防水失效部位时穿透混凝土进入地下室产生漏渗。因此当人们发现地下室漏水时,其地下室的结构自防水和柔性防水层均已有局部的失效和破坏,但是具体渗漏部位却很难查清。
柔性材料外防水技术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柔性防水卷材(或涂料)在耐久性上很难与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相匹配,防水卷材的耐久年限要远小于钢筋混凝土自防水的耐久年限;其次,一旦柔性防水材料出现漏水,由于防水卷材所处的是迎水面,根本无法判断防水材料漏水的状态,也无法检修和修复;再次,地下室底板下的防水材料是施工于垫层上,而垫层是直接浇筑在回填土上,当垫层底的回填土沉陷,防水层即遭破坏。
3 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
3.1 防水卷材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地下室防水所使用的防水卷材,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材料进场后及时将质量证明文件向监理单位报验,同时做见证抽样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 防水卷材施工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在防水层施工时,地下水位要降低至防水工程施工水平面最低高程以下500mm,并保持已降的地下水位至整个防水工程完成。
在地下室防水层施工时,防水层的质量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雨天施工会使基层含水率增大,导致防水层粘结不牢;气温过低时铺贴卷材,易出现开卷时卷材发硬、脆裂,严重影响防水层的质量;五级风以上天气进行防水层施工,难以确保防水层质量和人身安全。因此地下室防水层施工严禁在雨天、雪天和五级风及其以上时施工。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主要卷材品种常见的有: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有SBS、APP等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有三元乙丙、氯化聚乙烯、聚氯乙烯等防水卷材。该类材料具有延伸较大、对基层伸缩或开裂变形适应性较强的特点,适合作为地下室防水层材料。
目前大部分合成高分子卷材多采用冷粘法、自粘法铺贴,铺贴卷材前,应将找平层清扫干净,在基面上涂刷基层处理剂,基层处理剂应与卷材及胶粘剂的材料相容,可采用喷涂或涂刷法施工,喷涂应均匀一致、不露底,待表面干燥后方可铺贴卷材;当基面较潮湿时,为保证卷材在较潮湿的基面上的粘结质量,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然后铺贴卷材。
卷材铺贴施工时,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采用多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幅寬,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这是为了防止在同一处形成透水通路,导致防水层渗漏。
防水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将完成的部位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报监理单位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3 防水构造措施的控制
为了保证防水工程质量,防水构造施工的质量控制也非常重要,例如:底板和墙的交接处施工缝,一定要设置在墙身高于底板500mm左右处,而且最好留置凸形槎;在设置止水钢板时,其宽度和厚度要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焊接接头必须满焊。
3.3.1 施工缝处理措施
施工缝的处理是地下室防水工程是否有效的关键之一。在地下室结构施工中尽量避免施工缝的出现,在底板与墙体连接处必须留置时,应做成企口并增设钢板止水带(- 300mm×2mm),做法是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板墙起台200mm高时,将已加工定型的钢板分段固定后焊接连接成整体,钢板焊接要求满焊,钢板带埋入混凝土上下各一半,起到阻断渗水路径作用达到防渗目的。
3.3.2 穿墙螺栓止水处理措施
混凝土墙板结构施工时,需要采用对拉螺栓对模板进行固定,但用于地下室墙板时,极易形成渗水点,破坏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效果。采用加焊止水环片的螺栓,可以克服这一弊端。混凝土浇筑完毕,模板拆除后在对拉螺栓根部剔凿20mm 左右的缺口,气焊烧断螺栓端杆,用防水砂浆封堵抹平缺口,消除漏点达到防水目的。
3.3.3 穿墙管道处理措施
一般工程地下一层穿墙安装管道较多,且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施工中均需进行防水处理。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前于穿墙管道处留置套管,在套管中部位置焊止水环,浇筑时套管周围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3.3.4 构造配筋
当地下室混凝土外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一般做法是在保护层内配置规格为4@150的抗裂、防剥落的冷拔钢筋网片,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找出发生渗漏的原因,并从防水卷材原材料和施工以及防水构造角度阐述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