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认知发展理论在组织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2018-10-21 01:47陈素怡
文存阅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举措课堂教学

陈素怡

摘要: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是儿童心理学的开山之作,特别针对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性提出认知发展存在相应的阶段性和特点。随着现代英语教育的发展,课程教育愈发需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向前发展。本文将从认知发展理论的几个概念要点出發,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对如何组织更为高效的英语课程教学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认知发展理论;课堂教学;举措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针对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有以下几个重要概念。同化和顺应。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是适应的两个过程,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同化指的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转换,以使它符合现有的认知方式的过程。顺应指的是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当个人遇到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释或解决的情境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从同化到顺从的认知过程来丰富和完善个体自身的认知结构。

儿童思维的相对具体性。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方式较为直观,他们依赖表象进行思维,但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

我向思维。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去认识和评价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立场和观点去认识、评估事物的思维方式。我向思维是一种原始思维的方式,是幼儿所特有的思维特征,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尤其有极强的自我中心意识。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的不稳定性。儿童很难直接认识到知识的含义,也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于同一事物,因而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某一事物产生较大的兴趣。即便儿童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某一事物产生较大的兴趣,也很难长时间维持这一兴趣。

二、教学启示

(一)量变与质变

同化是量变的过程,强调的是积累,是不断学习更多的英语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制作一面图画、一面英语单词的单词卡,在课上带领学生识认单词卡的图片,指出单词的英文发音,在课堂活动中重复练习强化,在图片和英文发音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系。在图片与单词间记忆稳定后,将单词拼写和发音之间联系起来,带领学生拼读,传授简单的发音规则。最后整合强化三者间的联系,不断丰富不同领域的英语知识,并逐渐形成清晰、稳定的认知方式。

顺应是质变的过程,强调学习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发生的认知结构的变化。例如,在课上以单词卡的方式教会儿童时间和简单行为的单词后,通过游戏引导儿童主动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比如,询问分别在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餐、午餐、晚餐,将两类单词卡乱序排列,引导儿童用已有知识将时间和行为的卡片一一对应并尝试描述他们一天中的简单动作。

(二)游戏教学

儿童获得新知识属于顺应,是习得的过程,把新知识长期储存且能活学活用,需要练习和巩固。儿童可以在游戏中做到这一点,这也是游戏的同化机能发挥的最佳途径。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意愿来选择和组织游戏,不管是游戏的内容、主题还是角色分配、规则制定等等,都应该由儿童自己来决定,这样才不会束缚儿童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学会尊重儿童发起的任何游戏,不要因为儿童自发的游戏不符合教学目标就强制结束,应尊重儿童游戏的意愿,这样才符合游戏的本质,才能发挥游戏的作用。

(三)个性化教学

英语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提供个性化教学。例如,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辅以灵活的方式,启发、引导儿童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照顾到每一个儿童,针对不同儿童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儿童必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需及时关注并采取举措。例如,较为文静内向的儿童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较为外向好动的儿童需要必要的引导和控制。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加入更多互动教学,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儿童主动思考课程知识,更好地理解知识,实现自我价值,完善个性人格。

(四)奖惩机制

针对儿童认知结构不稳定的心理特性,我们应设立奖惩机制。效仿“小红花”机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坏增加和减少“小红花”的数量。积攒到三个,就可以在下课时拿到一枚奖励粘贴。除了在课堂上,儿童也可以通过完成课后作业、网络作业等学习任务的方式获得“小红花”。结课时,儿童可以根据自己获得的“小红花”数量换取相应心仪的奖品。每当减少到一定数量,就需要对该名儿童进行语言上的教育并和及时家长进行沟通。

奖惩机制要以鼓励为主,提倡鼓励孩子在课堂上主动与老师交流、回答问题,每当儿童做到课程的要求时,就及时给予奖励,让孩子看到努力的成果;以惩罚为辅,如果儿童太过自我、任意扰乱课堂秩序或没有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就应及时施以惩罚,让儿童认识到这些行为是不当的、有损失的。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儿童英语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认识到:

1.幼儿时期(前运算阶段)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时间短,在这一时期为语言习得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2.“以语言应用为中心”是儿童快速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与方法。从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可以看到,任何民族儿童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中(4—5岁之前)无师自通地熟练掌握本民族的口头语言,原因是儿童在与人交际和沟通的过中,即在语言的应用过程中学习到的。学习语言是为了沟通和交流,所以学了应该立即就用,而且力图在一定的语境中去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中精心的进行设计和规划一系列应用活动(如游戏等)。

3.应当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不仅不会增加儿童的学习压力,反而会达到两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性格也得以逐步形成并得到及时修正。

参考文献:

[1]李卓.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语言习得[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3):27-28.

[2]王娆,李宏超.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对儿童游戏之意义[J].学理论,2013(32):279-280.

猜你喜欢
举措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浅析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